“众口铄金”群展

  展览时间:2015-08-07 - 2015-09-11

  开幕时间:2015-08-06 18:00

  展览城市:中国 - 香港

  展览地点:马凌画廊

  主办单位:马凌画廊

  策 展 人:Inti Guerrero

  参展人员:Marcel Broodthaers 关尚智 黄慧妍 何翔宇 Alfredo Jaar Regina Jose Galindo 黎卓华 Prabhakar Pachpute School of Zanabazar Danh Vo

  展览介绍

  众口铄金简介

  马凌画廊将于2015年8月6日至9月11日呈献全新策展项目-《众口铄金》联展。展览旨于探索黄金的呈现、文化价值以及围绕其开采过程的经济活动。汇集Marcel Broodthaers,Danh Vo,何翔宇,Alfredo Jaar,Regina Jose Galindo,关尚智&黄慧妍,黎卓华,Prabhakar Pachpute和School of Zanabazar等多位国际艺术家的作品。联展由驻港策展人Inti Guerrero策划 。

  黄金作为财富的象征,在大多数社会有着几乎普遍的存在。它亦是其中一种最受信赖的货币类型,一般被视为缺乏如纸币等抽象货币的风险。在中国,黄金在传统文化和现行消费文化中都担当着核心的角色。在香港,这重大的市场日渐迎合来自国内正兴起的中产阶级消费者。是次展览呈现一种双轨的重叠叙事:一方面以黄金市场和黄金价值的社会表达方式作探究对象,另一方面给观众展现黄金开采过程的地缘性及社会复杂性。

  黎卓华(香港,1983)为展览特制的新作呼应展演所涉及的政治,以及本地珠宝买卖中那种存在于珠宝行与顾客之间、犹如经过编排的固定行为。自古传统对珍贵的概念遇上现代对消费的焦虑和奢侈品的民主化,从而驱使了黎卓华的一番审视。在展览中与她的作品相邻的是School of Zanabazar的17世纪末蒙古雕塑。这尊镀金像体现了一种描绘各式佛教主体的风格特征,更被艺术史家视为在佛教普及化中推动国内对金色形像的慕拜的重要创作风格。

  作为与这惯常和传统行业的强烈对比,联展将展出Alfredo Jaar(智利/美国,1956)于1985年赴巴西金矿塞拉佩拉达,受旅程启发的重点之作。这一系列的作品旨于表达环球黄金市场的高价与开采黄金所涉及的贪婪和原始的人类活动两者之间的矛盾。透过与之不同的美学和地理观点,Prabhakar Pachpute(印度,1986)的新画作亦呈现了人类对矿物的开采以及当中所牵涉的资本力量。借其独特的木炭肖像,Pachpute更对采矿而造成的自然景观改造置疑。

  展览的另一部分环绕黄金的真正和象征价值。展出作品包括Marcel Broodthaers(比利时,1924 – 1976)Musée d'Art Moderne系列中,借刷新金条与典型西方艺术大师和环球贸易商品价值相关的象征价值,从而挑衅市场思维的70年代作品。 Danh Vo(越南/丹麦,1975)的雕塑作品和何翔宇(中国,1986)不约而同地呼应了Broodthaers对机制的批判和以金比喻财富的灰谐;他们的作品各自将黄金套用在平庸的必需品之上。就关尚智(香港,1980)&黄慧妍(香港,1981)的展出项目而言,针对机制的批判,​​又或更确切地说-机制对经济、政府等的批判-在利用黄金的价值的同时,亦带出以香港现时的弱势社群为中心的道德命题。

  在这亲密的展览空间里,以Regina Jose Galindo(危地马拉,1974)的行为艺术表演纪录尤为瞩目。她的作品旨于质疑扎根于美洲印第安社会的欧洲殖民势力的掠夺史。纵然演出仅以艺术家的身驱作其唯一的媒介,它所包含的,是伴随了黄金开采过程达多个世纪之久的历史重量和剥削。

  中文有一谚语:众口铄金。它所含的道德层面可以诠释作“嚣可熔金“,有“三人言而成虎”,听者信而为真之意。据说孙中山曾引用此说,以检讨或警诫群众集腋成裘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