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汉风——郑州美术馆馆藏汉代画像砖精品展

  “中原·汉风——郑州美术馆馆藏汉代画像砖精展”于8月1日在郑州美术馆展出。馆内所藏汉代画像砖代表作品100件,将采取以实物陈列的形式,配以原砖墨拓以及详实的文字注释相辅,实物与拓片相结合,让观众穿越时空,直面汉代先民生动的生活与丰富的精神世界,感受博大精神的中原文化。

  汉代画像砖以其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美轮美奂的艺术风格一向为世人所珍重,是中国古代美术史上的一朵奇葩。日前,郑州美术馆经过长达8个多月的精心筹备,推出了“中原·汉风——郑州美术馆馆藏汉代画像砖精品展”,所展画像砖及拓片均出土于河南郑州、洛阳、许昌、南阳等地,是河南汉画艺术的杰出代表。这些作品内容丰富、题材广泛,艺术风格简练古朴,极具装饰效果,是考察、研究中国古代社会生活和艺术发展的珍贵史料。

  实物辅以原砖墨拓展陈

  “我们将展项的切入点定位于‘艺术’与‘生活’,在整体思路上淡化汉画像砖的实用功能,而突出强调汉砖画面上优美、丰富的内容。我们采取了立体和多方位的布展方式,以汉砖实物与原砖墨拓相结合,同时配以翔实的文字注释并辅以影像类的延展介绍。希望通过系统的梳理,让观者可以通过直观的作品穿越时空,了解汉代先民的生活状态,展现中原文化的厚重与博大精深。”展览策展人、郑州美术馆副馆长朱璇说。

  此次展览以20块汉代画像砖实物精品及拓片和80件阅汉堂汉画像砖拓片为展览主体,采取实物陈列,配以原砖墨拓以及文字注释相辅的展览形式。展品共计100件,根据画面题材的不同,分为“图腾与神话世界”“尚武精神与狩猎”“市井百态”“城阙与马的艺术”四个部分。作品中既有反映社会生活的建筑、官吏、乐舞、田猎、车马出行与搏击娱乐,也有反映传说故事的后羿射日、狗咬赵盾、玉兔捣药、四灵诸神、王母饲凤,还有表现动物形象的各类禽鸟、鱼类、马、兔、鹿、犬、熊、龙、凤及五铢钱、柿蒂纹、乳钉纹、树叶纹等图案。这些图案直接反映了汉代的地理、天文、军事、娱乐等诸方面的社会风尚。或浅浮雕,或高浮雕,或条刻,或三层叠复,各类造型或精准或夸张,栩栩如生,艺术水准之高,令观众啧啧称叹。

  为了配合此次展览,郑州美术馆还特别邀请了在古代画像砖领域有独特见解的专家举办主题性学术讲座,从不同的专业层面揭示汉代画像砖的文化内涵,以期促进对汉代画像砖专业的研究和交流。此外,馆方还设计了拓片体验活动,在展厅设置专门区域,用展板将拓片的制作方法、步骤展示给观众,同时安排专业人员在现场演示拓制过程,让观众参与拓片的拓制,在趣味性的体验中学习知识。

  征集、整理、修复、研究

  据考古资料显示,河南是汉代画像砖出土最多的地区之一。郑州美术馆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优越的人文条件,长期致力于搜集与研究汉代画像砖。从2013年夏季开始,郑州美术馆馆长带领典藏部工作人员冒着炎热酷暑,通过市场调研、选取作品等分两批从民间征集、整理,入藏了20多件画像砖,它们不仅填补了郑州美术馆藏品种类的空白,也成为该馆收藏的一大特色。

  由于部分汉砖的个体形态硕大、分量很重,在搬运和入库过程中颇费周折。有的藏品征集时便是断裂的,为了恢复艺术品的魅力,郑州美术馆制定了严格的修复方案,针对汉砖的断裂面较薄的特点,尝试用高强度胶水来粘合断裂部位,恢复了残砖的全貌。此外,美术馆还采取传统的捶拓方法做拓片,而不仅仅通过拍摄图片来反映画像砖的独特魅力。打拓片的过程复杂而费工,从选材料、选工具、选纸张到进行捶拓,每一个步骤都须格外小心,稍不留神就会前功尽弃。可以说每件藏品都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具有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的艺术品。

  画像砖是一种古代地面建筑与地下砖室墓中有浮雕图案与文字的材料砖,它初兴于战国而渐盛于两汉,至魏晋宋元渐衰。郑州美术馆在近几年对汉代画像砖的收集与研究中发现,我国汉代画像石、画像砖均为汉代墓葬的构筑材料,刻划、雕塑再烧制使用,可谓奢华,这也是汉代厚葬之俗的产物。它们源于新石器时代的陶塑艺术品、彩陶图案、原始图腾崇拜等,模印技术的使用为汉代画像砖的制作提供了便利而省工的条件。

  据朱璇介绍,郑州美术馆馆藏画像砖有一个共同特点,即写实与夸张相结合、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相结合,合理的夸张使画像砖的内容既具有真实感又生动地展现了物象的外部特征和内在气质,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是研究汉代社会政治、经济、民俗、艺术等方面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