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瑞敏 个人官网

http://www.tongxiart.com/blog/122

个人信息

邱瑞敏
  • 作品:9
  • 资讯:3
  • 粉丝:0

性别:

出生年份:1944年4月

籍贯:上海市

擅长:国画

毕业院校:上海美专油画系

任职机构:中央美术学院

学历:未知

中国新表现:1980-2014特别邀请展

时间:2014-12-25 来源:雅昌艺术网 作者:


  “中国新表现:1980-2014特别邀请展”是“同行——2014美术馆联合展”的一个展项。该展以群展的方式着重展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既具有表现绘画特点,又卓有成就的21位艺术家作品,并且分为油画与水墨两个部分。这一方面有利于学术界对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具有表现性特点的新绘画进行严肃的学术清理;另一方面也可以使本展与同期举办的各个分展形成有趣的互文或上下文关系。本次参展的油画艺术家有: (按姓氏笔划排列)丁方、王玉平、方力钧、毛旭辉、许江、苏新平、陈钧德、尚扬、罗中立、岳敏君、邱瑞敏;水墨艺术家有:(按姓氏笔划排列)卢辅圣、朱振庚、刘进安、刘庆和、李孝萱、张培成、周京新、施大畏、崔振宽、谌孝安。策展人是著名策展人、艺术理论家鲁虹。

  众所周知,在世界美术史中,表现主义的艺术趋向虽然早已有之,但形成艺术风潮还是在20世纪之初的德国,并对世界绘画有着巨大的影响。以中国为例,很早就有艺术家受其启发,进而结合中国的写意传统开展了有效的探索。结果就为中国艺术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与巨大的活力,其意义怎样估计也不会过高。从艺术史有角度看,比较成功的有林风眠、关良、赵兽等人。可惜因战乱或解放后的文艺政策使然,这一艺术追求受到了不应有的打压,所以未能有更好的发展。只是借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东风,一些更年轻的艺术家不仅接上了老一辈艺术家相关探索的路线,也有着十分精彩的表现。而本展就足以体现一点。

  现有的资料表明,形成中国艺术史第二波借鉴德国表现主义风潮的外在原因是改革开放后各报刊对其连篇累牍的介绍,以及1982年在北京民族文化宫举办的“德国表现主义绘画展览”或相关展事;而内在原因则是当时有相当多青年艺术家希望反拨过往的创作模式与学院规范化的创作模式。毫无疑问,这一文化选择不仅使年轻的艺术家们找到了全新的艺术表现风格,也使他们找到了切入现实、表达人生体验与思考的新途径。

  不过,中国具有表现性特点的绘画远不是德国表现主义绘画在中国的分支,更不是像“汉堡包”那样,按照同样的配方制造出来。恰恰相反,我们应该根据这些自立标准的展出艺术作品去提炼新的评价标准。因为,在与中国固有文化传统以及生存现实相互融合的过程中,中国具有表现倾向的绘画已经逐步形成了自己鲜明的艺术特点,并转化成为了一个全新的艺术传统。其完全可以与国际上具有相同追求的艺术进行平等的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