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荣春 个人官网

http://www.tongxiart.com/blog/20

个人信息

阮荣春
  • 作品:7
  • 资讯:1
  • 粉丝:1

性别:

出生年份:1950年

籍贯:北京市

擅长:国画

毕业院校:日本早稻田大学

任职机构:其他院校

学历:未知

美丽时•中国国家画院阮荣春工作室师生展

时间:2014-12-03 来源: 作者:


  展出时间:2014年6月2日—6月6日

  参展画家

  阮荣春教授:著名画家、史论家,教授、博导。日本早稻田大学文学博士;国务院艺术学科组成员、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中国国家画院阮荣春工作室导师;中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导师;华东师范大学紫江学者、终身身教授、艺术研究所所长;中国·环太湖艺术城艺术总监;《画院》、《中国美术研究》杂志主编;出版《中国美术史》、《中国美术考古学史纲》、《丝绸之路与石窟艺术》、《佛教南传之路》、《中华民国美术史》等专著20余部。出版《阮荣春的艺术世界》、《气韵格法阮荣春中国画集》等画集多部。参加“中国首届十大山水画家展览”、“阮荣春中国画全国巡回展”,“新院体山水画展”等个展及联展。其艺术成就在中央电视台、江苏卫视、上海纪实、陕西卫视等有专题报道。

  中国山水画从古至今流传千年,早已集先人之智慧,但在如今的时代,却也需要当下之气象,所谓“落笔要旧,景界要新”。画家是创造美的群体,也许在常人眼中非常枯败的一棵树,却在画家的笔下焕发了新生。敏感敏锐是学习山水画的必有特质。用带有特质的眼光去看待周遭事物,会发现与古人并无距离,似乎曾经所研读的名画名诗都是对身边客观世界的真实品评,同时还会惊喜的发现古画中的水、树、石、云和点景在现实生活中各处的存在。这其实也说明一点,在最早并无参照的时候,大自然是最好的参照,而在中国画规律技法成熟的时候,才开始临古摹古,这二者不可有所偏颇。正如阮荣春老师所言,“山水画人们既要熟习笔墨技法,同时也要从自然界中讨取真本”,在这个过程中,更要有善于体会生活捕捉美的敏锐之心。

  阮荣春老师深谙画史,从山水画发展的长河中,高度提炼出“三力”(造型造景能力、用笔用墨能力、营造气韵能力)和“三气”(正气、静气、文气)的创作理念,这是学员们一直以来的精神指引。

  山水画学习应该一直训练的“三种能力”

  1、造型造景能力。造型造景并不是简单再现自然物态和山川景象,而是经由画家对山川自然、对客观事物体悟后塑造出来的艺术形象,而非对自然的机械摹移。在造型造景中,首先谈造型。在山水画中,有了一般的造型能力的人,并非能画好山水,它更需要山水专业的基本功。这需要对于水、树、云、石、点景人物等进行专门的观察,深入的研究,要有超过常人对于自然界的认识。黄公望《画山水诀》中所提,“石看三面,用方圆之法,须方多圆少”、“远水无痕、远人无目”、“水出高源、自上而下、切不可断脉、要取活流之源”等等,字字珠玑、句句在理,是画家毕生作画的总结。我们如若只是翻阅古人画论,就犹如纸上谈兵,体会不深。只有在日积月累的观画看画、游历写生、体悟感怀中才能不断的提升作为山水画者的造型能力。如何将胸中丘壑跃然于纸上,却又不失气韵,造型能力可谓是最基础的一步。而造景能力,这也是阮老师一直以来在提点我们的关键。“造景”正对应六法中的“经营位置”,画纸有边缘,画面亦有主次,在面对大自然的朝霞暮霭、风晴雨雪如何将之选择入画,并能经营好位置,化解山水画中所禁忌的平行、直角、平均等问题,这需要在作画之前仔细思考,古人曰“向纸三日”,就是说对着白纸多多构思,最好是对象在脑海中已经形成一张画的时候再动笔,而在作画过程中更要不断体察调整,这样才能提高自身的造景能力。

  2、用笔用墨能力。笔墨是山水画的灵魂,是千百年流传下来的精髓所在。阮老师的画清新空灵、古雅闲适,反对浓重粗野、剑拔弩张,在用笔用墨上,干脆利落、笔简意足、墨气淋漓,这对学员们影响很大。笔墨讲究以书入画、强调写的精神,主张中锋用笔,它是画家精神世界的外化。要做到笔墨精到,不仅需要多看多想,还要勤加练习。这半个学期以来,我开始更注重画面的整体观念,何处最浓、最亮,何处是中间色变得更有把握,在加第二遍墨色的时候,去探索用不同的皴法、笔法混合去塑造绘画对象的体积、空间和韵味。11月在山东泰安第一次接触画瓷,大家难免将宣纸上用笔之法移植到瓷器上,其实并不适合,阮荣春老师提点我们瓷画较之纸上绘画,更精致、刚健、简捷,更需要去思考如何运用笔墨表达“瓷味”。关于笔墨之趣,历代书家、画家做了很多尝试,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财富,学员们均希望以后能够更多的去分析体会,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提高、获得养分。

  营造气韵能力。气韵营造的能力建立在之前二者之上,无造型造景、无用笔用墨,就不能谈“气韵生动”。气韵是画家学识、修养、感情与绘画技艺融汇的结果,是笔墨表现的最高境界。在追求画面气韵的过程中,阮荣春老师指出,首先就要抛开教条,画出自己的理解。比如说画点景中的鸟或船,难道就不能有自己的个性语言吗?如若将对象画成一种符号,只会让人觉得毫无共鸣、千篇一律,那根本无可言“气韵”。清代黄钺《二十四画品》中说到“六法之难,气韵为最。意居笔先,妙在画外…读万卷书,庶几心会。”空谈“气韵”并不科学,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它是画家个性、气质的外化,只有保持学习的心态,平日勤加练习,多看书多思考多游历,才能逐渐塑造属于自己的画面“气韵”。

  在山水画家修养问题上要有“三气”

  正气:作品是艺术家德操、思想与审美观、价值观、心灵修养的集中表露。“人品即画品”,如果不修心修德,何来浩然正气之画品?作品正气与否,反映出作者的德操、思想、情绪和审美观,是画家心灵休养的集中表现。

  文气:文气针对的是山水画作品中不重内涵,只在笔墨形式上革新求异的现象,文气反映作者的文化修养程度,当然也包括作者的秉性、气质、文化底蕴,文气是山水画人的内功,山水画家拼到最后还是在内功上。

  静气:主要针对山水画家的浮躁画风而言,心不静则气不顺。画山水的时候,画家必须将自己的“心”置入画中,“心随云泉走”方能将自然之气、之理、之韵很好的表达出来,若之求笔墨似某家,不是“心画”,反映出来的东西必有“浮躁气”和“商品气”。

  以上是阮荣春老师提出的“三气”,这是需要画家修行一辈子的内在气息,保持学习的心态,保持对于自然的感动,拥有良好的德操,是一位画者一生必修之课。

  以“院体精神”来改良山水画

  近百年以来的实践表明,“四王”的复古画风乃至石涛等山水在野遗风已经发展到了尽头,中国山水画要重造历史辉煌必须另辟蹊径。阮荣春老师在课上指出“在当今的和谐社会里,我主张笔墨当随时代,山水画创作还是要多一些典雅、闲适、文静、温和和赏心悦目为好。”所以阮老师倡导以“院体精神”来改良当今山水画坛的浓重粗野之风。“院体精神”并非让我们去临摹北宋院体画风,而是倡导一种院体精神,包括:格法、修养、气韵、意境。20世纪的山水画大师们左冲右突改变不了“低潮”的原因,首先就是缺格法。格法实际上就是事物规律和自然规律,笔法墨法为事物规律,四季阴晴等为天地自然规律,山水画人们既要熟习笔墨技法,同时要从自然中讨取真本。对于山水画家而言,笔墨技法可以闭门摩习,是为格法,大自然千变万化,应变自然也是格法。清代龚贤“笔墨相得则气韵生,笔墨无通则丘壑其奈何”,以及布颜图“山水不出笔墨情景,情景者,境界也。古云,境能夺人;又云,笔能夺境。终不如笔墨兼夺为上”。他们道出了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落笔要旧,景界要新”就是这个道理。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