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 | 清华美院教授陈楠 “笔触之艺:中国古文字视觉艺术展”在法国启幕

时间:2025-04-21    来源: 雅昌艺术网    作者: 雅昌发布

摘要:当地时间2025年4月12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陈楠“笔触之艺:中国古文字视觉艺术展”在法国商博良世界文字博物馆(Musée Champollion - Les Ecritures du Monde de Figeac)启幕。展览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法国商博良世界文字博物馆、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清华大学中国古文字艺术研究中心主办。作为中欧建交50周年、中法建交61周年和“国际中文日”文化交流重点项目,展览以陈楠从教三十年来在甲骨文、金文、篆书等中国古文字研究与创作成果为载体,通过数字艺术、装置设计与互动体验,向欧洲观众展现中华文明的历史纵深与现代生命力。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4/e4de46fcee1a62b3e1693bb279e1be30.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4/d94834cae4e694d6a28208d52ecb0d1a.jpg

展览主视觉海报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4/6be81d588fa84ea89f192bc0ea7fe37a.jpg

开幕式现场

嘉宾致辞

法国洛特省副主席、菲雅克市市长安德烈·梅兰热(André Mellinger),市文化及遗产事务顾问、大菲雅克大区副主席Hélène Lacipière,商博良世界文字博物馆馆长Céline Ramio,清华美院教授陈楠,策展人Astrid Narguet在展览开幕式致辞。洛特省省长Claire RAULIN、省国会议员Christophe PROENCA、洛特省参议员 Raphael DAUBET和Jean-Marc VAYSSOUZE-FAURE、菲雅克副省长Eve Hermann、菲雅克总秘书Georges Perez、大菲雅克地区主席 Vincent LABARTHE、洛特省省议会主席 Serge RIGAL、Ratier公司总裁CHANUT及Figeac Aéro公司总裁Maillard等法国社会文化艺术界人士出席了开幕式。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4/4c2865c54c2288e1bd628bf3ddb6f6a1.jpg

法国菲雅克市长、洛特省副主席安德烈·梅兰热致辞

《陈楠“笔触之艺:中国古文字视觉艺术展”》可以被视为陈楠教授与商博良之间的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是中国古文字与埃及象形文字之间的交流,这种对中国古文字的研究展现出与商博良相似的探索路径,他的作品让我们得以窥探和理解一种承载着古老文明的书写体系,在博物馆的展览空间中带领我们踏上甲骨文的探索之旅,让我们不仅发现了古文字的古老与神秘,更惊叹于其所展现出的活力与现代感。可以说:陈楠架起了一座座桥梁——连接了传统与现代,连接了甲骨文与世界古文字,连接了中国与法国菲雅克。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4/292f127d0cad83cde82c9888ef93da69.jpg

清华美院教授陈楠致辞

在世界文字的浩瀚森林中,汉字是一颗非常独特的、枝叶茂盛的大树,数千年来,它面对多次的科技革命和社会变革,非常神奇而坚强地活到今天,我们今天的汉字与几千年前甲骨文的一脉相承,这种强大的生命力也许给今天的世界以启示。

汉字不仅是记录汉语言的文字符号,更是一种文化载体,其本身就是最重要的文化符号之一,蕴含了深刻的哲学与文明密码,并以丰富的设计形式融入日常生活之中。今天,当我的甲骨文艺术作品与世界古文字在商博良世界文字博物馆汇聚一堂,应该向安德烈市长先生、赛琳馆长女士致敬,他们是这次非凡的策划得以实现。

在我很年轻的时候就非常崇拜商博良,他是那么的不同凡响,文明的交流给了他灵感,商博良学习了非常多各国语言。在市长先生精彩的致辞里讲到商博良在学习汉字的时候也得到了一些灵感才破解了古埃及文字。他突破固有思维的学术研究方法成为我的楷模,文明的互鉴交流能够激发更多的创新。

我从26年前开始创作甲骨文的作品,始终坚持一个创作理念,就是不用古典的方式去创作一种古代的文字,而是结合当下的艺术语言,比如挖掘几何装饰风格、将当代艺术绘画与音乐融入甲骨文视频动画作品中,努力赋予古文字以新的生命,本次展馆中,大家可以看到我创作的艺术装置、动画片和我20多年来的平面作品。这是全新的展览方式,我的作品会与博物馆中的玛雅文、埃及文字、楔形文字珍贵的文物交织在一起,我的创作手稿和商博良的研究手稿交织在一起……这是一次古老与现代、甲骨文与世界古文字、我与商博良跨越时空的对话。

文明是多样而多彩的,这是这个世界最珍贵的,传统与现代也并不是割裂的,我希望通过我的工作能够让更多的人喜欢中国的汉字,也让中国的观众更加喜欢古老的埃及文字。本月的4月20日是国际中文日,今年也恰逢中法建交61周年、中欧建交50周年,我也觉得我们的展览更具有文明交流的重要意义。最后,希望大家喜欢我的作品,喜欢中国文字。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4/d12f1bcd30a7636495fb3f49c51458aa.jpg

商博良世界文字博物馆馆长、策展人塞琳·拉米奥致辞

我们非常荣幸在商博良世界文字博物馆迎来陈楠教授的《笔触之艺:中国古文字视觉艺术展》,这对我们来说是极大的荣耀。在世界四种古老的文字体系中,中国文字甲骨文是非常重要的语言体系。陈楠教授的作品使我们能够理解中国文字的生命力,在国际中文日之际,我们也更加意识到文化间对话的重要性。商博良,这位出生在菲雅克、成功破译古埃及象形文字的人,让我们看到这种文化对话的意义,也让我们明白,这种象形文字至今仍能与我们沟通。陈楠的作品通过对这些古文字的现代化表达,展示了这些古老文字同样能够非常现代、富有活力。作为一名法国人,看到这些被赋予动感与现代感的文字时,我深受感动,它们让我更好地理解这些文字,以及它们所传达的意义。中法之间的这一合作对我们来说是一种全新放入尝试,我也希望这一合作关系能够长久持续下去。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4/a3c520b4318d9172f4887075c615393f.jpg

策展人Astrid Narguet致辞

策展人 Astrid Narguet总结,陈楠致力于观察、研究、拓展和解析中国传统文化的源流。这一漫长而细致的探索历程给予他艺术创作的灵感和动力。这场展览以“对话”为核心,促成两大拥有悠久历史的文明相遇。二者皆拥有独特的象形文字体系,而这场对话的目的正是为文化研究领域构建一种新的思想图景。在当今影像时代,陈楠的艺术实践极具现实意义和当代性,开启了全新的古文字艺术表达形式。

学术主持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4/8108eebcb162608c8975e4cf1dffae5e.png

清华美院院长马赛

陈楠教授“笔触之艺:中国古文字视觉艺术展”通过构建多维度的文化阐释体系,系统呈现了其三十载汉字艺术研究与实践的学术脉络。这种跨学科实践既推动汉字艺术融入当代设计语境,又以可感知的方式向国际观众传递中华文明。当不同文化背景的观众在互动装置中共同完成汉字重构时,文明互鉴便从抽象理念转化为具身体验,这正是新时代文化传播的创造性转化。

——马赛

学术顾问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4/26467b388615d33a64b182d15d1f57ac.jpg

清华美院党委书记 覃川

汉字蕴含着丰富的造字思想、美学原理及创作方法,历经数千年仍为当代艺术创作及文化传播带来不竭动力。陈楠教授长期致力于包括甲骨文在内的古文字当代创新设计转译与文化传播,本次展览是以独特的文化视角,在数字时代推动“文明对话”的又一代表作。通过展示古文字艺术创作研究与实践成果,向世界生动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覃川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4/fff91b1bc0cf16be99f3ec372b664664.jpg

《装饰》杂志主编、清华美院副院长 方晓风

作为埃及文化的爱好者,我很早就知道了商博良,当得知陈楠教授展览将在以商博良大师命名的世界文字博物馆展出时,十分激动并引以为傲。陈楠教授不局限于狭义的设计而致力于广泛的创作实验,三十载深耕,交出了一份兼具学术深度与时代精神的答卷。这个展览不仅是一次作品集成,更是文字艺术的一场华丽演出,其意义和价值,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变得愈加凸显。

——方晓风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4/96b918a5f179ff61db1c3c3dfb852be4.jpg

中国文字学会会长、中国文字博物馆馆长、

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主任 黄德宽

陈楠教授浸润于中华传统文化和艺术世界之中,以古文字为题材开展艺术设计,创作出丰富多彩的各类古文字艺术设计作品,既继承和发扬了中国文字和书法艺术的历史传统,又以自身的艺术创造熔古铸今,探索古文字艺术设计新路径,开辟了古老汉字文明与现代设计艺术时空交响的新境界。

——黄德宽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4/1c5b0af64788ba900c203a22528c651e.jpg

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主任 刘钊

陈楠教授围绕甲骨文创作的各种字体、标识、海报、文案等,在中国古文字的艺术呈现和设计界的汲古化新上,作出了令人瞩目的非凡贡献。这次展览,是有关古文字艺术设计的一次集中展示,也是一次文明交流互鉴。相信中国古文字艺术设计能够跨越时空,为传播中华文化起到使者的作用。

—— 刘钊

获颁殊荣

陈楠获颁法国“菲雅克市荣誉勋章”。该勋章由具有千年历史的巴黎造币厂专属限量铸造20枚,用于表彰为菲雅克城市做出卓越贡献的个人。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4/b9d3729a8c6bb69fedc14ddba443c552.jpg

法国菲雅克市长、洛特省副主席

安德烈·梅兰热为陈楠颁奖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4/375894b636b45f93032db9367cc6f701.jpg

法国“菲雅克市荣誉勋章

作品收藏

陈楠数字版画作品《中国汉字设计史·民族文字》获商博良世界文字博物馆永久收藏。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4/0339580dd78237e364549561bc4477d3.jpg

数字版画作品《中国汉字设计史 · 民族文字》


现场导览

本次展览,法国商博良世界文字博物馆特别允许陈楠遵照自己的艺术理念,对博物馆内林立的古文字文物珍品进行宏观创作,通过一系列设计,使其甲骨文艺术得以与整个博物馆形成交融之势。

No.1 展览主视觉设计

专门设计开发的主视觉logo,由古埃及象形文字与甲骨文的“目”和中间的甲骨文“商”字图案组成,通过谐音的创意表现对话的主题。主视觉海报和核心形象是一座甲骨文动物搭建的高塔,IP吉祥物“甲骨小精灵”的设计灵感来自陈楠老师在十年前的一幅草图,他将表示人体感官的六个甲骨文设计成卡通造型。甲骨文的“目”与“见”字,“目”是表现眼睛的象形字,“见”字是一个长着大眼睛的人,表示看见。选用这个字形体现了探索发现古文字秘密的意思。因为许多作品会穿插于不同古文字文物之间,它会成为视觉导览的符号线索。在本次展览期间被确认成为商博良世界文字博物馆正式的官方吉祥物。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4/4b2340562c8ff10e65cf56534e2c0a74.jpg

专属吉祥物引导展览的叙事进程

No.2  世界古文字近距对话

甲骨文与世界其他古文字近距对话是本次展览的重要策划之一。陈楠的甲骨文字体创作被放置于世界文字博物馆珍贵的古文字展品之中,根据不同的内容与世界其他古文字近距离对话。这些甲骨文与之相关的内容、文物产生叙事性的关联,如:蝎子造型的甲骨文“万”被放置在古埃及蝎子形神像旁边;鹿字、象字被放置在古代两河流域文字的相关题材中;在古埃及尼罗河文物的石缝里摆放了“水、贝”的甲骨文水晶摆件;在东亚古文字部分展示的东巴文作品《爱与友情的东巴文》等。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4/aa939724e9de3e636c300c81ee7d012e.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4/a3acecef7df3de6f33593b020fe8f30f.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4/c6d06a21540a05f133235de67de5f6e2.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4/3d73be8cb21efb0dca24a44268e375f7.jpg

世界古文字近距对话

No.3  艺术装置与视觉艺术作品

本次展览除《水之方城》《甲骨文动物世界》以外,还展出了数件新的艺术装置作品。《感官动物》是一只由代表“眼耳鼻舌身意”的六个甲骨文组成的怪兽。此外还有雕塑作品《和合》,贯穿四层中庭长达十米的大型甲骨文字画《甲骨文世界》,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并讲述了仓颉造字的故事。这也是献给“国际中文日”谷雨节气的专属作品。在菲雅克最重要的文化广场千年古墙之上,由七幅巨大的丝网印画幅表现六种感官的甲骨文,黑白的色调与地面巨型罗塞塔石碑形成呼应。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4/33502d8597efb352235ce2340777a971.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4/f331015522deb5f28e325ad3c1492ae7.jpg

艺术装置作品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4/ecefa05689790c1bbe17f60b0ec90dd3.jpg

数字影像作品

No.4  平面设计作品

平面作品包括字体设计、海报艺术、图形创意等。其中,2018年《装饰》杂志第九期,以古埃及文字与甲骨文的“目”作为主题的封面设计,也被展示在显眼的展位,用以应和展览主题。展览中的三组展柜中摆放着200张明信片,这是为数字、草图、绘画、摄影等作品专门开发的文献展示。展览还展出了通过网格进行几何风格的字体设计的图示。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4/583a539d27f310b57eebc78c68200149.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4/55386a2c109c1b27577253ecbeb08212.jpg

平面设计作品(部分)

No.5  研究草图与创作手稿

在博物馆中陈列着大量商博良的研究手稿,这是重要的学术文献,优美的古埃及文字跳跃于古旧纸张隽永的字里行间。博物馆也为本次展览专门开辟了展线,集中展示陈楠关于甲骨文艺术创作的手稿,并在三层的一组特殊空间,展示了他专业研究之外的绘画写生与视觉日记。在这些貌似储物柜的特别设计中,许多设计背后的故事通过用品、手稿得以一窥究竟。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4/80f9949ecaa9c562e26f653407ec0ea3.jpg

陈楠教授创作草图与商博良手稿的“对话”

No.6 学术专著

展览展示了陈楠关于汉字艺术设计的相关学术专著,包括《间架结构九十二法·设计解读》《格律设计》《汉字的诱惑》与《中国汉字设计史》。一本专门制作的高50厘米的经折装《中国汉字设计史》立体地呈现在博物馆数字影像厅。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4/e3b8d83bd86cfae2dabb659460fef239.jpg

No.7  文创产品设计

陈楠的设计以甲骨文为核心元素,强调在严谨学术性与大众传播性之间找到平衡。他认为甲骨文作为象形文字,兼具图像美感与神秘感,是中华文化的基因密码,通过现代设计语言(如数字化、动画、交互技术)赋予其时代生命力,使其成为“与当下生活相连的潮流”。例如,将甲骨文与敦煌色彩结合创作绘本,既保留传统韵味,又符合现代审美。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4/a218709ede0d35273e98cf0225994c1b.jpg

展览现场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4/ab66a861797d10ba99425762f21f54d9.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4/82d9d28b0ad5a0ec83af4d0c08c2e70f.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4/422fd8d07be690fc89829917390c46f5.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4/00790aea194e81bb7728b65b387c92a6.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4/79b4d8c42392048f579525431ee641de.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4/7893d28983b58dd5aa01a3957db0a20f.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4/8b935b45a00b644fc300e1b9d4b9ecc8.jpg



艺术家简介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4/29f9818cf6839e2936ae33945f6bb18e.jpg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中国美术家协会平面艺委会副秘书长

清华美院视觉传达设计系党支部书记兼副主任

清华大学中国古文字艺术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

中国当代古文字活化艺术设计运动的推动者和践行者,首款甲骨文设计字库设计者。国家重大文化工程项目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项目《中国古文字艺术设计与文化传播研究》负责人。北京2008年奥运会吉祥物设计者之一,受邀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机构发表主题演讲,在北京751、湖北美术馆、荷兰KoelwaterHal艺术空间举办个展、并赴多国巡展。主讲课程入选教育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出版《中国汉字设计史》等20余部专著,获第八届、第九届教育部科研优秀成果二等奖。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4/735a3c412f520abbe850314e215a6248.jpg

【资料来源: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陈楠工作室】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同曦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同曦艺术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