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专稿|“美在荆楚——湖北名家·名作展”在武汉启幕 百年美术精品绘就时代画卷

时间:2025-08-06    来源: 雅昌艺术网    作者: 雅昌发布

摘要:7月25日,由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湖北美术馆承办的“美在荆楚——湖北名家·名作展”在湖北美术馆隆重开幕。展览以“名家·名作”为主线,系统梳理了20世纪40年代至今的湖北美术事业的辉煌成就。展品以公立美术馆馆藏精品为核心,同时征集借展艺术家代表作,涵盖中国画、油画、版画、雕塑、水彩、漆艺等110余件(套)作品,通过百年艺术力作展现中国精神的湖北表达,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赓续荆楚文脉。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7/81f02316a60232f62f8d89137b8b22e2.jpg

湖北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刘海军(中)、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 副厅长唐昌华(右2)、艺术家代表,湖北美术学院原院长徐勇民(左2)、湖北省文联党组成员 副主席王永平(右1)、湖北美术学院党委副书记朱丽莎(左1)共同为展览揭幕

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唐昌华在开幕致辞中表示:“长期以来,湖北艺术家们扎根荆楚大地,以敏锐的艺术感知、独特的创作视角和精湛的技艺手法,将湖北的自然风光、人文风情、历史故事、发展成就等完美呈现在美术作品之中,让我们得以从艺术的维度领略荆楚大地的独特魅力和繁荣图景。”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7/94dc3dfc19f0ac00ed28176c78720680.jpg

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唐昌华致辞

作为参展艺术家代表,教授、博导、湖北美术学院原院长徐勇民在致辞中提到:“此次展览以湖北美术馆馆藏作品为基础,开拓典藏资源渠道,活化了历史、时代与生活的画面,展示了一部新中国湖北美术创作的图像编年略史。体现出湖北美术馆展示、收藏、研究、教育的职责主体意识,以及通过这个主题展梳理湖北社会文化发展与生活变化视觉脉络的责任担当。展览中的几代美术工作者都是成长并生活在荆楚大地上的长江儿女,他们坚持用辛勤的创作回馈着丰沃的土地和伟大的人民。我们在展厅中欣赏名家·名作,是一次超越时空几代人之间的对视与对话,并由此感受到优秀文化传承与发展内在关联的必然性。”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7/988dace9d95ed8c4f8bf9695f721a840.jpg

作为参展艺术家代表,教授、博导、湖北美术学院原院长徐勇民致辞

历届美展获奖作品首度联展,艺术经典诠释时代精神

本次展览特别呈现了20多件历届全国美展及湖北省美展获奖作品,获奖展品接近总展品数量的三分之一,众多荆楚经典齐聚一场展览的情况实属难得,其中有多件作品更是首次在湖北共同亮相。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7/fe53d518929a3297c588716bdf830125.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7/0dc4e18c97e943d8b87039e65daf5169.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7/5e1660d01bdc33c22f8c0d1e3f0b810a.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7/faae1c57cd41c97ee1b1877530714a1d.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7/6a5abe3011c1165f86a8ca3c17eabe69.jpg

展厅现场

在一楼展厅的核心位置,陈列着由湖北美术学院原院长唐小禾、湖北省女美术家协会名誉会长程犁共同创作的代表作品《1976——中国的十月》。这幅曾荣获"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0周年湖北省美术作品展览"一等奖的油画巨作,以1976年的关键历史事件为主题,生动呈现了历史洪流中的一个重要时刻。画面中的人群如洪流般布满整个画面,热烈的欢呼、喜悦的神采、朦胧的双眼,伴随着呐喊、鞭炮与锣鼓,预示着一个历史节点的到来。画面中的工人、干部、知识分子、革命军人共同组成一幅新中国的时代群像,在秋雨的背景衬托下,通过冷暖色调的对比冲突,进一步烘托出人群中欢欣鼓舞的热烈气氛。

两位艺术家共同表示:“我们创作的很多作品主要是深入生活反映现实,尤其在上世纪80年代以来,美术创作重新回归到艺术的本质,开始注重人的思想与理想的表达。而这幅作品正是表达了我们对于这段历史的批判与态度,在艺术上也是对自己一段创作经历的反思。在油画技法上,为还原真实的色彩感觉,我们还做了大量的习作准备,应该说这幅作品是对于我们自己的一次突破和超越”。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7/6f7d0af15ca6de95b3a5fcd1bd98627c.png

唐小禾、程犁《1976—中国的十月》 布面油画 192.5cm×270.5cm 1979年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0周年湖北省美术作品展览”一等奖

展厅另一侧,作品《银锁》前聚集了大量驻足观赏的观众,人群中不时发出惊叹之声。这幅曾荣获"第九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银奖的工笔人物画,由湖北省美术家协会主席、一级美术师李乃蔚历时近三年创作完成。作品以鄂西农村生活为背景,画中土家族少女身着传统服饰,佩戴银锁,在充满烟火气的阁楼里拾捡稻穗,展现出浓郁的土家乡村生活气息。作者采用传统“三矾九染”技法,通过上百遍的层层渲染,营造出通透、轻薄而具有立体厚度的画面效果,尤其在人物的刻画方面,精准呈现出人物的皮肤质感与身体结构,若隐若现的毛细血管使得肌肤仿佛触手可碰,以极致的写实主义开拓了中国画更为宽阔的表现力。事实上,早年在海外巡展期间,该作品便一直备受瞩目,人们讶异于中国画能具有如此逼真的写实能力。

对此,李乃蔚感慨道:“中国传统技法及材料是非常神奇并极其具有表现力的,无论是抽象写意作品还是极端写实的工笔画都能够充分表现出来。中国画之所以能够传承至今,也证明了它独特的优势,它可以包容、承载多元化的艺术表现。尤其在当下这个时代,我们更应该将它发扬光大,运用共通的绘画语言,让世界见证中国画的多彩魅力。”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7/3f6c2c894bf1b4836f68d684de198a00.png

李乃蔚 《银锁》 纸本工笔186cm×160cm 1999年 

“第九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银奖

在二楼展厅,中青年艺术家的作品以更加多元、更具活力的表现方式呈现在观众面前。从传统国画、油画、版画、雕塑到现代装置艺术、AI动态影像等创新形式,全面展示了当代湖北美术创作的前沿成果。这些作品以独特的艺术视角,深刻反映了新时代的社会变革和精神追求,展现了艺术家对现实生活的敏锐观察和深刻思考。其中谢晓虹的《白衣执甲》以抗疫为主题,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独特的构图,生动展现了医护人员的奉献精神,体现了当代艺术家对社会重大事件的深刻思考。这些作品既延续了湖北美术关注现实的优良传统,又以创新的艺术语言展现了新时代的艺术探索。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7/215dcbbeaf2345bdfe09592c8f4e6a56.jpg

谢晓虹 《白衣执甲》 纸本工笔 170cm×200cm  2020年 

入选“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全国优秀美术作品展览”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7/c6b29931ba59a3005ffdce08188f63e0.jpg

张炼《前行》 综合材料 65cm×140cm  2022年 

入选“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5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览暨第15届全军美术作品展览”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7/8d2bcfdcfeddadea9fd0610e69b0bbe0.jpg

曹丹《阳光下的大桥浇筑工》 铜版 150cm×120cm 2019年 湖北美术馆藏

“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金奖

老中青三代艺术佳作同台,百年画卷见证时代变迁

漫步展厅,观众可以清晰地感受到湖北美术发展的历史脉络,老中青三代艺术名家的代表作品,共同构成了一部生动的湖北美术发展史。从老一辈艺术家的现实主义力作,到中生代艺术家的形式探索,再到青年艺术家的实验性表达,不同时代的艺术语言在此碰撞交融,展现出湖北美术蓬勃发展的旺盛生命力。

湖北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湖北省美术院副院长谢晓虹在观展后感慨道:“进入展厅可以看到不同历史时期的湖北艺术家们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所创作出来的经典作品。每一件作品都是我们所熟知的,既有老艺术家深耕生活的这种经典作品,也有反映‘三大精神’的时代作品。在时间上纵跨中国几十年的变革,反映了人民生活的面貌,呈现出湖北美术的最高水准,也是一次难得的系统性的梳理。展览以‘美在荆楚’为主题,以大美之意来展现荆楚文化,我觉得这个切入点特别好。”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7/32f374a3c830f97448331291d4e5067a.jpg

唐一禾《江津写生之一》 布面油画 45cm×34cm 1941年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7/369f6c9c1f05b9fd86131a92239c91e8.jpg

汤文选 《婆媳上冬学》 纸本设色 115cm×67cm 1954年 中国美术馆藏  

“第二届全国美术展览会”一等奖(1955年)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7/b6ae9e2204b8b424fd8c41b13b6e8589.png

徐勇民 《家》之三 绢本工笔 45cm×30cm  1984年 

“第六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银奖

徐勇民从学术角度深入分析:“本次展览无疑是在湖北美术馆历年来精彩纷呈的展览组曲中奏出的令人振奋的强音。我们纵观百年来的绘画面貌,就能感受到每个艺术家都是很真实地在反映他们所处的时代,他们都是在自己的时代审美认知里面探索出新的表现手法,而表现手法也会随着时代的变迁和认识的提高不断丰富,并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当我们回望历史时,我们会为前辈们经典淳朴的作品所感动,因为他们是那个时代的高度,到我们这里,就会需要我们有另外不同的的东西进来。同理,年轻一代的艺术家势必要有不同于我们的表现手法,比如说在材质选择上更加多样化,创作语言也更具有跳跃性,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可喜的现象,每个时代都会产生具有高度和厚重感的作品,而本次名家名作展正好有一定的代表性。”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7/1b31a4530b4489c2fde1da13761b1a00.jpg

刘依闻《看画报的女青年》 布面油画 65cm×54cm 20世纪40年代

湖北美术馆藏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7/3dd5247516e8c92145b4f976a5cab3f1.jpg

张祖武《志愿军》 铜 48cm×28cm×26cm 1957年

湖北美术馆藏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7/7e49d7282ed5ccc965aeacf87ee8ca2d.jpg

傅中望《榫卯结构·地门》木、石,600cm×600cm×20cm,1994年 湖北美术馆藏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07/7fbfa032173c5842086cd8d4be888670.png

王心耀《高原的祈祷》 布面油画 140cm×80cm 1998年

 “中国当代青年画展”(1998年)金奖

以美术经典助力文旅融合,美育活动促进文化传承

近年来,湖北美术馆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加强美术典藏活化利用的要求,通过高质量展览推动全省美术馆体系提升收藏质量、拓展利用效能、优化公共服务水平。

@武汉2025轮值主席、汤湖美术馆馆长王心耀感慨道:“这次展览展出了很多湖北名家的作品,尤其是展览时间又选在了暑假,对于市民而言是一次难得的美育,也是对于湖北美术成果的系统展示。尤其这次还专门从中国美术馆借展了周韶华、汤文选等先生的代表作品,不论是从美育普及的角度还是学术角度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为丰富观众的观展体验,展览期间将开展“漆彩荆楚——大漆艺术工作坊”、“与您同行”现场导览、“艺•启——美术大课堂”志愿者导览等系列公共教育活动。这些活动不仅能让观众深入了解湖北美术的发展历程,还能亲身参与艺术创作,感受传统工艺与现代艺术的魅力。

展览信息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7/2b4af36898471d26a477ab054466fb07.jpg

主办单位: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

承办单位:湖北美术馆

展览时间:2025年7月25日-8月15日

展览地点:湖北美术馆一楼1号展厅和二楼5、6、7号展厅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同曦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同曦艺术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