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9-22 来源: 雅昌艺术网 作者: 雅昌发布
展览现场
师承之道,是中国绘画传承之命脉。这其中不仅有笔墨技法的授受沿袭,更有精神本源的无形归依。齐白石的绘画广收博取,尤其对徐渭、八大山人、吴昌硕三家心摹手追,他曾多次在诗文中表达敬仰,如“青藤雪个意天开,一代新奇出众才(吴缶庐)。我欲九原为走狗,三家门下转轮来。”甚至引郑板桥“徐青藤门下走狗郑燮”之印自喻,其心可鉴。为直观呈现齐白石的艺术渊源,展览展出了徐渭《杂花图》《竹石水仙图》、八大山人《双鹊大石图》《椿鹿图》、吴昌硕《临八大山人鹿图》《设色梅花》、齐白石《墨牡丹》《红梅图》《石上双鸟》等代表作,以及齐白石临摹八大山人的珍贵画稿。无论是笔墨语言、构图立意,到画中所寓生命情味,三家的滋养早已融入白石笔端,成就其日后纵横捭阖的非凡气象。将四家相近题材但风格迥异的作品并置,观众可聆听四家跨越时空的笔墨唱酬,感受薪火相传、生生不息的艺术轮回与精神共鸣。
展览现场
齐白石之学,远非止于三家。他取徐渭之放逸而舍其恣肆,学八大之简净而避其孤冷,习吴昌硕之苍厚而弃其生涩。此外,沈周、唐寅、董其昌、石涛、金农、黄慎、李鱓等明清写意名家,亦为他广泛汲取营养的对象。齐白石既怀“恨不生前三百年”为古人磨墨理纸的赤子之诚,亦有“逢人耻听说荆关”而自开门牖的孤行气概,最终熔铸出别具一格的“红花墨叶”面貌。
展览现场
为了让观众深入体验写意艺术的完整创作过程,展览设有“诗书画印”打卡盖章区。观众可遵循“绘画—题诗—钤印”的传统步骤,亲手完成一幅属于自己的“写意小品”;也可持导览册,按图索寻找散落在展厅中的艺术“彩蛋”。此外,展览还推出写意画知识科普区,借助图文解析、局部放大与多媒体动画,生动展示“一株葡萄的诞生”,揭开大写意创作的技术密码与审美逻辑。更多精彩,静待观众亲临发掘。
据悉,展览将持续至12月5日。
展览现场
部分展览作品:
杂花图(局部) 徐渭 1592年 30cm×401cm 纸本墨笔 荣宝斋藏
墨牡丹 齐白石 1955年 51cm×43.5cm 纸本墨笔 中国美术馆藏
双鹊大石图 八大山人 1960年 121cm×49cm 纸本墨笔 八大山人纪念馆藏
石上双鸟 齐白石 无年款 156.5cm×41.5cm 纸本设色 北京画院藏
设色葡萄 吴昌硕 1915年 140cm×69cm 纸本设色 西泠印社藏
葡萄松鼠 齐白石 无年款 88.5cm×29cm 纸本设色 北京画院藏
竹石水仙图 徐渭 无年款 135cm×47cm 纸本墨笔 天津博物馆藏
焦石芙蓉图 八大山人 无年款 178cm×45cm 纸本墨笔 八大山人纪念馆藏
雪蕉梅石图 徐渭 明 30cm×401cm 纸本墨笔 荣宝斋藏
椿鹿图 八大山人 清 178.5cm×83cm 纸本墨笔 八大山人纪念馆藏
鸣鸟游鱼图 八大山人 清 108cm×48.5cm 纸本墨笔 天津博物馆藏
天竹棕榈 吴昌硕 1919年 138cm×68.5cm 纸本设色 西泠印社藏
荔枝 齐白石 1945年 96.5cm×33.5cm 纸本设色 北京画院藏
注:展览资料由北京画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