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骨——中国美术馆藏人物画笔线研究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展

时间:2025-11-18    来源: 雅昌艺术网    作者: 雅昌发布

摘要:11月9日,由中国美术馆主办的“风·骨——中国美术馆藏人物画笔线研究展”与观众见面。 此次展览为中国美术馆“典藏活化”系列展,同时也是“文化和旅游部2025年全国美术馆青年策展人扶持计划入选项目”,精选了馆藏明清以降人物画作品40件(套),旨在以人物画为镜,通过“墨骨法相”“林泉心迹”“芳华流美”三个篇章,探究中国绘画笔线之美,呈现其作为民族绘画基因的传承脉络与创新活力。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eg/202511/f5ae8d58f934fc43df789c42e07852d0.jpe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eg/202511/ba016de024bb15ccaf5d07dad753bf31.jpeg

作为中华民族绘画中的本体语言,“线”的运用经历数千年的历史积淀。中国绘画中的线,不仅是构建起“以线立骨”美学范式的造型手段,更是个人内在修养与心性的外在显化。历代画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笔线的表达形式,这些创造使得中国绘画中的线条具有独立的美学价值,并不断发展完善。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eg/202511/39807239ccd1711deb9313f151b24555.jpeg

本次展览由中国美术馆馆长潘义奎担任学术主持,展览部青年策展人刘鉴辉策划。展览呈现在中国美术馆一层4号厅,展出至11月30日(逢周一闭馆)。


前 言

作为中华民族绘画中的本体语言,“线”的运用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器皿,至战国及秦汉时期的帛画、漆器已趋于成熟,经过魏晋南北朝的积淀直至唐宋达到高峰。元明清以来,随着文人墨客对“线”的认识和探索的不断深入,中国绘画构建起“以线立骨”的美学范式。

正如唐代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所言:“夫象物必在于形似,形似须全其骨气,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中国绘画以毛笔为主要工具,笔毛柔且韧,不同的运笔角度与力度,会在纸绢上留下形态各异的墨线——笔触或如“风趋电疾”,或似“骨立山坚”。因此,中国绘画中的线,不仅是单纯的造型手段,更是个人内在修养与心性的外在显化。

历代画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笔线的表达形式,这些创造使得中国绘画中的线条具有独立的美学价值,并不断发展完善。如今,线描训练已是中国画学传承中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用笔与用线也成了中国绘画的“众有之本”与“万象之根”。

此次展览为中国美术馆“典藏活化”系列展,同时也是“文化和旅游部2025年全国美术馆青年策展人扶持计划入选项目”,精选了中国美术馆馆藏明清以降人物画作品40件(套),旨在以人物画为镜,通过“墨骨法相”“林泉心迹”“芳华流美”三个篇章,管窥中国绘画笔线之美,呈现其作为民族绘画基因的传承与创新活力。

我们深信,向大众普及与弘扬本民族造型语言,是夯实文化自信、推进文化自强的重要途径。希望通过此次展览,搭建起传统与当代、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桥梁,让沉淀于历史中的民族美学智慧不断焕发光彩。

中国美术馆馆长 潘义奎

2025年11月

作品赏析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eg/202511/814bc9ccf861aeda1aa8f77e294ca6db.jpeg

莲舟观音图  徐渭  中国画

116×29.3cm  明代  中国美术馆藏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511/12b585d35541f89f664934e7503a680c.png

三佛图  丁云鹏  中国画

129.7×63.4cm  明代  中国美术馆藏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eg/202511/3f1b53a3c8536673b589980fc9db5d7e.jpeg

刘海戏蟾图  刘俊  中国画

139.5×97.8cm  明代  中国美术馆藏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eg/202511/8a7c2bc037885f169e02056ab1f04a7a.jpeg

飞锡图  周璕  中国画

124×58.5cm  清代  中国美术馆藏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eg/202511/deb04c2fa5ea8cb68db2b298c1734d72.jpeg

跣足大仙  王震  中国画

138×68cm  1924年  中国美术馆藏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eg/202511/6073a2f9d4befcdb539fbf6816968232.jpeg

醉钟馗图  金农  中国画

127×41.5cm  清代  中国美术馆藏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eg/202511/fdbd84767f97dd4600baf0331f535b00.jpeg

麻姑献寿图  罗聘  中国画

134.5×70cm  清代  中国美术馆藏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eg/202511/504fdcb9f35c3d397c38efaa7ac265ba.jpeg

麻姑仙鹿  黄羲  中国画

135×68cm  1960年  中国美术馆藏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eg/202511/216b4d788f75a2cd049c462255fde33e.jpeg

爱莲图  陈洪绶  中国画

100.1×52.9cm  明代  中国美术馆藏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eg/202511/c54281cd08cbdd34903274f96937af67.jpeg

苏武牧羊  任伯年  中国画

148.5×83.3cm  清代  中国美术馆藏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eg/202511/dbb218d7ee7b8e865120c570e013f706.jpeg

人物故事图之一  上官周  中国画

37.5x25cm  清代  中国美术馆藏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eg/202511/b80bc197cd0e93f73533e0a66706c8a4.jpeg

八月梅花图  黄慎  中国画

143.2×74cm  清代  中国美术馆藏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eg/202511/4d78c8f8b35eaee05b4a4a1c05f2238b.jpeg

醉卧图  黄慎  中国画

50.8×75.2cm  清代  中国美术馆藏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eg/202511/0928585baac48e794ff7a2ea98ba5d10.jpeg

宫装仕女  华嵒  中国画

110.4×46.8cm  清代  中国美术馆藏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eg/202511/567ecd29e81ecc2e13835012ac949d99.jpeg

进酒图  周璕  中国画

148×47.5cm  清代  中国美术馆藏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eg/202511/c24e2cdc8fc87030768d62a18fbe2513.jpeg

美人图之一  居廉  中国画

39.7×32.6cm  清代  中国美术馆藏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eg/202511/7150f0c8508befed6e20ab49a15407b2.jpeg

仕女  张大千  中国画

140×61.1cm  1944年  中国美术馆藏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同曦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同曦艺术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