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11-27 来源: 雅昌艺术网 作者: 雅昌发布
![]()
展览现场
异象为引:梦境与心灵的双重织造
“真诚性是艺术感动人的起点。”策展人杜曦云在展览前言中写下的这句话,恰是刘国义创作的核心注脚。多年来,频繁造访的梦境异像成为他无法割舍的创作源头,那些超现实的生灵与神秘空间,在白天被他以画笔和刻刀郑重记录。此次展览通过绘画与雕塑两大核心板块,构建起兼具生命重量与奇幻色彩的艺术叙事空间。
![]()
展览现场
绘画作品将艺术家梦中光怪陆离的异象转化为画布上交错缠绕的奇幻形态。斑驳绚丽的色调下,暗涌着欲望与眷恋、生命繁衍与消亡的深刻命题,粗犷豪放的造型勾勒与纤细婉约的色彩雕琢形成鲜明碰撞,让观者在繁杂喧闹的画面中感受饱满情绪与无限遐想。这些画面里的生灵仿佛游离于人类世界之外,却又能精准触碰观者的心灵深处——正如杜曦云所言,“灵不可见,但每一个活着的人都能感应到自己的心灵状态,并由此及彼地猜测和验证着别人的心灵状态”。
![]()
![]()
![]()
展览现场
而其雕塑作品则以多元材质呈现奇趣质感,玻璃钢、铸铜、不锈钢等材质的运用,让精灵、萌物等奇幻形象跃然眼前。既有夸张造型传递的童真趣味,也有金属质感带来的现代审美,与油画作品形成材质与视觉的巧妙对话,丰富了展览的层次与体验。
![]()
![]()
![]()
展览现场
生命为墨:野生艺术的突围之路
刘国义的艺术生涯,是一场以创作为核心的生命突围。1974年生于安徽淮南的他,成年后在上海、北京的城市褶皱里辗转求索,于三里屯酒吧街的画像生涯中,以十余载光阴勾勒出两万余幅人物肖像,在都市底层的生存图景里,沉淀出创作的深厚根基。
他未曾受过专业美术训练,却以天赋的造型直觉与色彩感知力,将生活的颠沛、现实的挣扎乃至精神世界的奇幻,悉数转化为创作的原生动能。对他而言,绘画早已超越谋生的工具属性,成为自我救赎的路径与灵魂发声的载体。其作品摒弃技法的刻意炫耀,以最本真的情感流泻与最蓬勃的生命野性直击艺术本质,这种无拘无束的创作状态,让艺术回归到了情感表达的纯粹内核。
![]()
《虚实之类系列之34号》 布面油画 130x100cm 2025年
![]()
《虚实之类系列之四》 布面油画 150x200cm 2024年
刘国义的作品中没有刻意的叙事逻辑,没有晦涩的理论支撑,却能以最本真的情感流泻,让观众感受到生命历练的坚韧与精神世界的自由。这种“野生”特质,既是他区别于学院派艺术家的鲜明标签,也是当代艺术生态中稀缺的纯粹力量。
![]()
![]()
展览现场
对话为径:无界观赏中的心灵共鸣
“异象织造”的展览主题,既指向艺术家从梦境中汲取的创作灵感,也暗喻着每个人内心深处未被驯服的想象力。展览没有设置固定的观赏动线与解读标签,而是鼓励观众卸下“看懂艺术”的心理负担,以自由的心态与作品对话。
在这里,有人能从奇幻画面中捕捉到似曾相识的梦境碎片,有人能从粗粝笔触中读懂生命挣扎后的坚韧,也有人单纯沉醉于色彩与造型碰撞的视觉愉悦。每一种感受都无需被定义,每一次共鸣都源自心灵的真实回响。这种开放式的展览形态,打破了艺术与大众之间的壁垒,让野生艺术的魅力穿透圈层,触达更广泛的受众。
![]()
![]()
![]()
![]()
展览现场
即日起至2026年1月11日,这场连接现实与潜意识的灵幻之旅仍在继续。在上海叁柒贰叁美术馆的空间里,不是为了“看懂”一件艺术品,而是为了遇见一个与自己心灵共振的“异象世界”,遇见一种不被规训、只忠于生命本真的艺术力量
上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