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非艺术家威廉·肯特里奇的样板札记

时间:2015-07-27    来源:美术文化周刊    作者:美术文化周刊

摘要:南非艺术家威廉·肯特里奇介于学院式绘画与实验剧场之间创作语言,以及对政治、社会及历史问题的处理方式,给世界当代艺术界留下深刻印象,自20世纪90年代起,肯特里奇的作品便在世界范围内的各个美术馆与画廊中亮相,关于肯特里奇创作的全面研究性展览也在2012年于巴西里约热内卢展出。


对时间的拒绝(炭笔、彩铅、广告色) 2011年 肯特里奇

  南非艺术家威廉·肯特里奇介于学院式绘画与实验剧场之间创作语言,以及对政治、社会及历史问题的处理方式,给世界当代艺术界留下深刻印象,自20世纪90年代起,肯特里奇的作品便在世界范围内的各个美术馆与画廊中亮相,关于肯特里奇创作的全面研究性展览也在2012年于巴西里约热内卢展出。今年夏天,肯特 里奇与阿姆斯特丹的荷兰国家歌剧院合作,执导阿尔本·贝格的戏剧《露露》,并将于11月巡演至纽约大都会歌剧院,之后还将巡演至伦敦的英国国家歌剧院。而近日在北京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UCCA)推出的“威廉·肯特里奇:样板札记”展,是迄今为止这位艺术家在亚洲最大规模的展览,全面回顾了肯特里奇的创作历程,展览几乎收录了艺术家自1988年到现在的全部重要作品,涉及多种媒介:既有纸上印度墨水、炭笔、麻胶版画、丝网印等平面作品,也有杜尚式的现成品 动态雕塑、以投影方式呈现的多频影像和带有机械木偶的舞台模型装置作品。

  自我思想的双向拓展

  作为一个在工作室中工作的艺术家,肯特里奇将“艺术家工作室”看作是不断拓展自我思想的空间,并把这种理念用于此次展览。他说:“我在UCCA做展览,就 好像把我大脑当中的想法投射到UCCA展厅中各个墙壁上,我们可以将美术馆看作是一个工作室外部的扩展,也可以认为美术馆是我们头脑当中想法的拓展。这种拓展其实是双向的。一方面,现在我们看到这场展览是由一幅幅具有碎片性的独立作品构成的,我们这个展厅邀请观众在观赏展览过程中,体会这个展览背后的意思和想法,让他们构建展览和自己之间的关系;另外一方面,从观众角度来说,他看到作品之后也会把自己的一些想法、经历、自己过去的一些创意再次投射出来。”

  本次展览的核心作品是与展览英文名同名的作品《论样板戏》。肯特里奇在筹备这件作品时,对现代中国的思想、政治和社会历史——从鲁迅到革命样板戏——进行了广泛的研究。这件三频影像作品通过8个样板戏,探讨文化传播与蜕变的动态过程。作品将具有说教意味的芭蕾形式,既视为一种自我指涉的文化现象,又视为横 跨不同大陆和世纪的舞蹈历史中的一部分。肯特里奇用幽默的语调将这种转化层层覆盖。《论样板戏》还包括受芭蕾演化过程启发所创作的一系列平面作品——一套 用印度墨水画在中国书籍上的书画。

  展览的另一焦点是肯特里奇的“苏荷·埃克斯坦”系列:一系列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帮助建立其艺术地位的手绘动画。作品以近现代约翰内斯堡私人采矿业的严酷 现实为背景,叙述了商业巨豪苏荷、他的妻子,以及映射艺术家本人的、身份卑微却整天做白日梦的菲利克斯·泰特鲍姆之间的三角恋。肯特里奇“暂时性”的概念 不仅体现在影片中的人物形象的蜕变上,也反映在艺术家制作的过程中。系列作品“苏荷·埃克斯坦”共包括10段录像,均在UCCA展映。这些影片均包含肯特 里奇生涯中一贯的视觉和叙事的主题:绘画的擦去和重写,作为启蒙运动残留的种族灭绝屠杀,相互依存的光与影,以及革命失败的恐惧对革命燃起的希望的取代。

  肯特里奇认为,歌剧与动画类似,是一种理想的艺术形式,能为同一个主题提供多个视角——令一个主题联结观众和导演,让每个角色的声音在作为结果的作品中和谐或刺耳地交汇。源自于艺术家致敬莫扎特的《魔笛》而创作的作品《暗箱》是一件结合戏剧表演和影像的装置作品。其中,机械木偶伴随着《萨拉斯特罗的咏叹 调》翩翩起舞,而1904年对赫雷罗人的种族灭绝屠杀在背景中同时呈现。艺术家重新定义启蒙运动,它不再是理性的胜利,却成为唯理主义的失败——唯理主义 残酷地形成了殖民主义和南非种族隔离的扭曲逻辑。艺术家对揭示理想主义的蛊惑本性的兴趣,同时展现在他的作品《我不是我,这匹马不是我的》之中——一件取材于对肖斯塔科维奇的歌剧《鼻子》的作品。其中,肯特里奇将影像、装置和演讲式的电影化表演相结合。

  用艺术探究人类的局限性

  展览的其他部分突出了威廉·肯特里奇过去30年艺术实践的广度。2012年的第13届卡塞尔文献展上,作品《对时间的拒绝》首次展出,通过一系列的动态雕 塑对时间的历史观念进行探究。一组五频视频装置环绕着观众,被称为“大象”的机械装置位于它们的中心。这件作品产生于肯特里奇和科学史专家彼得·加里森关 于通信电缆成为扩展地理时区起源的对话。在这里,时间的“拒绝”承载了不同层次的个人和政治含义:个人通过呼吸拒绝时间,直到他/她的死亡;南非则通过自 身力量的壮大拒绝欧洲中心时间。

  肯特里奇说:“我的早期作品和后期作品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即我一直思考我们存在哪些局限性,我们如何对自己进行逃避,如何做不同的自己,是我们自主决定还 是要交给命运安排?比如说我们如何改变,逃离自己的生活?另外一方面,也可以说是一个政治问题,比如说社会如何发生改变和演进?我们对于社会有什么希望? 在改变的过程当中我们又经历了哪些失败?”

  在展厅的二层,一间阅览室与展览“样板札记”同时开放。观众可以精读威廉·肯特里奇的书籍,近距离欣赏他的短片,其中包括艺术家里程碑式的作品《二手阅 读》在内的一系列手翻书,这些书籍为艺术家探索绘画、影像、摄影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一种新的形式。观众亦能在阅读室观看肯特里奇的《绘画课》,他以特有的半 开玩笑式风格拍摄的录像作品,一系列教授如何在工作室创作艺术的、兼具教育和艺术两方面内容的教育片。英文版展览画册《威廉·肯特里奇:样板札记》与本展 览同时推出,展览将持续到8月30日。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同曦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同曦艺术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