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人群忙“充电” 传统技艺焕生机

时间:2015-07-29    来源: 中国文化报    作者: 中国文化报

摘要:近日,随着文化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培训计划”进一步推进,多地试点已经纷纷开班。

  近日,随着文化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培训计划”进一步推进,多地试点已经纷纷开班。

  非遗传承人群培训计划主要针对部分传统手工艺者的综合文化修养、设计创新能力不高,民族特色知名品牌缺失,行业整体实力和市场竞争力不足等问题,秉持“强基础、拓眼界”的原则,通过大范围组织研修和培训,帮助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提高文化素养、审美能力、学习能力;通过提高传统手工艺的设计、制作水平,促进传统工艺走进现代生活,并促进增加就业,提高传统工艺从业者收入;通过扩大传承人群,振兴传统工艺,全面提高非遗保护传承水平。

  研修对象主要是较高技艺水平的传统手工艺传承人或资深从业者,普及培训对象为传统手工艺项目学徒或从业者。

  “如果还仅依靠技艺的传承,脱胎漆器会慢慢变得很‘死’,艺术与创新加入,才会让它们重新活起来。”7月15日,在福建艺术职业学院教学楼,由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福建省文化厅主办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福州脱胎漆器髹饰技艺)培训班开班课上,培训班任课教师、脱胎工艺大师林观礼说。

  福建艺术职业学院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培训计划”首批23家试点院校之一,也是福建唯一试点。本次启动的福州脱胎漆器髹饰技艺培训班为期一个月,总学时176课时,其中课堂教学152课时,实地考察24课时。培训对象主要为福州脱胎漆艺非遗项目普通传承人群,60名学员中既有脱胎漆艺传承人学徒、爱好者,又有高校美术类漆艺兴趣在校生,各占一半。学员结业后,将由福建艺术职业学院发放结业证书,以此作为参评福州脱胎漆艺项目省级传承人的重要条件。

  参加开班仪式的福建省文化厅副厅长黄苇洲对学员们寄予厚望,在他看来,脱胎漆器曾经因为一代大师沈绍安等的出现使得其在清朝达到鼎盛,希望此次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福建培训班能涌现出更多大师,振兴脱胎漆艺。同时他还表示,通过此次培训班实践,将探索非遗传承人群培训的创新方式,为建立长期培训计划和常态化非遗人才培训机制做准备。

  据了解,福州脱胎漆器始于南宋,既为福州三宝之一,又与北京的景泰蓝、江西景德镇的瓷器并誉为中国传统工艺的“三宝”,享誉海内外。福建艺术职业学院负责人表示,此次培训将提高福州脱胎漆器髹饰技艺传承人群的相关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培养学习能力和领悟能力,提高审美水平,提升生产创作水平,增强漆艺品的艺术性和实用性,促进传统漆艺走进现代生活。同时,还致力于扩大传承人群,为福州脱胎漆器髹饰技艺的传承和发展奠定人才基础。

  在云南,非遗传承人群同样忙着“充电”。

  7月20日,云南试点也正式开班,来自云南13个地州的63名学员,在云南艺术学院设计学院进行为期一个月的集中培训。

  该培训班班主任游峭介绍,本次培训设置了《艺术与设计鉴赏》、《造型与设计基础》、《创意设计与实践》等理论和实践课程,以提升学员的审美能力、基础造型与设计能力。此外,为了丰富课程内容,还会对相关产业案例、博物馆、产业基地进行相应的考察、研讨;邀请知名专家、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开展专题讲座和进行实践创作指导。

  63名学员大部分是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学徒,涉及12个民族的15个传统技艺项目。此次培训他们将分别走进金属班、刺绣班、陶艺班,提高自己的学习和领悟能力,提高传统工艺的审美水平和实用程度,促进传统工艺走进现代生活。

  生长在银匠世家的汪开荣,去年被评为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这次培训,他积极主动报名参加。今年40岁的汪开荣在开班仪式上激动地说,自己虽从事银器制作已近30年,但由于文化水平不高,对设计方面有所欠缺,这次研修真是一个学习的好机会,希望通过学习设计理念将其融入作品当中,提升作品的艺术美和文化内涵。

  来自大理州白族的杨慧英介绍,其全家都是非遗传承人,自己是省级非遗传承人,儿媳和女儿都是市级非遗传承人。擅长白族刺绣技艺的杨慧英,想通过这个培训开开眼界,学习其他种类的刺绣工艺,从而更好地提升自己。

  云南省文化厅副厅长杨德聪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培训计划”比喻为非遗保护的“黄埔军校”,认为其意义深远。“学员们要如‘火种’般,回到家乡后,要更好地发扬、传承自身所具备的非遗技能,在学习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不断提高,共同努力把云南省非遗传承的工作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据悉,截至目前,云南省共有“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8590项。其中,国家级名录105项,省级名录285项,州(市)级名录2778项,县(区)级名录5422项;有“傣族剪纸”和“藏族史诗《格萨尔》”两个项目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传承人方面,有国家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69人,省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016人,州(市)级项目传承人970人,县(区)级项目传承人1853人。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同曦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同曦艺术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