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顶——城市的延续

时间:2015-09-08    来源:99艺术网    作者:石皓琳

摘要:近年随着艺术市场的逐步发展和完善,以及各地政府对创意文化创业的扶持,西南地区以蓝顶为代表的艺术区如雨后春笋搬的发展起来,如今的蓝顶已走过十年的发展历程,最近推出了新的发展规划:蓝顶三期——“最后的工作室”。

  近年随着艺术市场的逐步发展和完善,以及各地政府对创意文化创业的扶持,西南地区以蓝顶为代表的艺术区如雨后春笋搬的发展起来,如今的蓝顶已走过十年的发展历程,最近推出了新的发展规划:蓝顶三期——“最后的工作室”。 为什么用“最后”去定义第三期的工作室?“为什么不把蓝顶越做越大?之后没有四期?五期?”带着这样的疑问,99艺术记者走进了蓝顶,拜访了蓝顶方面的负责人金延,探讨了关于蓝顶整个艺术区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三期——“最后的工作室”

  2003年8月,由周春芽、郭伟、赵能智、杨冕四位艺术家创立的工作室在成都机场路旁的闲置厂房成立,因为厂房是蓝色铁皮屋顶,故取名为“蓝顶”。

\

  蓝顶

  2007年,在政府的引导下,蓝顶艺术区向东迁移,新蓝顶艺术区开始形成;此后,蓝顶的影响力逐渐扩大,数百多位艺术家聚集于蓝顶艺术圈内,逐渐形成中国著名的当代艺术磁场,更成为成都艺术文化的一张名片。

  如今,蓝顶正在推出第三期“最后的工作室”,该区域占地40亩,建筑面积约3万平米,已于2015年初动工,拟将建设110套工作室,包括独立式、联排式、集合式、孵化楼等各种类型,预计于2016年春季全面竣工。

  蓝顶一期到三期,从自然环境方面来讲蓝顶依靠于白鹭湾、湿地雕塑公园、荷塘月色等生态景区,而整个区域的发展是自东向西呈月牙形展开;到第三期时,所选位置已是该区域最后一块可用之地。这样说来,蓝顶三期,最后的工作室,也许更多的是指它与外界的相互关系。

  从艺术区发展的精神概念上来说,蓝顶在城市中的发展有其独特的意义:从最初的原创艺术家工作室,到艺术家的聚集地,再到艺术文化产业的聚集,蓝顶都以艺术文化为基轴去推动周边发展,当区域无限放大,这样的理念或许就会被动的消失,失去了蓝顶创立这个艺术区的初衷——“艺术家的工作室聚集、艺术氛围大于商业气息的聚集”。

  现在的蓝顶区域虽然也逐渐的向外延伸出了一系列的“附加地带”如:青年艺术村、蓝顶工厂等,但从核心区的角度上来讲,它始终保持着文化艺术聚集性产业发展的理念;它通过原创艺术的聚集去吸取相关人员或者产业机构,如文创产业、建筑设计师,平面设计、传媒、动漫、摄影等,通过这些与艺术相关领域创造出蓝顶艺术的综合气息。

\

  艺术家工作室

\

  周春芽在版画工坊

\

  蓝顶的展览

\

  酒店艺术作品

  蓝顶一期、二期已经有周春芽、罗中立、何多苓、张小刚、方力钧、刘家琨等上百位艺术家、设计师、创意人士及相关机构的入驻,蓝顶三期则是在此基础上的延续和升级,它更注重青年艺术家和创意人士的进驻,更加侧重对相关产业链的扶植和培育。因而建成后的蓝顶三期不光具备开放式艺术创意工作室,更有当代艺术培训中心、文化艺术衍生品交易平台、文化艺术衍生品制作工坊等多种功能的建筑及配套设施。

  在对青年艺术家扶持计划上,蓝顶三期也将为更多优秀的青年艺术家提供一个创作平台——“孵化楼工作室”,几十间百多平方米的工作室可采取租赁模式,为刚出来的艺术家们提供更多的选择、为那些怀揣梦想在艺术创作的道路上起步的人,提供给他们创作基地。

  整个蓝顶三期的建成意味着蓝顶艺术核心区的最终成型,这将进一步完善艺术与创意人士的社区聚集,促进艺术文化机构和时尚创意产业链的成型,推动区域体验式文化旅游的发展。

\

  孵化楼

\

  孵化楼

\

  三期——更多户型选择

  新兴的田园生态文化创意社区

  如今的蓝顶正在向田园生态文化创意区的道路前进,通过原创艺术的聚集区去吸引创业产业的聚集,促成一种区域概念,进而形成一种体验式文化旅游区。

  以蓝顶美术馆为核心与艺术区里的其他的机构和工作室、书吧、咖啡馆相互交流、碰撞而获取灵感。因此在这种概念下,蓝顶整个区域的公共性、开放性与私密性之间形成了独特的蓝顶体系。在这里,工作与生活统一、劳作与休息统一、这是一个田园性的文化创意社区,也代表着一种新型的城市生活形态。从一期到三期,整个蓝顶艺术区就是一个引爆点和发展轴,引爆了艺术区最创意的发展,以原创艺术为领军去发展相关产业链,形成了蓝顶特有的生活工作区,从而促使生活工作一体化。

\

  艺术区里的其他机构

  今天的蓝顶和城市中的部分老百姓必然存在着距离;但,当它将居住和工作转化成一种社区文化、形成自身的文化链和产业链,直到最后形成田园性文化创意区时才能对外界进行辐射和影响,有特性的在城市中生存下去。但是这并不是能一蹴而就的事,需要经过时间、人为的摸索和引导,这样的区域才能慢慢地演变出来。

\

  鸟瞰图

\

  金延

  前进的困难

  据蓝顶方面负责人金延介绍,要创新就会有阻碍,它需要社会方方面面的支持,政府、资金、运作、组织和人才这些都是挑战。而蓝顶模式的特有性,让它不同于以往艺术区无前例可鉴:之前自发形成的艺术区,大多因政策无能为力的被动消失、拆迁,如老蓝顶、高地。它也不同798,在逐渐的发展中演变成了一个个艺术时尚区,丧失了艺术生活社区的概念。

  曾经的798是另外一种存在形态,自发性的自由、啤酒、吉他、宿醉、疯狂,如今这种形态已经变得遥远;但在蓝顶这种生活场景是存在的,只是它以内部艺术家的私人聚集的形式出现。如果把这种形式扩大化、外放化,它就是诠释艺术和生活融为一体的最好方式;吸引更多的外界人物进来,被这里的气息所吸引,和这里发生思想碰撞,享受这里的生活形态……

  对于现在来说,这些都需要团队的探索,虽然现在的蓝顶已经有独特的聚集性,但发展过程依旧漫长,想要达到真正所追求的“社区概念”也是一个漫长的挑战。

\

  湿地一景

  “社区”文化——延长城市时间

  蓝顶的创新模式它将引领一种城市文化,或者一种别样的生活方式,它告诉人们在这个地方它是另外一种生活状态。当代艺术的区域也好,社区也好,它和城市总是一种梳理关系,在吸收城市的营养的同时又引领城市的发展;这种引领是以一种独立的、创新的状态来引领,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如今的发展创意产业都不是模仿,而是独创,自身的创造性。

  当区域形成新的思想、概念后,接踵而来的便是各类的社会资源。因此,对一个城市的发展,从文化、精神到产业上,它的成长对城市的发展都存在着一种新兴的促进意义。延长城市时间,是对生活方式的一种释放,让人们知道生活也有选择性和创新性,这是一个社会,一个城市的需要。包括社会政治经济,也需独创性、多样性,这样子才能引领整个城市向前发展,从而形成创意城市的概念。以后,一个城市的幸福指数也许会依赖于它是否有很独特的生活方式、城市中的每个“社区”是不是形成一个特色的俱乐部模式,人们可以自弹自唱,大家在其中可以自娱自乐……这些就是创意社区。

  跟城市一起成长,为城市开发另外一种生活,将生活和工作一体化做到极致,这就是蓝顶——一个原创的艺术社区,一个有灵魂的地方。在蓝顶,未来的几十年里,艺术带给人们的距离感将越来越渺小,这里的生活将本本真真的和文化、艺术联系在一起,城市也将拥有这种生活,独属于蓝顶的原创生活。

\

  荷塘湿地

\

  白鹭湾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同曦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同曦艺术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