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传统艺术对新艺术运动的影响

时间:2014-09-24       作者:文/过麒天

摘要:【摘要】19世纪末20世纪初,日本传统艺术在西方盛行,拥有许多拥趸,日本的浮世绘、木刻版画等传统装饰艺术对欧洲的新艺术运动影响极为深刻。通过分析日本江户时期传统艺术、浮世绘以及欧洲新艺术运动的特点,探讨了日本传统艺术对新艺术运动的影响。

18世纪的欧洲,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工业革命后家具、产品、建筑等大批量工业化生产的模式造成了设计水准急剧下降的局面,导致英国等西方国家的艺术家期望能够复兴中世纪的手工艺传统。于是在19世纪60年代的英国,在艺术家约翰•拉斯金、威廉•莫里斯等人的理论与实践指导下,强调手工艺生产的工艺美术运动拉开了现代设计的序幕。然而这场运动反对机械化生产,将美的设计与机械生产完全对立起来,未能找到艺术与工业化生产的契合点,也就未能把握到大工业生产背景下产品设计的真正方法。因此,不少欧洲艺术家、设计师开始反思这个问题,并导致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新艺术运动的产生。

新艺术运动的目标是要摧毁当时实用艺术和美术领域里的旧秩序,推崇艺术与技术紧密结合的设计。虽然脱胎于工艺美术运动,但新艺术运动不反对使用机器制造产品外观,而是试图将形式美感与技术结合起来。虽然两者存在诸多不同之处,但两者相同的一点是:不论是工艺美术运动还是新艺术运动,它们都受到日本传统艺术风格,特别是日本江户时期浮世绘等装饰艺术风格的影响。本文拟从分析日本江户时期传统艺术和浮世绘的特点开始,探讨日本传统装饰艺术是如何被新艺术运动中的设计师们所吸纳,并最终影响到当时西方的设计发展。

一、日本江户时期传统艺术和浮世绘的特点 江户时期传统艺术的特点 

作为日本封建统治时期的最后一个时代,1603年至1867年间德川幕府统治下的日本出现了剧烈的变化。在政治演变的同时,社会经济、文化艺术等都发生了显著的改变。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出现了新的町人阶级,并随之产生了町人思想和町人文化。

“町人”,是日本江户时期对底层平民如商人、町伎、工匠等的一种统称。町人思想主要是从全人类的角度,提出人皆为天地子孙,没有贵贱上下之分,主张“武士不为贵,商人亦不贱”,否定等级身份制度。虽然他们要求平等的思想招致幕府的打压,但在其蒸蒸日上的经济实力支撑下,町人思想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尤其在文学艺术等方面,创造出了别具一格的町人文化。

所谓町人文化,是指文学、戏剧、音乐、美术等艺术形式取材均向平民的世俗生活靠拢。如“歌舞伎”剧、“人形净琉璃”剧即为平民社会的产物。而在美术方面,由于狩野派、土佐派等宗族画派逐渐依附幕府各藩以及天皇宫廷成为御用画师而逐渐丧失其活力,出身于京都商人,不肯趋炎附势的画师表屋宗达(Tawaraya Sotatsu,?~1643年)及尾形光琳(Ogata Kōren,1658~1716年)等人集色彩艳丽的装饰画于大成,为上层町人所喜爱。当时的江户,师承狩野派的画师菱川师宣(Hishikawa Moronobu,1618~1694年)更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寻找出不同以往的题材,开创了新的画风,并将其用木版印刷,创造出“浮世绘”版画。菱川师宣也被誉为“浮世绘的创始人”。虽然菱川师宣很快就放弃了浮世绘的创作,重操染织的旧业,但是他巧妙地融合了早期各种绘画、插图画流派的特点并且形成了自己独有的风格。其作品中有度、有力的笔触和稳固、动态的形象,为以后两个世纪的浮世绘发展奠定了基础。

浮世绘的特点 

浮世绘是由“大和绘”发展而来的。大和绘追求及时行乐的唯美主义情趣,避免零乱的线条和过于严峻的笔法,采用浓艳的色彩。其画面华丽,极具装饰性。大和绘主要以贵族的日常生活为题材,表现其思想感情及日本的自然风光和名胜古迹,在技法和样式上不断追求日本风格。根据其基本特征,大和绘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以活泼游动的线条以及生动诙谐的色彩来描绘人物和风景;另一类是以浓丽的色彩来勾画“鹰目钩鼻”的程序化人物造型,显示出强烈的装饰趣味和幻想的气氛。浮世绘继承了大和绘的这些特点,但描绘的对象由贵族转为平民,主要描绘町伎、风景、郊游、春宫等享乐浮华的民众生活及场景,具有较强的装饰性与工艺性。

浮世绘描绘的江户时代是一个商业发达、町人文化流行的喧闹时代。早期的浮世绘原为“肉笔浮世绘”,是画家们用笔墨色彩所作的手绘画,而非木刻印制的版画。肉笔浮世绘,盛行于京都和大阪,主要是为华贵的建筑绘制壁画或是装饰室内的屏风。浮世绘最初以“美人绘”、“役者绘”(戏剧人物画)为主要题材,后来逐渐出现了以相扑、风景、花鸟及历史故事等为题材的作品。画面的着色,开始只有黑白两色(墨摺绘),后逐步发展为简单彩色,但不久又出现了赤版(红摺绘),即以红为主色,再加印黄和绿。最后演变为多色的“锦绘”。肉笔浮世绘发展至后期,逐渐被菱川师宣的木版印刷版画所取代,主要因为木刻价格低廉且易于购买。

随着浮世绘由手绘转向木刻后,需求量日益增加,开始出现新的绘画技法和风格特征。此时涌现出许多著名画师,除浮世绘的创始人菱川师宣外,比较著名的还有浮世绘黄金时代的代表人物铃木春信、美人绘大师鸟居清长及喜多川歌麻吕、戏剧绘巨匠东洲斋写乐、写实派大师葛饰北斋以及风景绘名师立斋广重等;以上六人被称为“六大浮世绘师”。

浮世绘的主要特点是:从世俗生活中取材,构图独特(多为平面空间和截取式构图),简单线条勾勒和采用艳丽色块平涂等,具有极强的装饰意味。浮世绘的创作手法与西方传统美术完全不同,不要求色彩的浓淡层次处理,不注重内容阴影的表达,不追求画面的细腻质感,画面中的线条清晰、分明且充满律动感,而色块则单纯平展于这些线条内。这些线条绝不只是轮廓线,而是具有独立审美功能的画面构成元素。此外,为了追求装饰意味,浮世绘画面的焦点常会远离画面中心甚至直接移至画面边缘。这些与19世纪西方美术完全不同的创作特点对当时的西方艺术设计家有着强烈的吸引力。

二、日本浮世绘对新艺术运动的影响 

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标准化、批量化生产和商业消费成为现代工业设计发展的最大推动力,设计逐渐成为市场竞争的有力手段。同时社会分工日益精细,设计逐步从生产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行业。在新的社会环境下,设计开始了从传统方式中蜕变,并在现代工业化这一新的生产方式中艰难再生的历程。在这种情况下,设计领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严重的危机:技术与艺术分离,复古风与装饰风盲目盛行,机械设计开始滥用手工艺的装饰手法,形式与产品内部结构、机械化生产不相适应等。

以浮世绘为代表的日本传统装饰艺术,以其精湛的工艺、微妙的色彩、细腻的材质、强烈的装饰性、风俗性与自然主义的风格,吸引了处于过去与现代交界处而陷于迷惘的西方设计师的目光,最终导致了日本主义在西方的盛行。

欧洲日本风的流行 

19世纪中叶西方列强侵入长期锁国政策的日本,日本的美术作品随之大量传入西方国家。在此期间欧洲,主要为英国和法国等国掀起了一股“和风”热潮。这股热潮盛行了约30年之久,主要表现为对日本传统装饰艺术的审美崇拜。人们不再满足于仅在家里摆放一两件日本工艺品,而是想要找到日本传统文化的精髓并将其吸收与转化。人们试图对日本艺术背后的理念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理解。由于日本出口的茶叶包装纸上常印有浮世绘画作,于是浮世绘及“琳派”这类画作的用色、线条、明暗和布局很快吸引了许多西方画家的注意,尤以印象派画家最为激赏。如马奈(Edouard Manet,1832~1883年)、窦加(Edgar Degas,1834~1917年)、莫内(Claude Monet,1840~1926年)等印象派画家都收藏了不少和风画作。而这种和式画风也影响了这批印象派画家的绘画风格。如马奈的名作《吹笛少年》即运用了浮世绘的技法;梵高也曾临摹过多幅浮世绘画作,并将浮世绘技法融入其作品中,其名作《星夜》中的涡卷图案即被认为参考了日本浮世绘画师葛饰北斋在《神奈川冲浪里》中的图案。

日本浮世绘等传统装饰艺术在西方的流行有其潜在原因。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叶,以英国为首的欧洲各国先后开展了工业革命,西方社会开始进入消费时代,市场对产品多样化的需求导致了新的多样化的产生。随着经济与科技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目光越来越关注世俗生活。19世纪中叶日本浮世绘处于发展末期,少雅致而多色恋,内容多是歌舞妓、木偶戏和妓馆场景等行乐性题材,并多取妓女、浴女的艳丽姿态作为画题,这种绘画迎合了当时欧洲社会的审美需求。日本风的流行使西方设计师在现代设计发展之初就自然地接触到浮世绘的艺术形式,并从它身上得到许多启发。

新艺术运动 

新艺术运动始于1880年,于1892~1902年间达到顶峰。其名字源自痴迷日本文化的设计师萨穆尔•宾(Samuel Bing,1838~1905年)在法国巴黎开设的一间名为“新艺术之家”的商店。商店中陈列的都是极富“新艺术气息”的设计产品。萨穆尔还出资与德方列、盖拉德等艺术家组成“新艺术之家”设计事务所。1900年,“新艺术之家”的家具作品展影响广泛,使得新艺术之名不胫而走。这些作品具有强烈的自然主义倾向,在作品构成中取消了直线这一元素,而是模仿植物的形态和纹样,强调有机形态的曲线形式。

事实上,新艺术运动在表现形式上大致可分为两派:即曲线派和直线派。曲线派以法国、比利时为主线的新艺术运动艺术家为代表。他们试图寻找自然造物最深刻的根源,利用流动的形态和蜿蜒交织的线条来反映自然植物和动物生长、发展的内在过程,体现隐藏于自然生命表面形式之下无止无休的创造过程。这些纹样被用在建筑和设计的各个方面,成为自然生命的象征和隐喻。这种风格最重要的特点是曲线形、波浪形和具有活力的流动线条。这些线条使装饰风格充满了活力,表现形式也像是从植物中生长出来。它与日本浮世绘中的线条也十分类似,是作为单独的审美元素体现的而不仅是单纯的轮廓线。

另外,比利时的新艺术运动与法国的新艺术运动在风格亦十分类似,观念较为吻合。他们都是希望能够以手工艺的方式,来挽救衰落的设计水平。他们主张采用自然主义的装饰动机,特别是曲线式的花草枝蔓来达到浪漫的设计装饰效果。他们的设计也同样受到日本传统设计的较大影响。如1884年比利时艺术家博维就曾在比利时列日市开设经营日本进口陶瓷和工艺品的商店“日本之家”,以示对日本传统设计的钟爱。这种喜爱在威尔德、霍塔以及其他比利时设计家身上也有反映。

第二派是直线派,以苏格兰、奥地利和德意志的新艺术运动艺术家为代表。相比于法国、比利时的曲线派,苏格兰、奥地利和德意志的设计师更倾向于用朴素的直线、棋盘式的方格、收敛后的曲线来反映新艺术的主题。这种设计风格对现代主义设计的产生起到了一定铺垫作用。18世纪末期以后格拉斯哥出现了许多新生代画家,创作了大量表现格拉斯哥印象主义的作品,成为格拉斯哥风格。主要的奠基人麦金托什、马克奈、麦当娜姐妹被称为“格拉斯哥四人”,其设计探索成为新艺术运动中一个极具特点的插曲。他们主张直线和简单的几何造型,讲究黑白等中性色彩计划,这与新艺术运动的曲线化设计主张恰好相反。也正因为这种探索,为机械化、批量化生产的现代产品形式奠定了可能的基础,并在德国青年风格和奥地利分离派中得到进一步发展。“格拉斯哥四人”中又以麦金托什最具代表性。麦金托什是当时英国最重要的建筑设计师,他发掘出称之为“旧的精神”的艺术形式,从而设计出具有新风格的建筑形式,日本的浮世绘对其影响很大。麦金托什比较喜欢使用简单的直线和黑、白等基本色彩,他将有机形态与几何形态混合采用,其简单而又具高度装饰意味的平面设计特征与奥地利分离派极为相似。麦金托什在建筑上的代表作“格拉斯哥艺术学院”兼具新艺术运动和现代主义的特点,建筑内外都是简单几何形式的,是格拉斯哥四人风格的集中体现,代表了当时最前卫的设计试验结果。由他设计的杨柳茶室的室内、家具如彩色玻璃镶嵌、各种金属建筑构件、餐具等均秉承了他一贯的设计风格。麦金托什受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现代主义前奏等多种风格影响,是工艺美术时期至现代主义时期承上启下的一个重要人物。其设计风格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日本浮世绘的影响。日本传统浮世绘艺术中简单的直线,利用不同的编排和布局,取得了富有装饰性的效果,在观念上改变了新艺术运动中只有曲线才能创造美的观点。

三、结语 

现代设计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后的高速发展和蜕变的阵痛中发现了许多存在的问题。以约翰•拉斯金、威廉•莫里斯为首的英国艺术家,发起的工艺美术运动试图解决这些现代设计发展初期的问题,但由于他们未能发现艺术与大工业生产之间的本质关系,所以导致了艺术与技术分离,复古风和装饰风盲目流行,以及在产品设计过程中滥用夸张装饰手法的趋势。结果工艺美术运动未能把握到大工业生产背景下产品设计的真正方法。这时对西方传统艺术精神心生怀疑的西方现代设计师关注到了来自东方的日本传统艺术。以浮世绘为代表的日本传统装饰艺术具有微妙的色彩、精湛的工艺、细腻的材质和强烈的装饰性与自然主义风格,这些为麦金托什、维克多•霍特等新艺术运动代表设计师们提供了新的灵感和设计方向,并为之后的现代主义设计风格奠定了基础。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同曦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同曦艺术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