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霁翔:新经济时代,文化创意需要“内外兼修”

时间:2016-12-23    来源:新华网    作者:新华网

摘要:它美好:经济增长率实现6.7%,总体稳中有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行一周年,“三去一降一补”初显成效;新经济蓬勃发展,新技术喷涌而现,共享、数据、智能等概念颠覆着经济模式与生活方式。

  站在2016的终点,回首望去,你会看到中国经济这一年间的美好与困惑。

  它美好:经济增长率实现6.7%,总体稳中有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行一周年,“三去一降一补”初显成效;新经济蓬勃发展,新技术喷涌而现,共享、数据、智能等概念颠覆着经济模式与生活方式。

  它也困惑,改革中总有难啃的硬骨头;房价高起不落,既是社会问题也是经济隐忧;国际形势波诡云谲,“黑天鹅”们将给中国经济带来哪些变数,谁也说不清;人民币进入贬值周期,我们的钱袋子还安全吗?

  而这一切的答案,或许就在渐行渐近的2017。

  为此,思客推出年度策划“预见2017·顶级智库专家的研判与展望”,邀请顶级智库专家展望2017,把脉中国经济发展趋势。

  本文为系列策划第五篇,在本文中,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就文化创意及文化产业发展两个维度阐述了自己的看法。单霁翔认为新经济时代,文化创意产业必须学会“跟踪”:跟踪人们的社会生活需求,跟踪最新的技术手段。

  文化创意需要“内外兼修”

  文化创意产品重在“创意”两个字,如何能做到创意呢?

  首先,要研究人们的生活。人们在今天想要获得什么样的信息,人们的生活需要什么样的内容,人们在用什么样的手段接收信息?只有一直跟踪人们的社会生活需求,才能做出让人们满意的文创产品。

  其次,便是挖掘自己产品的内涵。只有把内涵充分挖掘出来,和当下的社会生活对接,才能够影响人们。

  当然,还要不断地追踪先进的科学技术。科学技术的发展永无止境,所以我们利用科学技术手段和用科学技术进行传播的能力是无限大的。

  新经济时代,文化创意产业想要更加吸引眼球,就必须进入更多的领域,去那些我们没有探索过的领域。

  比如内容层面的制作影片,三集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取得了我们没有预想到的巨大反响,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现象,说明人们的生活中需要这种工匠精神。

  再比如说技术层面的网上售票,过去故宫买门票是很困难的事,要排队很长时间。现在我们能保证90%的观众3分钟之内能买上票,不用受排队买票之苦。

  这些创新都是依靠科技,但所有科技的前提都是要有先进的文化理念,只有想到才能做到。

  文化产业:政策要落地,思维要活跃

  再来谈一下文化产业,我认为文化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政策的支持。必须承认,国内的文化创意产品和发达国家还有一定的差距。国家应该鼓励博物馆更加开放,更加包容,使更多的创意人才和创意企业能够进入博物馆的设计领域。

  国务院今年5月发布了《关于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若干意见的通知》,政策推行的难点在于文件能不能切实落地。各个城市、各个地区都应该结合当地的情况,切实地落实国家政策和指导。

  而且每个地区的文化是有地域性的,一定不能照搬,不能千篇一律,一定要有自己的特色,不能模仿。

  另一方面是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文化产业应该更加深刻地挖掘自己产品的信息,把它凝练起来交给社会公众,人们能够与这些产品产生互动,设计出更多的文创产品。

  就今天来看,与受众互动这一点做得还不够。文化产业需要结合人们的实际文化需求来研究其前进的方向,而不能固守阵地。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信息传播方式转变太快,如果故步自封,很容易被社会淘汰。

  例如深受青少年喜爱的亚文化。亚文化和新经济实际是相互促进的关系。因为人们对亚文化有需求,愿意投入人力物力,所以有利于新经济的发展;反过来,新经济发展又使更多亚文化形态进入人们的生活领域。二者相互促进,螺旋式上升,这样的发展方式已经是社会的新常态。所以文化产业一定要追踪前沿,追踪科技进步,追踪人们的生活需求,来发展自己,永无止境,不能懈怠。

  现在人们的信息接收方式越来越多样化,碎片化时间也过得越来越多样化。文化怎样才能占领人们更多的时间,怎样才能对人们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才是文化产业需要不断思考的地方。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同曦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同曦艺术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