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颖:艺术家必须抱有制造陌生感的执念吗?

时间:2017-09-08    来源:Hi艺术    作者:Hi艺术

摘要:如果你是一位资深艺术圈人士,在展览上看到一些年轻艺术家的作品,在形式上与某个大师很接近或是在内容上有雷同,你多半会投去鄙夷的目光吧?是的,但凡对艺术有诉求的人,对抄袭、剽窃都不太能够容忍,毕竟艺术说到底是创造力的体现,东拼西凑和拿来主义算哪门子创造?所以某画廊主就说,画廊的工作就是要制造陌生感。 如…

 如果你是一位资深艺术圈人士,在展览上看到一些年轻艺术家的作品,在形式上与某个大师很接近或是在内容上有雷同,你多半会投去鄙夷的目光吧?是的,但凡对艺术有诉求的人,对抄袭、剽窃都不太能够容忍,毕竟艺术说到底是创造力的体现,东拼西凑和拿来主义算哪门子创造?所以某画廊主就说,画廊的工作就是要制造陌生感。

  如果你是一位年轻且有追求的艺术家,你的作品做出来后,被人告知与某个大师作品几乎一样,你该如何面对呢?放弃吧!毕竟有人先于你好些年已经做了,而且已然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或者你坚持完成并展出,因为自己并没有抄袭,作品是在自己思考的线索中诞生的。但如果你一意孤行选择了后者,那你就必须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迎接各位艺术圈人士的批评。

  其实抄袭还是没抄袭的真象并不重要,因为观众不会关心艺术家的态度,只选择自己所看到的事实结果,哪怕是撞车也不会被原谅。因为我们有太长时间跟着别人屁股走的不堪回首的经历,抄袭借鉴国外艺术大师的优秀成果曾经一度是一条南山捷径,或许今天也依旧如此吧!但在今天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真想欺世盗名走南山捷径的艺术家,也未必能走的舒坦。

  相比艺术界,科学界要残酷得多,很多科学家在攻坚同一科学难题,一旦有人抢先公布取得的成果,那之前很多研究者的工作就付之东流了。科学界取得的任何成果也必须接受同行们极其严苛的反复验证。口若悬河、投机取巧之辈几无立足之地,抄袭剽窃更是难上加难。说到底,“艺术家”是一个含金量不高的职业称谓,艺术的高下之分和优劣之别也并不是立马可以测算出来的。

  艺术圈从不乏夸夸其谈,故弄玄虚之徒。从艺术家到策展人到经纪人,有时候就是一条利益链上的关系户,“职业素养”让他们保持高度的默契,当然也不乏藏家为此买单。因此,生产什么也并不一定那么重要,营销手段和策略倒是十分要紧。

  抄袭也好,撞车也罢,这些也并不可怕,艺术家比拼的是一个人一生的思想和创造力。就像安迪·沃霍尔,大量的机器印刷生产作品,被追捧得甚至展览不需要作品在场,参观的人就可以爆满。他戏弄公众,甚至说;“戏弄那些真正的东西,也是非常波普的,非常60年代的。”作品都不重要了,抄袭还重要吗?用安迪沃霍尔的话说:“我们就是艺术化身,60年代是真正地关注人,而不是关注他们干过什么。”或许关注艺术家本人比关注他们干了什么来得有效。

  近期关于艺术家抄袭的话题,议论得沸沸扬扬,我想说的是艺术有它的自律性,艺术圈需要苛刻地要求艺术家,也要能长远地看待一些问题。因为对于年轻人来说,艺术是一辈子的事,路遥还知马力呢?抄不抄自己心里有数,回过头来,总归自己要能坦荡面对年轻的自己。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同曦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同曦艺术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