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非遗项目——海南龙塘雕刻艺术

时间:2017-09-20    来源: 凤凰网    作者: 凤凰网

摘要:海南龙塘雕刻艺术是在海口市琼山区龙塘镇起源和发展起来的。该镇位于海口市中部偏北,南渡江下游西岸,是典型的人多地少的地区。这里的地质属玄武岩层,土壤多属火山喷出物玄武岩构成的石砾土,遍地怪石嶙峋,树木丛生,这一切都为雕刻艺术提供了大量的原材料。 龙塘雕刻艺术景观 在当地古人的墓前,石人、石狮、石马、石…

海南龙塘雕刻艺术是在海口市琼山区龙塘镇起源和发展起来的。该镇位于海口市中部偏北,南渡江下游西岸,是典型的人多地少的地区。这里的地质属玄武岩层,土壤多属火山喷出物玄武岩构成的石砾土,遍地怪石嶙峋,树木丛生,这一切都为雕刻艺术提供了大量的原材料。

  龙塘雕刻艺术景观

  在当地古人的墓前,石人、石狮、石马、石狗等都雕刻得生动传神,姿态各异;在庙宇祠堂里的浮雕有战争、狩猎、演戏、奏乐等各种形态的人物和鸟兽的形象,栩栩如生,甚为逼真;明清时代富贵人家建造的房屋多为石木结构,四周墙体雕琢光滑,屋内栋木梁等大多以菠萝蜜或花梨木制作,材质坚硬,花草和人物刻画工笔细腻,神形各异,雕刻工艺相当复杂。

  龙塘雕刻艺术作品

  龙塘的石雕、木雕和泥塑素以字体美观、图像逼真、雕工精湛、形象生动而驰名,仅二十世纪初以来就涌现出无数的驰名艺术。

  生于1892年的吴坤桃曾在生命结束之前,呕心沥血用整整6年时间刻成了传世之作一块屏雕。这块屏雕高73厘米,宽44厘米,厚7.5厘米,屏中除了出自传说故事中的13个或坐、或立、或舞、各具神态、栩栩如生的人物外,还刻有一对梅花鹿、一对鸳鸯、一对仙鹤、有城墙、拱桥、亭、钻塔,有青山秀水、香花绿草、杨柳畅茂、梧桐浓荫,还有莲下游鱼等,更奇特的是城门悬挂着一盏洋灯,不须通电而四时都觉得摇动,表现了制作者高超精湛的技术。

  著名的作品还有海南民族博物馆的两条高5米的大石龙柱、三桥简后夫人花桥、海瑞墓、丘陵墓、文昌孔府庙、东山岭尼姑庵、琼中百花岭石木雕作品以及府城白衣寺木雕一樽地藏王佛象、在昆下村雕刻的龙柱一对泥塑双龙吐珠、九龙壁、龙柱、蟠龙酒埕、双龙糖缸、唐三彩古马等。

  龙塘雕刻艺术历史

  海南龙塘雕刻艺术起源于陶瓷业的泥塑,延伸到石雕、木雕。早在900年前的宋朝,龙塘就已出现陶瓷泥塑,有“盆钵之乡”的美称。现见于文字记载的有龙塘镇文彩村的一块禁碑,刻于1784年,上面记有窑民劳作之艰难。龙塘从元代开始就有石雕、木雕,到了明代时石雕、木雕工艺已发展到相当的水平。后又吸收了北方的一些雕塑优良传统,许多优秀艺人的作品艺术价值极高。

  龙塘陶瓷再次兴盛于解放后。1958年国营龙塘陶瓷厂成立,兴盛时瓷厂占地面积达200亩,职工达300人左右。1959年11名龙塘工匠石雕赴京,参加了人民大会堂、民族饭店、文化宫等大型建筑的建设。目前68个自然村中,从事雕刻、泥塑等艺术的就有42个村。而富道、富礼的木雕,搏抚、永昌的石雕,文彩、永巩的泥塑远近闻名。因为龙塘雕刻艺术的成就,1995年,国家文化部授予龙塘“民间雕刻艺术之乡”称号。

  龙塘雕刻艺术发展

  龙塘雕刻艺术发展的同时也受到生产工艺更新不快,市场供求面狭小,后继乏人等条件制约。有关部门正计划进一步挖掘、整理民间龙塘雕刻技艺,培训新一代雕刻技术人员,发展雕刻专业队伍,并计划将龙塘雕刻业的发展规划列入龙塘镇政府工作内容。以镇政府、村集体、个人集资方式,成立雕刻专用基金,发展龙塘的雕刻事业。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同曦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同曦艺术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