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年倾情雕塑关公铜像

时间:2017-09-20    来源: 网易    作者: 网易

摘要:25年如一日,魏巍子承父业,在雕塑关公铜像上有传承、有创新。其塑造的关公灵气有神、纹饰精细、坐立有型、栩栩如生,被誉为“河东铜塑关公的翘楚” 〖核心提示〗陈寿《三国志·关羽传》中描绘关公形象只有寥寥3个字“美须髯。”这应该是最早关于关公面…

25年如一日,魏巍子承父业,在雕塑关公铜像上有传承、有创新。其塑造的关公灵气有神、纹饰精细、坐立有型、栩栩如生,被誉为“河东铜塑关公的翘楚”

  〖核心提示〗   陈寿《三国志·关羽传》中描绘关公形象只有寥寥3个字“美须髯。”这应该是最早关于关公面部的描述,同时也成为后世人们绘画、雕塑关公形象时的重要依据。运城是关公的故乡,夏县魏巍铜工艺研究所所长魏巍历经25年呕心沥血地研究关公,其设计塑造的关公系列铜像,有传承、有创新,最为独特的是将关公文化潜移默化地倾注到每一尊关公铜像之中,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魏巍也被人誉为“河东铜塑关公的翘楚”。   第三届山西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期间,运城展区夏县魏巍铜工艺研究所展出的精品力作《义薄云天》特型关公雕塑铜像,高235cm,左右宽158cm,前后宽106cm,净重560kg。塑像以其造型大气、细节考究、做工精湛、神形兼备而受到观展者的青睐。铜像前驻足观赏、合影留念的人络绎不绝。那一刻,魏巍再次感受到人们对关公精神的敬仰之情,同时感受到这也是对自己25年来坚持雕塑关公铜像,传承关公文化的一种认可和褒奖。

  父亲是他雕塑关公的启蒙老师

  1992年,魏巍从夏县中学毕业,考大学无望,父亲带他走进了自己新开的铜工艺厂。他的父亲原是夏县工艺美术厂的技术厂长,做的是仿古青铜产品。夏县古称安邑,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而关姓的始祖夏朝大夫关龙逄就是安邑人氏。魏巍父亲从小就是听着关公的故事长大的,作为关公故里一员,他早就萌发了用雕塑展示关公形象的念头。而在厂子里,他只是一位技术厂长,有许多想法无法实现。于是,他辞职自己开了一家工艺厂,而且用儿子的名字“魏巍”命名,寄托了老一辈人对下一代的殷切期望。

  魏巍父亲建厂伊始,一切从零开始,厂房三五间,工人六七个,完全是家族式管理机制。在这种艰苦创业情况下,一个17岁的少年能在这里安心待下去吗?这不仅是魏巍父亲的担忧,就连魏巍自个都说不上来。

  上班第一天,父亲让他从最基础的“翻砂工”做起。魏巍看着工人师傅灵巧地先将下半模型放在平板上,放砂箱,填型砂,紧实、刮平。下型造完,将造好的砂型翻转180度,放上半型,撒分型剂,放上砂箱,填型砂并紧实、刮平,将上砂箱翻转180度,分别取出上、下半型,再将上型翻转180度和下型合好,砂型造完,等待浇注,而他只能笨拙地将沙子铲过去,一天下来,累得腰酸腿疼,晚上都睡不着觉,魏巍犹豫着自己是不是该在这儿一直干下去?

  父亲似乎也在考验他能不能坚持下去,从不过问他的工作情况。一个偶然的机缘,让他坚定了献身雕塑的决心。那天早上,晨曦微露,魏巍像往常一样去厂里上班。一进车间,一幅动人的画面让他驻足凝视:窗外柔和的晨光映照着一位身穿红衣蓝裤的年轻姑娘,她手拿刻刀,蹲在一尊已经上蜡的关公雕像前,全神贯注地轻轻精雕细琢着蜡像的每一处细节,一双眼睛里满是虔诚的目光。那一刻,魏巍发呆了,这不就是自己心目中的维纳斯吗!他前行的脚步声惊动了姑娘,她回头粲然一笑,魏巍才看清她就是师姐张春娟。

  爱情的力量是神奇的,魏巍顿时觉得一切都变得那么美好,所有的苦和累都成了过眼烟云。他当即向父亲表示,愿意一辈子献身雕塑。得知原委的父亲会心地笑了。年复一年,父亲从青铜工艺分铸、焊接等基本技艺,到失蜡法的应用,错金银等镶嵌技艺,一点一点将自己掌握的技艺毫无保留地传授给魏巍。他教导儿子,塑造关公铜像,应该注重人物面部刻画,注重以形传神,以凝练的人物雕塑语言,表现关公文化的深刻内涵。

  3年后,原本天资聪颖的魏巍基本掌握了铜雕的技艺,同时和师姐张春娟结成了伉俪,夫妻俩挑起了魏巍铜工艺研究所的大梁。

  用关公精神雕塑铜像的每个细节

  虽说当年的魏巍可以独当一面了,但他深知自己做一个合格的雕塑家还不够格,要真正做好铜塑,离不开自身专业基本功和学识的不断提高,离不开在实际创作中的不断学习和创新。

  那时,魏巍设计制作的关公铜像虽已小有名气,但他似乎总感觉自己塑造的关公面部肖像缺乏一种神韵。他知道,这来源于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关公文化的深刻理解。他利用家乡独有的优势,走进解州关帝庙、常平家庙以及各县市大大小小供奉关公的庙宇,仔细揣摩每尊塑像的神态,在心中慢慢树立起自己要雕塑的关公形象。

  魏巍为了塑造出自己独特的关公铜像,到处寻访名师。偶尔得知雕塑大师苗新田在成都的消息,就决定去寻踪造访。苗新田先生是我省霍州人,从事雕塑艺术的创作和研究50余载,五台山的中台儒童文殊菩萨像和五顶文殊造像均出自他的设计和制作。魏巍开始有点忐忑,自己一个普通的做雕塑的年轻人,要见这样一位闻名于世的大师,是否有点冒昧呢?但他凭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依然只身坐火车前往成都。

  在成都,魏巍打听到苗大师原来并不在市里,而是在距离市区颇远的一家公司设计雕塑。那里不通公交车,打的需要30多元,原本就捉襟见肘的他决定走着过去。4个小时的步行,魏巍一脸风尘地站立在苗大师跟前说明来意时,苗大师也为这位初出茅庐的年轻人这种执着和不懈的精神所感动,他破例让魏巍在他那儿待了一个星期,对雕塑基础、人物比例和定位精准做了传授。临走时,还把自己亲手做的两套模具送给了魏巍。至今,魏巍依然珍藏着大师送他的两套模具。提及往事,他动情地说:“大师平易近人,热情提携后辈的言行,已成为我此后设计和研究雕塑关公的动力!”

  正是凭着一腔热忱和执着,不断创新和钻研,魏巍的技艺有了长足进步,其设计制作的关公塑像,被越来越多的人们喜爱和收藏。1997年初春,魏巍应邀去大连为其会展中心“朝天吼”瑞兽做表面打磨处理。当金光闪闪、耀眼夺目的“朝天吼”出现在会展中心广场时,精湛的技艺引来万众注目。恰巧国务院制作香港回归紫荆花筹备组人员路过,也深为其叹服。经过进一步考察魏巍铜工艺研究所制作的关公铜塑,决定紫荆花的表面处理交给魏巍铜工艺研究所来做。魏巍带领14个人,历经半个多月,出色完成了任务。

  2010年5月,上海世博会筹委会委托山西省发改委,选拔参加世博会的关公铜塑,省发改委和运城市委宣传部考察了运城十余家、数十款关公铜塑。最终,魏巍设计制作的一款关公《夜读春秋》的青铜雕像入选。

  魏巍最初在设计这尊雕像时,曾有过一个思考,就是如何彰显关公忠义仁勇精神。以前人们大多喜欢关公手握青龙偃月刀的站像或是骑在战马上的戎装像。而这些塑像由于青龙偃月刀的存在而显得杀气腾腾。经过两个多月的构思和选材,他最终决定精心打造关公灯下读《春秋》的经典场景。而这一场景解州关帝庙春秋楼里就有现成的。魏巍在此基础上,又借鉴了关帝庙内历代壁画资料,研究了史料和《三国演义》中关于关公神态外貌的描述,在形似和神似方面做了进一步精雕细琢,让关公连佩剑也不带。整座坐像从底部到雕像共分5层,由下而上层层递减呈金字塔状,正在读《春秋》的关公神态端庄,聚精会神,颔下一把长须捋于胸前,线条清晰流畅,将美髯公的威风和潇洒展示得淋漓尽致。不仅外形更贴近人们心目中的英雄形象,而且正在读书的关公神态安详、面容和蔼,英武中透露出平易和亲切,这尊坐像的独一无二之处还在于,以前人们所塑造的关公像读的都是无字书,而这尊关公像读的是有字书。书上的字正是节选自《春秋》:“政宽则民慢,慢则纠之以猛。猛则民残,残则施之以宽。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这尊关公《夜读春秋》的坐像一经展出,即引起轰动,成为对外宣传山西的一张最好的文化名片。

  让每尊关公像都是关公文化的载体

  运城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关公的故乡在河东,世界上最大的关帝庙在解州,得天独厚的人文地理孕育了魏巍雕塑关公独有的人文价值、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而关公文化的精髓就是四个字“忠义仁勇”。25年来,魏巍孜孜不倦追求的就是每塑一尊关公铜像要不仅形似,更要神似,表现关公文化的内涵。当然,这一切都需要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和对关公文化的深刻理解来支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魏巍的足迹遍及河南洛阳关林、湖北当阳关陵、江苏徐州土山以及台湾地区和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内外大大小小的关帝庙。

  一个偶然的机会,魏巍结识了运城市关公文化学会会长关新刚,关新刚是关公第68代嫡孙,其倾心研究关公文化和弘扬关公精神,颇有建树。结识关会长为魏巍雕塑打开了另一扇窗,他如饥似渴地学习关会长掌握的大量有关关公文化的知识。逐渐,关公形象在魏巍心中有了新的理解和认识,他似乎掌握了塑造关公神韵的“密码”。他把塑造关公分为3类,即:真实关公、习俗关公和文化关公。历史上的关公长相现在无人知晓。《三国志》只有寥寥3个字:“美须髯。”而到《三国演义》中,关公的形象就成了“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身长九尺五寸,髯长一尺八寸”。这些应该就是创作关公面部形象的基本要素。关公,就其个人功绩而言,生前辅佐刘备完成三足鼎立大业。其策马横刀,征战群雄,疾恶如仇,慷慨捐驱的英雄气概感天动地,这应是关公不怒自威,仪态庄重的重要依据。习俗关公则是人们口口相传、艺术创作中的关公形象,这些大众心目中的关公形象就成为魏巍运用虚构、夸张等手法,铸造关公的源泉。文化关公概括来讲就是“对国以忠,待人以义,处事以仁,作战以勇”。

  在这次文博会上,魏巍创作的《义薄云天》又有新的突破,关公原来老成的脸部变得年轻英俊了,原本紧闭的眼睛睁开了,原先威武的面孔少了一些严肃,多了几分慈祥。魏巍风趣地说:“当今时代国泰民安,生机勃勃,1800年前的关公重返人间,岂能不焕发青春,乐在其中呢?”

  艺无止境,我们期待着魏巍创作出更好的关公雕塑,期待着他为弘扬关公文化进一步添砖加瓦。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同曦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同曦艺术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