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浙江美术馆地下库房 建成以来没进过一只飞蛾

时间:2017-10-16    来源: 浙江美术馆    作者: 浙江美术馆

摘要:有那么一瞬间,我感觉自己身处好莱坞大片场景中。 在陈纬的带领下,我穿过展厅和办公区,看到一扇紧闭的逃生门。这扇看起来并不起眼的门上,安装着一个指纹识别机,需要身份认证才能通过。陈纬告诉我,只有6个人的指纹能开启这扇门。 毫无疑问,陈纬正是其中之一,他是浙江美术馆典藏部主任。我们现在进入的,是他们的藏…

 有那么一瞬间,我感觉自己身处好莱坞大片场景中。

  在陈纬的带领下,我穿过展厅和办公区,看到一扇紧闭的逃生门。这扇看起来并不起眼的门上,安装着一个指纹识别机,需要身份认证才能通过。陈纬告诉我,只有6个人的指纹能开启这扇门。

  毫无疑问,陈纬正是其中之一,他是浙江美术馆典藏部主任。我们现在进入的,是他们的藏品库房。

浙江美术馆库房门

浙江美术馆库房,库房门有一道很高的门槛,防止老鼠进来

  南山路万松岭隧道旁边的浙江美术馆,很多人都去过。无论大大小小的展览,还是各种互动活动,只要你有时间,都可以走进展厅免费逛逛。很多人不知道,在热闹的展厅背后,有这样一个常年戒备森严的藏品库房,如果没有专人带路,很难发现它的存在。

  自2009年8月开馆以来,藏在库房里的宝贝每年以2000件的数量递增,截至目前,总藏品量已经达到23000余件。这个数字,还在飞快增长。这个神秘的库房长什么样?有什么高科技安保设备?经过浙江美术馆允许,快报派我来一探究竟。

  进入那扇需要指纹识别的门后,我们又沿着楼梯走了一段,然后出现了另一道铁门。我心中默念芝麻开门,想象着打开这扇门会看到琳琅满目的艺术品。

  陈纬似乎看透了我的心思,他说:“经过这道门,才算是进入到库房的外围区。"

  What?外围区?

  消毒间

  从葡萄牙进口价值200万元的设备

  专门给藏品消毒灭菌

  浙江美术馆的藏品库房是一个很大的地下空间,隐藏在地下一层,分为藏品中转区、点交区、消毒清洁间、工作人员办公区以及藏品库房区。

  陈纬说,一件艺术作品从签收点交到正式入库成为馆藏,要经过十几道程序,信息采集、拍摄、消毒、修复、装裱等,缺一不可。其中,消毒清洁间里有专门用来给文物艺术品消毒灭菌的设备,从葡萄牙进口,买入时价值200万元。通过真空抽氧充氮气的原理除菌杀虫保护作品,活物在这种绝氧环境下,存活不了几分钟,“一般年代比较久远担心有病虫害的藏品,都要在这台设备里密闭一周至半个月才能入库。"

库房消毒间

  走过消毒清洁间,终于到了神秘的库房。

  库房门

  密码和钥匙两道防线分人掌管

  需要两个人同时在场才能开启

  库房共有3个,占地3000多平米,恒温恒湿,可以说是美术馆的心脏所在。

  就像电影中的镜头一样,每个库房都有厚达30厘米的坚固铁门,类似银行金库大门。库房门有两道防线:门上都有个保险箱常见的银色大圆盘,通过机械旋转中间的小转盘,输入密码后,再用钥匙才能打开。

  3个库房门的密码,由3位库管员掌握,每个人只负责一套密码。打开第二道防线的钥匙,则由另外的工作人员掌管。也就是说,要开启一扇库房大门,需要两个人同时在场,一个有密码,一个有钥匙。

  两位库管人员一前一后,保持一米安全距离,一言不发,安静的气氛让我感觉有点紧张。

浙江美术馆库房,由两个人分别掌管密码和钥匙

  库房

  防虫 防鼠 防火 隔热 隔湿

  还有抓飞蛾的悬挂式感应器

  库房大门打开后,首先要跨过一道50厘米高的铁板门槛。陈纬说,这是专门用来防鼠的,库房里还放置了不少老鼠贴、蟑螂贴,还有抓飞蛾的悬挂式感应器,虽然这些生物自库房建成以来,连库房的外围区都不曾有机会到过,“但防必须是要防的"。

  除了防虫、防鼠,防火、隔热、调湿等设施,美术馆也都是下血本部署过。整个库房好像一间木屋,四周墙面、天花板、地板全部用的是杉木材料,即使在断电的情况下,也能利用木材本身的收缩属性,保持室内的干湿度均衡。

  库房的天花板上密布着感应监控摄像头,我还看到一个黄铜色喷头,这个神器专门用来防火隔热,在室内烟感和热感同时警报时,会自动喷出防火气体——因为喷气不喷水,可以起到保护书画的作用。这套高科技设备价格不低,据说使用一次就是30万的成本。

  严密的设施和优越的条件,保证了在里面安家的2万多件藏品的绝对安全,让不少藏家和艺术家想把自己的藏品和作品捐赠给浙江美术馆或寄托代管。

浙江美术馆库房,纤维艺术展撤展后封存的箱子

浙江美术馆库房一角

  看完库房之后,陈纬对我说,“应该说我们的硬件设施在全国美术馆中都是领先的。"

  藏品

  每件藏品都有自己的“身份证"

  随时可以定位它们的准确位置

  这么周密的库房,是如何保存艺术品的?

浙江美术馆库房,工作人员打开存放吴冠中作品的藏区

浙江美术馆库房,浙江美术馆收藏的吴冠中作品

浙江美术馆库房,卷好的藏品

浙江美术馆库房,放在布袋子里的藏品

浙江美术馆库房,未装裱的藏品要先装在无酸袋里

  库房内,可以看见一排排银色的金属柜子密密麻麻地排列着,这些可移动柜都有编号,根据作品体积大小、是否带框以及画种门类等,分别放到合适的地方。一些书画、油画作品被分类挂在柜子的网架上,一些卷轴类作品则被放在抽屉里,还有一些不可折叠又未经装裱的纸本作品,会用德国厂家进口的无酸透明纸包好,放在柜子里——著名画家林风眠贺赠吴冠中结婚的作品,就用这种方式保存。

  无论大小,每件藏品后面都会附带一块塑封过的“身份证",藏品名称、作者、藏品序号、类别序号、资产序号、尺寸、存库区域等信息都详细标识在上面。这些信息,都对应记录在电脑里。

  “信息化管理"说说就五个字,操作起来却相当耗时费力。陈纬介绍,库房一共只有五六个工作人员,因为一边清点,一边还不断有新的藏品进来,浙江美术馆最多一回一次性接受的捐赠有4000多件,再加上每件藏品有多达25条“身份信息"需要标记,待全部整理入库,前前后后花了几年时间,“刚建馆的时候都是手工登记,我们要找一幅画,只能凭记忆大致确定在哪个区域,经常要找得满头大汗,现在不同了,藏品信息登记、上架以后,每件作品相当于都有了自己的户口,能在任何时候迅速定位到任何一幅作品的位置。"

  藏品不只是藏起来

  浙江美术馆定期举办藏品系列展

  库房里数量过万的藏品,很多还没有展出过,一直安静地睡在这里。对这些艺术品来说,这不是它们最好的命运。浙江美术馆副馆长、副书记杜群对美术馆的典藏工作感触很深,在她看来,除了更加科技化、现代智能化的管理和收藏外,展示与研究也是这些藏品的重要方向。

  作为公益性的文化单位,浙江美术馆自2014年起,专门在四楼开放了藏品陈列厅,举办馆藏品系列展览。由典藏部的工作人员根据藏品内容,自主策划不同的主题展,这样的展览迄今为止已经举办过十余场,并多次获得省内外各类奖项。

  杜群说:“今后,我们还将力推藏品的研究,研究重点就在浙江籍以及和浙江有关的美术脉络上,尤其是以近现代的美术家为主。"

  管理这座庞大的地下藏品宝库的,是终日不见阳光的藏品库管员。

浙江美术馆库房,藏品下方放着防虫小包

浙江美术馆库房,四壁都是木头

浙江美术馆库房,工作人员在找藏品

浙江美术馆库房,库房四壁都是木板

  一个藏品库管员的日常,通常从早上8点半开始。工作内容繁复:日常温湿度检测、盘库、藏品展览策划,还有展品出入库的手续办理、拍照、清点、包装、运输等等。

  因为常年在地下工作,办公的地方没有窗户,他们管自己叫“地下工作者”。可能是常年跟美好的艺术品打交道,他们倒不觉得这样的工作环境压抑。

  这样一群低调的潜伏者,他们的故事都很有趣。

浙江美术馆库房工作人员合影

  藏品保管员个个都是“扫地僧”

  美院山水画专业在读博士 每天给花鸟画拍“定妆照”

  参观库房时,80后的李哲宽正在一间专业摄影棚里,给一幅即将入库的花鸟画拍“定妆照”。这是他的日常工作之一,每一幅画至少要拍三至五分钟,侧面、正面、背面,放大细节图等等,都要留底存样。

  李哲宽是浙江绍兴人,却是北方汉子的魁梧身板,光头,看上去很有专业摄影师的腔调。他在摄影棚里有一个办公桌,除了一台用来修片的电脑,桌上摆着的其他东西,完全无法跟摄影联系起来——颜料、画笔,厚厚的一叠书,书名分别是《芥子园画谱》《两宋书画临摹教学》……还有一个画了一半的扇面,画的是四只憨态可掬的小狗。李哲宽指着扇面云淡风轻地说了一句,这并不是他的本专业,画小狗完全是画来消遣的。

  李哲宽的专业是画山水,2015年,他考入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与书法艺术学院,攻读中国画山水专业实践类博士。

  在读博士每天在库房里拍照片?突然有一种撞见“扫地僧”的感觉。其实,在美术馆里像李哲宽这样的专业人才不在少数。比如1986年出生的杨银俊,典藏部库房保管员之一,他的另一个身份,也是青年山水画家。

  曾经顿顿不离酒的老张

  现在根本没时间喝

  张启龙是库管员里年纪最大的一个,头发花白,架一副金丝边眼镜,白净斯文。

  他原先是一家专业艺术媒体的编辑,退休之后闲不下来,正好浙江美术馆库房缺人,因为具备艺术相关专业背景,就来试试,现在已经入职近两年。

  张启龙做这份工作是越做越来劲,刚退休那会儿,他特别爱喝老酒,顿顿要喝,自从来了美术馆库房,整天忙到根本没时间再喝老酒,有时候中饭晚饭都是在库房里解决,最后索性把酒也戒了。因为这个,他的爱人举双手支持他,继续把这库管员的工作好好干下去。

  对于馆藏品的分类,张启龙如数家珍,书画类、油画、版画、瓷器、摄影、雕塑、壁挂、装置等,每件作品的大致放置区域,他都心中有数。

  碰到周末

  还会把儿子带来写作业

  在库房工作,每个保管员都有一身标配装备:一条卡其色围裙,一副白手套。杨鉴是浙江美术馆的老员工,摄影和计算机技术都是强项,从办公室的行政工作,调到典藏部负责库房保管5年,现在他已经是典藏部副主任,照旧还系着围裙每天在地下库房做着最基础的工作。碰到周末,他偶尔还会带着儿子到他库房外围的办公区写作业。

  “有时候家里刚好没人带,就把他带到这里来,男孩子都比较皮一点,美术馆库房这里针掉在地上都听得见,写作业也静得下来”,杨鉴说,孩子写作业的时候,他就加班拍点图片、修修图。浙江美术馆的摄影棚可以说是全省最顶配的,灯光设备是从瑞士进口的,省内找不出第二台,“对我们来说,不会考虑市场或者名家,每件藏品的价值都是一样的,用图像记录它们,必须做到最真实的还原度。”

  十几道修复工序一个不能落

  虽然同在“地下”工作,但陶凌与其他几位库房保管员不同,他是浙江美术馆的修复师。负责藏品入库前的装裱、修复,以及入库后的维护保养。

  一般只有博物馆才会有专门的修复师,但因为藏品越来越多,浙江美术馆从2012年开始专门聘请了一位专业修复师,主要负责中国画纸本类的修复,以及装裱。

  陶凌的书画修复室,也在美术馆地下一层。托裱一张画,一般要一星期左右,因为大部分都是近现代作品,破损情况不会太严重复杂,但修复的步骤却仍缺一不可,揭背、拼接、打条子、托命纸、上墙、补残、打蜡、压光等数十道工序之外,还要看天吃饭,“做书画修复工作最忌讳遇到梅雨季,基本就不能动了。”

  陶凌入这一行十几年,修复装裱都是手艺活,从工序到工具都马虎不得,他连用的糨糊都是自己用小麦粉调的,“馆里对藏品很重视,每天的修复和装裱工作结束,出于藏品的安全考虑,无论有没有完成,都要全部运回库房去,第二天再运过来继续。”

  除了接受艺术家、收藏家的捐赠

  还会帮助社会寄存、代管藏品

  专访浙江美术馆主持副馆长应金飞

  问:浙江美术馆藏品库房有“镇馆之宝”吗?

  答:博物馆需要“镇馆之宝”,美术馆的收藏重点不在这里。不是说市场、商业价值高的名家,几千万、上亿的就是好收藏,就是“镇馆之宝”了,像这样的藏品美术馆库房也有,但现代美术馆需要的是学术的完整性,在收藏传统艺术作品的同时,还必须关注当下发生的事情,有一些即时性的收藏,多年以后这些就是历史。即便是一些暂时没有什么市场价值,但它在艺术史上有学术价值的,我们依然会认为这是好的藏品。

  问:现在的馆藏品主要由哪些部分组成?

  答:有80%以上的藏品都来自征集和捐赠,还有一小部分为社会寄存、代管的藏品。美术馆充分利用藏品库房资源为社会服务,通过多种渠道征集藏品,除了接受艺术家、收藏家的捐赠,还制定相关规则、标准,帮助社会寄存、代管藏品。当然,不论是接受捐赠,还是接受寄托代管,“门槛”都比较高。

  问:未来浙江美术馆的收藏主体会是什么?

  答:一个是浙江美术史近百年的梳理收藏,或者追溯到古代,唐宋书画都在收藏范围内。重点是晚明清初这一时期,浙江本省的美术历史发展。另一个收藏方向是近现代美术史,从国立艺专时期到现在的中国美术学院一脉,各个时期的创新思潮,代表人物的作品等。浙江美术史其实是一部艺术创新史,从林风眠、潘天寿、黄宾虹、吴冠中,到后来的85新潮等等,一代代美院人都是立足时代潮头,延续浙江创新精神。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同曦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同曦艺术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