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钱币史说“齐刀”

时间:2017-10-26    来源: 《杭州日报》    作者: 《杭州日报》

摘要:齐建邦法化刀币立长 纵观中国钱币史,会有一个十分强烈的印象:它很像中国哲学史。从春秋战国时期的百花齐放,到唐以后的定于一尊。以艺术的眼光看:诸子百家时代是一个思想史上最辉煌灿烂的时代,而后来的董仲舒“独尊儒术”的时代,建立等级规矩,却是一个不那么有趣的、甚至不无刻板的时代。…

齐建邦 法化刀币 立 长

  纵观中国钱币史,会有一个十分强烈的印象:它很像中国哲学史。从春秋战国时期的百花齐放,到唐以后的定于一尊。以艺术的眼光看:诸子百家时代是一个思想史上最辉煌灿烂的时代,而后来的董仲舒“独尊儒术”的时代,建立等级规矩,却是一个不那么有趣的、甚至不无刻板的时代。就中国古代哲学史而言,魏晋玄学以下,尽管也有宋明理学、王阳明心学直到清代朴学等等,但无不奉《四书》为宗,秩序井然;只论正误,不求新见,诸说难有例外,哪里能比拟春秋之际的孔、孟、老、庄、申韩、荀、墨、兵家等等,各张其理,各主其说,那是何等的思想自由活泼的氛围?

  从“半两”到“五铢”

  以钱币史拟之亦然。秦“半两”以方孔外圆的形制统一币制,那是在始皇二十六年(前221)之际。废除各国通用的贝、刀、圜、铲、布,统归于“半两”一系;并与“书同文”、“车同轨”同时推行天下,但暴秦国祚仅十五年,开了个头,即又恢复到战国时的混乱和多样。查《汉书·食货志》有云:“秦兼天下,币为二等。黄金以溢(镒)为名,上币。铜钱质如周钱,文曰‘半两’,重如其文。而珠玉龟贝银锡之属为器饰宝藏,不为币。然各随时而轻重无常。”

  汉初仍铸“半两”,圆形方孔。直到汉武帝时才渐渐从半两钱经由“夹榆小钱”转向汉“五铢钱”。但名义、计量、币额虽有不同,而圆形方孔则是一以贯之的。唐宋以下,以外圆内方的圜钱为模版,乃是非常统一的格式。宋元明清的钱币都是同一个格式,其间除了北宋末钱币在文字应用上有“大观通宝”式的宋徽宗瘦金书精细优雅;和宋代纸币如会子、交子的出现等等以外,基本上也都是一个样式。中国古代史上的币制统一,于此足见其影响所及。不用说是官铸,就是较罕见的私铸,也都按此而行。兹举三例以证之:

  汉代有赫赫有名的吴楚七国之乱,吴王刘濞之所以能带头造反,皆因其初西汉文帝赐其豫章铜山(今江西)即行铸钱。广拥财富,“富埒天子,后卒叛逆”。所铸者皆为“五铢”钱。

  当时的大夫邓通为文帝宠臣,借朝廷名义靠铸铜钱广开铜矿,富甲天下。当时号为“邓通钱”。亦“五铢”钱也。

  再有马援为东汉名将,光武帝时在陇西太守任上请铸五铢钱,朝议未允。后获准铸钱,“天下以为便”。

  这些记录都表明一个道理:自两汉以下,圆形方孔的铜钱,在统一币制的背景下,已成常态。官铸自不必言,私铸亦然。实用方便,自然如此选择。

  最艺术的钱币:齐刀

  但从秦始皇往上推:铸钱却有着千变万化的艺术之美。目前我们看到的两周货币,有真正的贝蚌或用兽骨石块打磨的“贝”钱;也有铜铸的贝形币即“铜贝”、“周贝”。随着战国七雄崛起,各国为货贸流通交易而自铸钱币,各形各色,从齐燕刀币、三晋铲(布)币、西秦圜钱,以及楚地铜贝、旆钱,尤其是“郢爰”金钣,形形色色,丰富多彩。这一时代,我想应该是中国钱币史上最具有艺术气质的阶段。

  其中最精彩的铜铸钱币形态,当属齐刀燕刀之币。

  齐燕地域相连,在今河北山东一带,故燕刀与齐刀并不截然分明。甚至常常有齐刀币铸成而铸者为燕人,故齐国刀币文字多混见于燕国文字。而齐燕刀币背文有“左、右、内、外”各式说明,或有推断此为当时各官府铸铜之炉方位说明。今天看传世齐刀币,最为精凝,大篆字体,有3字到6字不等,币字之法,甚至可与青铜剑上文字相对照。

  春秋齐国时有一品“齐建邦 法化”,大篆方扁形,与同时青铜器上铭文相比,显然更呈现出适于刀币形制的字体变形姿态。业界提起“建邦六字刀”,其文字精美、铜质精密,无不视为绝世孤品。而更重要的还在于:此“建邦六字刀”为东周安王(?—前376)初封齐囯相国田和为齐侯时所铸。彼时齐相田和将齐国国君贵族姜氏康公放逐至海上,只留一城为被废黜的康公食邑;田和掌控了齐地全境,但名分还是“齐相”。至十几年之后的周安王三十六年,(前386年)周天子安王姬骄见大局不可逆转,顺水推舟;又因梁惠王代请,遂正式封田和为“齐侯”,位列诸侯之序。田和大为高兴,遂铸“建邦六字刀”以记其盛。或许,这可以算是中国钱币史上发行最早的“纪念币”。此外,即以一枚钱币计,这也是留存文字最多的一例:除正面有“建邦”六字之外,背面还有“即墨之法化”五字。另有“安邦”、“辟封”两字,亦是辟疆封土、安国定邦之意,总之,都是齐相田和被封齐侯时的喜庆祝祷之词。刀币(包括布币、铲币)的形制,是一种极其优美的所在。但从使用的角度看,刀币形制的确存在一个携带应用不便的问题。至于当时为什么会以刀铸形,我想应该是因为当时周天子威望下降,晋国为韩、赵、魏三家所分,争战已成常态;而田和靠强权实力上台,又废黜齐君,一定会感觉到以后是一个战争纷起的时代,赏军功、强征战,是田和的深切体验。在庆祝封国时不忘战刀,整军经武、封侯奏功之时,铸此纪念刀币,大约应该是这个特定时期特殊事件映照下的必然表现。虽然不能说铸刀形币必然是出于这个尚武的理由,但是刀形币和奏功纪盛之间的意象是吻合的。

  整个中国钱币史的发展,一直沿着圆形方孔的格式行进而未有意外;唯独在西汉末王莽时代,因“托古改制”而在钱币史上也倡起了一场奇怪的改制:当时新莽已有“大泉五十”;元始五年铸金错刀铜币值五千,又有“国宝金匮直万”。大额铸币,显见通货膨胀严重。天凤元年有“货泉”,为五铢钱格式,但同时又铸“货布”。又“新莽”时僭号于蜀的公孙述亦大铸五铢钱……这些,都是和圆形方孔的铸币大趋势背道而驰,却与刀、布等古制近似。但王莽托古改制,不断铸制大钱以圈财富,使富者不能自保,贫者难以自活;饥疫横行,天下户口减半。每有新币推出,“以莽钱大小两行难知,又数变不信;皆私以(旧)五铢钱市买”。又“农商失业,食货俱废,民人至涕泣于市道”。或谓钱币发行越花哨,则国政越糟糕;于此想到历史上宋徽宗的以艺废国;尤其是又想到民国抗战后蒋经国在上海发行金圆券试图改革币制致使经济大坏的例子;这些都可以说乃是王莽时代的后世翻版乎?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同曦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同曦艺术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