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博推出新年特展 “在最遥远的地方寻找故乡”

时间:2018-01-29    来源: 红网    作者: 红网

摘要:最好的相遇就是久别重逢,阔别五年的湘博连连推出精彩的展览。接下来要为大家献上2018年新年贺礼,重磅推出开馆以来的第一个国际特展“在最遥远的地方寻找故乡——13-16世纪中国与意大利的跨文化交流”,下面就跟着小编,将展览内容一睹为快吧。 亮点一:原创…

  

  最好的相遇就是久别重逢,阔别五年的湘博连连推出精彩的展览。接下来要为大家献上2018年新年贺礼,重磅推出开馆以来的第一个国际特展“在最遥远的地方寻找故乡——13-16世纪中国与意大利的跨文化交流”,下面就跟着小编,将展览内容一睹为快吧。

  亮点一:原创性文化艺术展

  以空间的方式讲述文化交融的故事

  中意展特邀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的李军教授为主策展人,湖南省博物馆原馆长、研究员陈建明,副馆长陈叙良为策展人。主题内容主要基于李军教授长年美术史和跨文化研究的成果,具有深厚的学术根基,反映了国际对于文艺复兴研究的前沿内容。

  展览的策划思路更是别出心裁,用空间讲述一个文化交融的故事。除了五大部分连贯的叙事线索以外,每一部分又包含若干分支故事,观众将会在现场感受一场情节生动、内容丰富、回味悠远的视觉盛典。

  亮点二:国际性大展

  来自国内外48家博物馆的250余件展品

  中意展精心挑选了国内来自湖南省博物馆、首都博物馆、内蒙古博物院、广东省博物馆、国家博物馆等22家博物馆的展品,和国外来自美国大都会博物馆、意大利乌菲齐美术馆、罗马国家博物馆、锡耶纳国立美术馆等在内的26家博物馆的250余件(组)精品。

  高规格、国际范儿

  这些展品包含罗马女神雕塑、庞贝壁画、乔托画作、马可·波罗遗嘱原件、马可·波罗游记的中世纪抄本、安布罗乔·洛伦采蒂风景画、14世纪威尼斯著名画家保罗·委内吉亚诺画作、枫丹白露画派《沐浴中的女人》以及14世纪意大利模仿中国生产的丝绸和陶瓷器等。这些展品大部分首次来到中国,绝对!

  新会木美人 明代木板油画 新会博物馆藏

  《沐浴中的女人》 16世纪末 木板油画 意大利乌菲齐美术馆藏

  看到展览海报上一东一西相似面孔的美人,大家一眼就能明白这是一个讲述中国和意大利之间交流的故事,展览关注的时代也恰好介于这两件作品创作的时间前后:13-16世纪。

  当时蒙元的世界征服将欧亚大陆连接起来,使得两端的旅行者得以畅行无阻。在此过程中,中国和意大利之间发生了错综复杂的沟通故事,其影响持续到今后的几个世纪。那究竟发生了些什么有趣的故事呢?

  故事一

  中国丝绸和罗马时尚

  素纱单衣 西汉 湖南省博物馆藏

  《花神芙罗拉》 庞贝壁画 公元1世纪 意大利那不勒斯国家考古博物馆藏

  我们知道中国汉代的丝绸织物的制作水平就达到极高水平,长沙马王堆出土的素纱单衣仅重49克。中国的丝绸很早以前就以“文化大使”的形象出现在意大利。有多早呢?据说在公元前53年的卡雷之战中,作战的一方安息军队打着五颜六色用丝绸制成的军旗向入侵的罗马军队进攻,这些色彩斑斓的绣金丝绸军旗使罗马军队眼花缭乱,那是罗马人看到的第一批丝绸。

  此后中国丝绸驰名罗马帝国,中国也被称作赛里斯国(Serica),即丝之国度。不过当时的意大利人并不知道丝是怎么产生的,还以为是森林里产的羊毛,只要将树叶浸泡于水,就能得到附着在上面的白色绒毛。

  但这不影响罗马上层社会对于丝绸的偏爱,中国丝绸引发上层贵族的奢靡之风,导致黄金大量外流(有历史学家认为罗马帝国灭亡就是因为罗马人喜欢奢侈品丝绸,导致国库枯竭,逐渐走向灭亡)。罗马皇帝因此下令禁止男性公民穿着丝绸服装,但这似乎没有影响到那些爱美的罗马女性穿着透明的衣服来展现她们的魅力。大家在展厅即可欣赏穿着轻薄的中国丝绸的花神芙罗拉侧身顾盼的身姿和轻舞曼妙的体态。

  这便是中国与意大利相遇的“前世”故事。

  故事二

  远海航行三大法宝

  显然,中国和意大利都不满足于这种隔空传物、击鼓传花式的间接交流,在经过几个世纪的漫长准备后,双方都摩拳擦掌,开始了寻找对方的旅程,那么在旅行开始前又需要做哪些准备呢?

  指南针

  针碗 元代 旅顺博物馆藏

  看着这只其貌不扬的碗,有谁能想到它和中国引以为傲的古代发明——指南针有关呢?指南针在远海旅行中所起的作用功不可没,中意展中多个中西罗盘将为大家讲述“指南针诞生”的故事。

  海船

  郑和“二千料”福船模型 现代 中国航海博物馆藏

  海上航行先进结实的船只必不可少,当年的郑和船队就乘着这样的“福船”远洋航行,甚至到达非洲东海岸。但也有很多不幸的船只,因为不可预料的原因安眠海底,唐代的“黑石号”残骸如今静静地躺在展厅,诉说当年海上千钧一发的危难时刻。

  海图

  亚伯拉罕·克莱斯克斯绘制 《加泰罗尼亚地图》 1375年兽皮纸彩绘法国巴黎国家图书馆

  《加泰罗尼亚地图》(局部)欧亚大陆商队向东行走

  能在google上看到世界全景地图的今天,很难想象在地理大发现时代,海图是被争夺和珍藏起来的秘密,有了海图就拥有了向东方寻找宝藏的机会。中意展中的《加泰罗尼亚地图》由法国国王查理五世订制,是中世纪最早的一幅世界地图。它参考了《马可·波罗游记》中的描述,以航海者的目光将东方描绘成富庶的黄金之都,那是他们旅行的目的地。

  有了这三件法宝,欧洲人终于踏上了前往东方的旅程。

  故事三

  马可·波罗的行囊-来自中国的礼物

  13-14世纪,络绎不绝的欧洲旅行者来到他们垂涎已久的中国。遍览了东方盛景的“马可·波罗们”回乡前,必然要带些中国的旅行纪念品,作为商品、个人财产、赠送亲友的礼物或者炫耀的资本。那“马可·波罗们”都会带些什么回去呢?

  加万尼·列昂纳多 《马可·波罗归来》 1848年 意大利威尼斯科雷尔博物馆藏

  据说,马可·波罗的叔叔马菲奥曾经衣衫褴褛地从中国回到威尼斯,在他洗澡期间,他的妻子随手将破衣烂衫扔给了乞丐。马菲奥得知后气急败坏,一周后才从乞丐手中夺回。随后马可·波罗家族召开会议,在众人注目下,马可·波罗撕开棉袄,夺人眼目的东方珠宝震惊了所有人……

  但这个故事只是传说,这次展览为大家带来了马可·波罗去世前的遗嘱原件,为我们提供了真实的与中国有关的信息,里面提到了马可·波罗的鞑靼仆人; 1324年马可·波罗去世的遗产清单中还列有:罟罟(gū)冠、金牌、鞑靼丝绸等。

  牵马陶俑 元代 内蒙古博物院藏

  罟罟冠 元代 内蒙古博物院藏

  不止是马可·波罗,几乎所有到达中国的意大利商人、传教士等等都会携带“鞑靼”(鞑靼是当时欧洲人对于蒙古人的统称)牌丝绸回意大利。物美价高的丝绸再次在欧洲引起风潮,拥有和穿着丝绸服装成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但这时候的意大利不再以为丝绸是从树上长出的白色绒毛了。数世纪的时间内,他们掌握了养蚕、缫丝、染织的一系列过程,尽管还不那么成熟。他们拿到中国高质量的丝绸后,开始模仿中国丝绸图案和设计,并推陈出新。

  这次展览将首次展出13-16世纪从蒙古帝国到意大利的系列丝绸,以及出现在绘画中的丝绸图案。通过观察图案的相似性和演变过程,大家就会发现14世纪的中国丝绸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了意大利对于服装和图案设计的品味。

  乔托 《圣史蒂芬》 1320—1325 木板蛋彩画 意大利佛罗伦萨霍恩基金会藏

  如这件乔托的《圣史蒂芬》中,史蒂芬身穿镶边法衣,胸前的方形装饰与中国古代服饰上的“补子”相似。

  萨诺·皮埃特罗 《圣母加冕》 1450—1460 意大利锡耶纳国家美术馆藏

  以及这件由15世纪锡耶纳画家萨诺·皮埃特罗创作的祭坛三联画《圣母加冕》,画中最重要的人物圣母、耶稣和圣奥古斯丁都穿着丝绸服装。值得一提的是,画面背景的帷幔上似乎还有类似中国凤凰的鸟,这类变形的中国凤凰在14世纪意大利织物和绘画中极为普遍。

  欧洲的旅行者除了带些中国纪念品以外,也会在中国留下一些痕迹,他们在中国都留下了什么,以及对今天产生了什么影响呢?带着这些问题,大家可以去展厅一探究竟了。

  观展指南

  中意展的信息量极大,上面的介绍不过是这弱水三千中的一瓢,如果将展览从前言看到结语,阅读量约五万字(希望没有吓到大家),为了帮助大家“多快好省”地get展览精髓,小编要告诉大家几个观看展览的小窍门:

  ①牢记“展览剧本”,仔细阅读每一部分的单元说明和组说明,这样才能知道整个故事如何串联起来的,不至于被不同媒介和中西混搭的展品弄得晕头转向;

  ②每件展品都精心配有展品说明,大家可以结合展品说明了解其来源、功能、审美价值等等;部分展品还有拓展说明,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多方位了解展品的背景知识;

  ③信任自己的眼睛,仔细观察每个细节。目光与展品的每一寸相接,都将赋予它新的生命。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同曦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同曦艺术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