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牟有座八阵图

时间:2018-07-19    来源: 华西都市报    作者: 华西都市报

摘要:八阵图遗址碑,上书中国历史未解之谜。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虽说唐人杜甫在夔州(今属重庆)写过这样一首诗。但诸葛亮之“八阵图”,却不止夔门一处。在成都北郊约30公里的青白江弥牟镇,于六七十年前尚能见到一方大约七八十亩的荒…

八阵图遗址碑,上书中国历史未解之谜。

八阵图遗址碑,上书中国历史未解之谜。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虽说唐人杜甫在夔州(今属重庆)写过这样一首诗。但诸葛亮之“八阵图”,却不止夔门一处。在成都北郊约30公里的青白江弥牟镇,于六七十年前尚能见到一方大约七八十亩的荒地,其间乱坟杂错,树蔓丛生。这就是民间传说的,有别于夔州“水八阵”的“旱八阵”。

  我其实不太相信传说。因为传说的过程,往往也是附丽的过程,传说久了,添油加醋,人云亦云,所以很多千古传闻总是疑点重重,难以信服。但当我翻开陈寿的《三国志》,却发现《诸葛亮传》中,也有“亮,推演兵法,作八阵图”之记载。而成书于南北朝的《益州记》对八阵图的描述则更为详尽:“武侯演八阵者,在州北以八卦之爻定位,因地制形,尽得其妙。”

  互为佐证的是,明代大学者杨升庵也在其《新都八阵图记》中说:八阵图原为纵横8垒共64垒,每垒高数武,可容数人或数十人,外围土墙,并设4门。粗看似以堆土组成之方阵,但随号令变化,垒与垒间,或进或退,或分或合,可演化为多种阵形,以备偃杀、攻守之需。接着他还写道:“诸葛武侯之八阵图在蜀有二:一在川东夔州之白帝城;一在新都之弥牟镇,扼南下成都之冲要,俗称“旱八阵”!

  杨升庵又名杨慎,四川新都人,即成都人所崇拜的治学精严的杨状元,他的话应该真实可信。可见,在如今弥牟镇旁边,那方用石栏围起来的“三国八阵图遗址”,就应该是当年诸葛亮专为拱卫蜀汉京师——益州(今成都)“马其诺”防线了。

  后来我查阅《三国志》和青白江之地方志,基本上可得出这样的结论:弥牟镇境内的“八阵图”俗称旱八阵,始建于公元221年,占地95亩,传为诸葛亮当年所设。

  青白江另有文献资料记载,公元932年即五代十国的后唐明宗长兴三年,在今天弥牟镇一带曾打过一场史称“弥牟决战”大仗。其时东川节度使董璋率其精锐偷袭成都之屏障——绵竹得手,西川形势危如累卵。几日后董璋又南窥成都,西川节度使孟知祥竭力抵御,双方在青白江之鸡纵桥、弥牟镇一带,展开了史称“弥牟决战”大战。孟知祥命张公铎率军迎敌,公铎所部以游骑三千,直扑董璋主阵,并一触即溃。董军不知有诈,倾师急追,直入一处土垒纵错之地。正在惊愕,忽伏兵四举,董军不战自乱,互相践踏,死者数千,将佐以上80余人被俘,残部7000多人投降。董璋仅带数骑逃走,从此断了争霸问鼎之念。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西川军巧用诸葛七百年前留弃之残阵,转败为胜,一举而奠定孟氏后蜀 30多年大业。

  在千余年后的公元1926年修筑川陕公路时,民工在此还挖出过数以万计的累累白骨。那些遗骨,大都缺头、断臂、少腿……一睹这些战殁残骸,可窥当年“弥牟决战”之惨烈。

  “三国”毕竟距今时日久远,此间到底是不是诸葛的“旱八阵”?目前还尚无权威论证。当地文管部门收藏的文献中,对此也鲜有确凿记载。不过,传诵在当地百姓口中扑朔迷离的稗官野史,倒也为成都北郊这片古老土地带来了不少神秘色彩,也为市民茶余饭后增加了不少有趣的谈资。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同曦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同曦艺术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