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高台出土魏晋壁画砖再现东西交融场景

时间:2014-12-10    来源: 雅昌    作者: 同曦艺术网

摘要:魏晋十六国时期,虽然北方地区长期动荡不安,但丝路交通并未中断。甘肃河西地区与西域间的联系非但没有削弱,反而日益密切。近期,学者发现,这一景象也被复刻在出土于当地的墓室壁画砖上。

  魏晋十六国时期,虽然北方地区长期动荡不安,但丝路交通并未中断。甘肃河西地区与西域间的联系非但没有削弱,反而日益密切。近期,学者发现,这一景象也被复刻在出土于当地的墓室壁画砖上。

  上世纪90年代,甘肃高台县在骆驼城、许三湾遗址抢救性发掘了一批古墓,从中发现了数百余来自魏晋时代的墓室壁画砖。由于时人“事死如事生”的观念,以墓主人生前生活为主题的“写实派”壁画砖几乎承载了魏晋人全部的生活。

  如今,高台县将发掘出的几乎全部的壁画砖陈列展出,农耕、牧猎、树下抚琴、庖厨切肉、饮食生活……一幅幅魏晋时期的生活图景在世人面前展开。

  魏晋是中国历史上一段十分特殊的时期,战乱连绵,朝代更替频繁,然而文化却异常繁荣。战乱之外,丝绸之路途经的河西走廊,这片相对静谧安稳的净土,成为文人贩客神往之所。“曹魏据有河西后,随着社会秩序的好转,中西贸易逐渐恢复。此间,河西农牧业的发展和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为商业贸易的活跃创造了有利条件,从而使河西走廊再现了汉代以来‘胡商贩客,日款于塞下’的繁荣景象。”多年从事河西走廊历史研究的河西学院教授高荣说。

  高台县文物局局长寇克红说,自高台出土的壁画砖中,一些画面里出现的贩夫走卒,无论从长相、发式和服饰都与汉族不同。“比如高台墓葬壁画‘击鼓图’中的人物,长相高鼻深目,发式为或留或髡,服饰上穿短袖紧身连衣裙,很显然是移居高台的西域地区的外来居民。”

  “河西地区从汉代以来就有大量外来居民移居,有来自天山南北诸城邦国家的居民,也有来自于中亚地区的特别是粟特地区的胡人,以及南亚印度、波斯地区的胡人。”河西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院长、教授谢继忠表示。

  能够反映这一史实的还有骆驼城南一墓葬出土的“帐居图”壁画砖。画面主体为穹隆形朱红色垂帷,帷内墓主人着巾帻、皂袍坐于榻上。“毡帐房、榻均是‘舶来品’,这些砖画反映出当年的西域少数民族对中原文化影响深远。”寇克红说。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同曦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同曦艺术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