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清代宫廷服装染料冷知识

时间:2018-09-25    来源: 新浪收藏    作者: 新浪收藏

摘要:尽管清代宫廷服装的色彩繁多,但是染料都取材于生活周边的用材。也就是说,通过红花、靛青、苏木、黄檗、橡碗子(麻栎树果实的壳斗)、五倍子(盐肤木的虫瘿)、黄栌、栀子、槐米这9种原料,通过不同套色比例以及工艺就可以染出这40多种颜色了,真是令人意外呀。 染色原料染色原料 由于天然染料的色牢度远远不及我们…

 尽管清代宫廷服装的色彩繁多,但是染料都取材于生活周边的用材。也就是说,通过红花、靛青、苏木、黄檗、橡碗子(麻栎树果实的壳斗)、五倍子(盐肤木的虫瘿)、黄栌、栀子、槐米这9种原料,通过不同套色比例以及工艺就可以染出这40多种颜色了,真是令人意外呀。

染色原料染色原料

  由于天然染料的色牢度远远不及我们现在的化学染料,洗了掉色怎么办?答案是:不洗!首先穿完有专门的机构负责打理,而且龙袍做工精细,用的金银绣线稍加洗涤就会破损,所以龙袍都是一穿到底,而且据史料记载,故宫现存的许多龙袍甚至都没有穿过。

  中国丝绸博物馆的正门口有两棵槐树,9大染料之一的槐米就是槐树还没有开花的花蕾,经过明矾媒染得到明黄色,也就是龙袍上的颜色。

  有了原材料和配方,怎么才能做到最标准的乾隆色卡呢?刘剑团队运用了严格的多重证据论证法,首先从文献上记载的染料配方出发进行实践,接着再用精密的分析仪器鉴别清代文物上的染料种类,最后再用色谱仪比对同时期存世的乾隆服饰色彩以及复原色卡的颜色数值。为了达到最标准的乾隆色卡中的效果,一个颜色就要反复染十几个样品。

  当然,复原染色的过程也不是一帆风顺。比如魏璎珞身上的红色宫服,在清中期,是用红花染的,就是在中药房中能买到的活血化淤的红花,在江浙一带,温州用红花染色格外有名,有“温红促绿”这个说法。

  确定染料和方法都没有错,但是都染了5次了出来的效果怎么还是粉红色的?刘剑请教了日本专家山崎和树才知道,原来要染出正红的效果,基本要染13次。又比如富察皇后身着的石青色女褂,由靛青色套染五倍子,而靛青的来源就是板蓝根的茎叶发酵得来的。套染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在复原紫红色的过程中发现,染色顺序必须先用靛青再用红花,因为两种染料对于上色的酸碱性要求不同,因此必须恪守“先蓝后红”的原则。

  既然植物染料的色牢度和稳定性都不如现代化学染料,那为什么不直接用化学染剂去复原乾隆色谱呢?国丝馆馆长赵丰分享了一个故事,在一种绿色的复原中他们碰到了瓶颈,找到了最后一名有可能将这种绿色复原出来的匠人,但是由于第一年冬天气温不够低效果并不好,而第二年冬天再去拜访,老爷子已经中风,遗憾至极。植物染色的传承不像刺绣女工的关注度高、传承好,已经出现了断层,但是当年从我们国家学过去的染色技术在日本保存得更好,需要我们去修复文化断代,因此植物染色更多的是具有文化意义。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同曦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同曦艺术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