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子恺”而来 百年中国漫画大展

时间:2019-07-22    来源: 雅昌艺术网专稿    作者: 雅昌艺术网专稿

摘要:7月19日,由设计互联团队自主策划的《百年国漫大展Y-COMIC-X?》在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正式拉开帷幕。来自85位中国漫画家的400余件漫画作品,包括73件珍贵手稿,将观众带入一趟视觉与情怀之旅。展览以时间为线索,串联起中国漫画初长成、连环画的黄金时代、外来影响下的新国漫、国际化与数字化、独立精神、漫画与多媒体时代六大章节。

7月19日,由设计互联团队自主策划的《百年国漫大展Y-COMIC-X?》在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正式拉开帷幕。来自85位中国漫画家的400余件漫画作品,包括73件珍贵手稿,将观众带入一趟视觉与情怀之旅。展览以时间为线索,串联起中国漫画初长成、连环画的黄金时代、外来影响下的新国漫、国际化与数字化、独立精神、漫画与多媒体时代六大章节。“《百年国漫大展Y-COMIC-X?》是设计互联的一次全新尝试。漫画喜闻乐见,轻松真挚,与生活息息相关,通过汇聚心怀大爱的国漫先锋,呈现漫画的艺术发展脉络,带领观众遨游神笔飞驰的国漫宇宙,寻回丢失的童心,秉持时代的良心,凝结一个世纪的文化记忆,重建几代人的青春飞地。我们希望通过对漫画的梳理和展览,能够鼓励个体的表达,让更多的人了解漫画、尊重漫画、喜爱漫画。”

第一章:中国漫画初长成

“漫画”一词在中国家喻户晓,始于《子恺漫画》,而丰子恺亦被称为“中国漫画之父”。他性格温柔悲悯,文风平实、画风纯真。看他的漫画,小中能见大,弦外有余音,即使是他的讽刺漫画,也是心平气和。丰子恺尤对儿童题材情有独钟,在代表作品《锣鼓响》中,他巧妙截取了生活中一个传神的瞬间——街上锣鼓响,祖孙看热闹忙。画面充满了浓郁的人间烟火味,能使我们感受到作者淡然出世又眷恋尘世间的生活态度。

“一片片的落英都含蓄着人间的情味”“一幅幅的漫画,就如一首首的小诗——带核儿的小诗。”“子恺有非凡的能力把瞬间的感受抓住,经过提炼深化,把它永远保留在画幅上,使我看了不得不引起深思。”……不仅大众热爱子恺漫画,俞平伯、朱自清、叶圣陶等学者也是爱不释手,反复玩味,感慨良多。

《三毛从军记》创作于抗战胜利后,是以三毛为主角创作的一部揭露国民党军队腐朽的连环漫画,讲述了在无可依靠的情况下,三毛的曲折从军之路,以幽默诙谐的方式从侧面反映了近代社会的历史变迁。这部漫画在海内外反响热烈,曾有海外藏家提出高价收购漫画原稿,但张乐平先生谢绝此请,并于1983年将《三毛流浪记》原稿共234组全部捐献给国家,由中国美术馆收藏。

著名的台湾女作家三毛之所以取此笔名,一是因为觉得自己写的东西很一般,只值三毛钱;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喜欢张乐平先生的《三毛流浪记》。因为崇拜,她后来还跑去上海拜张乐平为干爹,这个故事也成为了一段佳话。

上海是中国现代意义上的“漫画”的发祥地,涌现了一批优秀的漫画杂志。《上海漫画》创刊于上世纪20年代,揭示了20世纪上半叶的上海漫画发展史,记录了活跃在上海漫画界的丰子恺、黄文农、张光宇、叶浅予、张乐平、萨巴乔等中外著名漫画家的生平和代表作。

1930年,《上海漫画》停刊,核心成员转入时代图书公司,邵洵美于1934年创刊《时代漫画》,至1937年3月因抗战终刊,共出版39期,销路逾万,将上海的漫画推向了一个高峰。主编鲁少飞当年宣称该刊是“中国唯一首创讽刺与幽默画刊”。《时代漫画》聚拢了一大批当时有名的漫画家,如鲁少飞、张光宇、张正宇、曹涵美、林语堂、张乐平、叶浅予、华君武、黄苗子、丰子恺、丁聪等,可谓“一代漫画大师的摇篮”。

翻开《时漫》,一幅幅人间百态的描画让你莞尔,让你喷饭;其中人情冷暖,世态炎凉,让你皱眉,让你按着胸膛叹气;更有当局的专制,日本侵略的民族仇恨,让你握紧拳头要呐喊。

第二章:连环画的黄金时代

长久以来,连环画不登大雅之堂,被视为平民百姓的市井通俗读物。但鲁迅先生却积极为“连环图画”辩护,他认为,图画叙事和电影有因缘,连环画能做到“只靠图像,悟到文字的内容”,不但可以成为艺术,还能坐在“艺术之宫”里。新中国成立之初,民众文化水平普遍较低、识字有限,以画代文的连环画因而大显身手,被政府大力提倡和支持,价格低、受众广的连环画迎来第一个黄金时期,风靡整个中国,印刷发行量常以百万计。

创刊于1951年的《连环画报》记录了这一连环画的黄金时代,其刊名题写者就是大名鼎鼎的茅盾先生。《连环画报》充分发挥了连环画博采众家之长,集各类特色精华于一身的通俗艺术特点,无论传统线描、水墨淡彩、油画水粉、卡通漫画,无论写实、浪漫、夸张,都在这里一展风采。

连环画《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是由擅长画猴的赵宏本先生和以仕女画闻名的钱笑呆先生组合成黄金搭档创作的。作品在1963年全国首届连环画评奖活动中一举夺得金奖,被公认是中国连环画创作巅峰。

从事连环画创作50多年的贺友直,共创作了百余本连环画作品,是中国线描技法艺术的泰斗级艺术家。《我自民间来》一书记载了作者自己的人生经历:从乡下到上海,作品内容到形式无不充满了亲切的“草根”气息,反映了我国农村合作化的社会背景。但这位泰斗级艺术家却非常淡泊,尽管著作等身,但一直居住在上海巨鹿路一套一室的老房子里,画画、迎客、起居都在这个空间,自嘲寓所是“一室四厅”。

李志武从1981年开始就进入中国人寿工作,但这位主业不是画画的“画家”,却利用加班和周末的时间完成了连环画《平凡的世界》。这部作品以同名小说为蓝本,以孙少安和孙少平两兄弟为中心,深刻刻画了当时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这部作品影响不俗,李志武也被称作是“中国传统连环画的最后一个旗手”。不过,创作完成时,他不仅瘦了一圈,还因过度疲劳,原为1.5的右眼视力下降到0.2。

除上述作品外,顾炳鑫的《渡江侦察记》、王弘力的《十五贯》以及张仃的讽刺漫画等都是这个年代的优秀作品。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期,改革开放的浪潮将音乐、电视等新娱乐活动引进中国,连环画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成为了几代人心中永恒的经典回忆。

第三章:外来影响下的新国漫

20世纪九十年代,中国与国际上的交流愈加频繁,中国读者开始接触西方漫画与日本漫画,许多国内的漫画艺术家也受到了启发与影响,当代中国本土漫画开始兴起。

创刊于1993年8月的《画王》是中国最早连载外国漫画的杂志之一,同步刊登日本连载漫画和国内漫画家的作品。漫画家颜开1994年在《画王》上连载长篇科幻漫画作品《雪椰》,是20世纪90年代本土最具影响的漫画作品。

漫画家金城凭借《明姑娘》一举成名,但他却不走寻常路,没有把精力只专注于个人创作上,而是毅然转身,致力于推动当时还处于劣势的漫画事业发展,创办了众多动漫及文学期刊,其中包括现在大家常看漫画杂志《漫友》、《漫画世界》。《漫友》的办刊理念立足本土,扶持原创,有“中国动漫第一刊”之称。今日著名的漫画家夏达、本杰明等起初都在《漫友》杂志发表过连载漫画。

这一时期,深圳金虹漫画制作室发行的《漫画原子弹》,是当时在南方颇为流行的中国漫画刊物,深港两地受到以金庸为代表的武侠小说和影视作品的影响,涌现出许多以江湖故事为题材的系列漫画。同时期诞生的《爆笑校园》《阿衰》等幽默的校园漫画至今仍在流行。

第四章:国际化与数字化

全球化浪潮下,中国年轻一代漫画家逐渐走向国际,他们的作品在世界各地出版和展出。早稻的作品有着鲜明的中国水墨风格,创造性地演绎了唐宋时期的志怪传说;夏达的作品古风浓郁、画风细腻,她的作品不仅在国内大受欢迎,也同时在日本《ULTRA JUMP》漫画杂志上连载。米二的《一人之下》和许先哲的《镖人》也是两部在海外很受欢迎的中国漫画,其题材都是中国的江湖故事。

第五章:独立精神

中国漫画经过近一百年的发展,独立漫画已成为一股中坚力量。独立漫画家不太关心市场需求,而更注重通过不拘一格的表现形式和叙事手法进行个人化的表达。

2009年,由胡晓江、烟囱、张迅、唐彦共同主编、携百位漫画家共同出版的《SC(Special Comix特别漫画)》系列,至今已推出六本。其中的《SC3》曾摘得2010年法国安古兰国际漫画节“另类漫画奖”。

这些独立漫画家每一位都别具一格:anusman习惯用漫画去记录生活、透过水墨笔触流露情绪变化;甘木的作品擅长以留白表现欲言又止的内敛情感;我是白常善于用简洁的线条构造具有戏剧性的漫画世界;左马的漫画总在现实与幻想中交错重叠,漫画家Tango的作品诙谐有趣,在网络上大受欢迎;而Newliu则是少数仍坚持在纸上作画的漫画家。

第六章:漫画与多媒体时代

多媒体时代的其他艺术形式,也持续从漫画获取新的活力与灵感。比如漫画的叙事形式和人物设计就持续影响着动画创作。从20世纪六十年代的动画片《大闹天宫》(1964)到2005年央视发行的动画片《梦里人》,漫画改编的动画作品层出不穷。

角色扮演(cosplay)是另一深受漫画影响的领域,其专业化与商业化程度越来越高。在不少与漫画相关的线下活动中,都可以看到角色扮演者们的身影。《全职高手》和《魔道祖师》就是两部在角色扮演爱好者群体中颇受欢迎的中国本土漫画。

此次展览的顾问、中国著名漫画家、动画导演颜开在开幕式上动情地说:“我们常常驻足在日本东京,在美国圣地亚哥,在法国昂古莱姆……看到各种在艺术馆、博物馆内的漫画原作艺术展;而在中国,这样的展却如凤毛鳞角,未被大众所知。感谢设计互联和筹展的各位老师,也感谢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让这个纪念百年国漫的展览在深圳开展。国漫要发展,需要被看见。”

曾创办“中国动漫第一刊”《漫友》,现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动漫艺委会副主任金城也谈到:“漫画是中国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艺术传统,中国漫画在过去的历史中产生了许多名家大师,更产生了许多精品力作,这些都是我们的宝贵文化财富。祝贺设计互联,祝贺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通过本次展览,将这些艺术精品完美呈现在我们的眼前,让更多人认识到漫画这一艺术形式,感受到‘中国故事’的精彩和美好。”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同曦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同曦艺术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