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岁卡茨:与艺术圈逆行了大半辈子

时间:2020-07-02    来源: 北青艺评    作者: 北青艺评

摘要:夏季上海比较重要的一个展览是复星艺术中心举办的亚历克斯·卡茨同名个展,刷爆朋友圈的主角是一位鲐背之年的美国艺术家,现年93岁。这是他第一次在中国美术馆级别的展览,集中展出了围绕艺术家的不同创作和展示方式,包括架上绘画、剪贴画、雕塑,部分文献资料和艺术家录像短片。

一种通透的天真简单,让这些色彩鲜艳的肖像和风景画愉悦你的眼睛和心灵。

 

夏季上海比较重要的一个展览是复星艺术中心举办的亚历克斯·卡茨同名个展,刷爆朋友圈的主角是一位鲐背之年的美国艺术家,现年93岁。这是他第一次在中国美术馆级别的展览,集中展出了围绕艺术家的不同创作和展示方式,包括架上绘画、剪贴画、雕塑,部分文献资料和艺术家录像短片。

 

初看亚历克斯·卡茨的作品,你会被一种漫画一般的简洁、色调的鲜艳丰富和人物的通透所吸引。你可能万万想不到,这位艺术家是美国艺术界的常青树,从上世纪50年代至今,已经创作了近70年,风格基本没有大的变化或者转向,而且目前仍然往返于纽约和缅因州,笔耕不辍地画着。

 

在展览的开场,二楼入口处大屏幕上,身穿新百伦、牛仔裤和Polo衫的亚历克斯·卡茨向中国观众介绍他的作品,并且专门讲道:“你们应该会喜欢,因为我的作画方法与中国的书法用笔很相近。”

 

在展览的三楼处的暗房里,《亚历克斯·卡茨:五小时》影像作品记录了亚历克斯·卡茨绘画《1月3日》的过程,精缩进21分33秒的视频,可以清楚地看到一幅作品转移到大尺幅的最后过程。

 

在油画布的底上,亚历克斯·卡茨用大笔刷蘸取提前调配好的颜料,在画布背景上快速地绘画,先画背景——灰色之上灰黑色的树干、枝杈,最后是画面中间的人物艾达——他的夫人,也是他的缪斯和模特——的上半身肖像。在这里,艺术家改用了其他型号的画笔,分别对眼睛、面部和头部装饰进行描绘,最后补充衣服上的花纹和帽子的边缘线。时不时对照小幅进行检查,在红色的唇部和紫色的帽子即将结束之时,一抹口红给女人带来了生机,紫色给画面添上了灵魂。

 

亚历克斯·卡茨对色彩的搭配和构图经过了深思熟虑,并通过小幅画稿进行了落实,但是在巨幅尺寸上落笔时,并没有丝毫犹豫,这得益于艺术家的手势习惯——几十年的经验和风格。从这个角度,确实与中国的毛笔书写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展览比较可惜的是只展出了亚历克斯·卡茨近十年来的主要作品,并不能诠释艺术家漫长的艺术生涯,但是已经可以做出最为当下的概括:提纯,可以是亚历克斯·卡茨的一个特点,而且越来越明显。他的自画像简单概括,毫不迟疑,而且毫无疑问,效果引人瞩目。

 

关于亚历克斯·卡茨,可以轻易地联想到比如朱利安·奥佩的极简肖像,以及大卫·霍克尼画作的色彩亮度,人物的剪裁和视角,也可以联想到广告摄影和电影构图,后者让亚历克斯·卡茨与波普等“流行艺术”联系上。但实际上,亚历克斯·卡茨的资历要老得多,用他的话说,他是波普艺术的先驱。如果汤姆·韦塞尔曼和安迪·沃霍尔没有看到他的作品,也不会出现后来的那些风格。

 

亚历克斯·卡茨出生于1927年,中学毕业后加入海军。1946年考入了库伯联盟学院,这是一所美国顶尖的精英艺术院校,亚历克斯也没有想到自己可以进入。在学校期间,他告诉自己要画得比其他人都好,于是严格地按照学院的方法来训练自己。比如,他曾经用三年时间一直在画速写,先用铅笔,再用水笔,从不停歇。

 

1949年从库伯毕业后,亚历克斯·卡茨获得了一个缅因州的斯考希根绘画雕塑学校的夏季奖学金,于是进入缅因州开始在户外绘画。这里成为他后来每年夏季度过三个月时间的地方。

 

学校期间艺术界的大牛,还是属于毕加索、马蒂斯、马奈、塞尚,野兽派非常流行,亚历克斯也创作了受其影响的作品。

 

但是很快,在接触到户外绘画之后,亚历克斯发展了自己的画法,引入了鲜艳的颜色,画了大量的风景画。他的想法是,既不要遵循传统的现实主义画法,也不想走入包豪斯的抽象理性,他想画出自己所看到的,既非纯粹的现实,也非完全的表现。

 

1957年遇到艾达是他艺术生涯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此后他画了《穿黑衣的艾达》,可以看出画法与今天并不相同。从此时起,他开始重点画周围人的肖像:朋友、策展人、诗人、亲人,大部分是纽约的文艺界人士,之后又扩展到舞蹈家、时尚界人士,从小幅开始慢慢画大尺幅,然后挑战社会背景下的人群。

 

科班出身的亚历克斯一方面对自己的想法逐步清晰坚定,这花了大概十年时间;另一方面,他非常清楚知道彼时艺术圈开始流行以波洛克和德库宁为首的抽象表现主义风格,这与他的风格大相径庭,“不再是潮流”。按他说的,他已经脱离了艺术圈主流,而是从文学和舞蹈汲取营养,他与舞蹈家保罗·泰勒合作很多年,为其设计舞台和服装。在艺术家生涯最早15年,只有朋友购买他的画作。

 

对于自己的作品,亚历克斯追溯到奈费尔提蒂王后雕像、戈雅、马奈和马蒂斯,它们都属于西方艺术传统。亚历克斯比较看重绘画作品的想象空间、笔刷语言、色彩表现,对于之后艺术界大行其道的观念艺术和极简艺术,他不是拥趸,“我的作品不是仅仅一个想法,所有都是体力活”。

 

上世纪60年代起,亚历克斯开始参考最新的流行元素——电影、广告牌等取景方法,并且因为失败的绘画而起,研究出了剪贴画。最早将人物轮廓从背景中剪下来,贴在墙上,后来贴在木板上,此后发展成一种平面化的装置画和雕塑。他的人物肖像也明显更加走向平面化,人物往往没有表情,但是却干净剔透,不严肃,不悲伤。这一方面,他解释最早影响来自马蒂斯的剪贴画、日本版画等的方法。

 

在《亚历克斯·卡茨:五小时》中,也可以看出亚历克斯的画作与广告画的区别,色调更加细腻柔和,笔触更加即兴和快速。当然,亚历克斯的作品效果是带有装饰性的,他也并不拒绝跟时尚芭莎或者公共空间合作。相反,他的作品在公共空间和大众媒体上的表现,可谓让人眼前一亮,轻松但富含内涵,让人愉悦同时又不轻佻。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亚历克斯开始重新挑战风景画。在风景画上,无法逾越的大师非常多,比如莫奈。但是亚历克斯也并不打算去做传统的风景绘画,而是继续即时效果,捕捉当时的色调氛围。在色彩上准确的把握,也体现在他的城市夜景画。

 

与艺术圈逆行了大半辈子,在最近几年,亚历克斯的作品展览和售卖都有高度增长,他又重新回到了“潮流”。在展厅里有一句他的话是:“在我面前的才是最有趣的。”其实这句话的背景,是在谈论绘画的历史谱系上所提到的,也就是说,对于亚历克斯来说,追随绘画史谱系的创作不是他的目标。有人说他的画简单到枯燥,但是之后又改口,指出因为要画到这么多,并且这么久,其实非常难。

 

 

 

而对于观众来说,其实艺术谱系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观看时的感受。亚历克斯的作品,无疑让人不自觉注目,宛如一股治愈力量,在夏天振奋热爱生活的我们。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同曦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同曦艺术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