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协主席范迪安建议加快设立艺术学“专业博士”学位

时间:2021-03-08    来源: 澎湃新闻    作者: 澎湃新闻

摘要: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从中国美术家协会(以下简称“中国美协”)方面获悉,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协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带来了“关于加强高层次艺术专业人才培养的提案”。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从中国美术家协会(以下简称“中国美协”)方面获悉,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协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带来了“关于加强高层次艺术专业人才培养的提案”。

 

在范迪安看来,这些年,各艺术院校努力坚持立德树人根本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从深化学科内涵、研究课题遴选、硕博士导师队伍建设、建立研学产机制等方面采取了一定措施,探索了新时代高层次艺术专业人才培养新的路径。但是,从繁荣文艺创作、建设文化强国的目标要求看,还需要提高加快培养高层次艺术专业人才的紧迫感,需要深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因此,他提出建议:

 

1.加快设立艺术学“专业博士”学位,培养“创作型”高层次艺术人才。目前艺术院校仅设立学术博士学位,主要培养艺术学理论专业的博士。此举虽然提高了“学术型”博士生培养的水平,推动了我国艺术教育中艺术学理论研究的拓展与深化,但一批具有优秀创作能力的实践型人才或碍于学位属性,无法获得高层次教育,或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将主要精力用于论文写作,不能精进创作实践,在教学组织上难以精准施策,研究生教育评价上也难以精准衡量。从这些年的教学积累看,在高等艺术院校设立“专业博士”学位的条件已初步具备,应按照中央“稳步扩大专业学位研究生规模”的精神加快落实。

 

2.实施“硕‑博”学位连读,加强创作型艺术专业人才培养。创作型人才的培养,需要长期磨砺艺术技能功力,积累创作经验,形成相对成熟的艺术创作方法论。不少作品从构思到完成需要长时间的精练和打磨,作为人才的培养因此需要“长时段”的教学与实践,为此应拓宽“硕‑博”连读口径,完善贯通“硕‑博”学位的机制。目前,各高等艺术院校大部分学科和专业已设立“专业硕士”学位,具备贯通的条件。

 

 

 

3.强化“分类指导”原则,建立高层次艺术人才全程培养机制。在人才选拔上实行“申请-审核制”,加大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察和面试比重,由“知识水平测试”向“综合研究素质与创造能力考察”转变;在教学中加强创作实践,围绕重大主题、艺术课题、艺术方法论等,着力培养学生的创作性思维和艺术创作能力;在教育教学评估中突出对学生艺术思想、深入生活、解决重大问题等方面的考评。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同曦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同曦艺术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