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山水画的“高光时刻”:聊聊北宋山水画中的自然观

时间:2021-06-09    来源:网易艺术    作者:网易艺术

摘要:北宋是中国历史上承前启后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传统山水画的“高光时刻”。因为受到北宋政治经济环境的影响,这一时期书画作品的发展空前繁荣,各类名家层出不穷,山水画、风情画与人文画紧密相连,作品的应用技法与形式的呈现也日趋多样化。北宋山水画重视自然,对目中山水细致勾勒、层层渲染,展现出雄浑壮阔、意境高远与凝重恬静的崇高艺术之美,其中也蕴含了独具特色的自然观。
北宋是中国历史上承前启后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传统山水画的“高光时刻”。因为受到北宋政治经济环境的影响,这一时期书画作品的发展空前繁荣,各类名家层出不穷,山水画、风情画与人文画紧密相连,作品的应用技法与形式的呈现也日趋多样化。北宋山水画重视自然,对目中山水细致勾勒、层层渲染,展现出雄浑壮阔、意境高远与凝重恬静的崇高艺术之美,其中也蕴含了独具特色的自然观。


天人合一,道法自然


1.身临其境,与山水对话


老子在《道德经》中有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一直存在着“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审美观点,“山水情怀”同样也组成了士大夫生命存在的特殊方式和逃避世俗的诗意空间,文人、士大夫与山水自然的关系,也常常达到“物中有我,物我一体”的人生境界,从而创造出物我泯一、心物交融的绝美画境。



要想把自然界中变换无常的奇异山水多角度、全方位地展现出来,画家就必定要将自己融入山水,置身于自然。就像作为北宋山水画三大家之一的范宽认为,前人经典画作与其中展现于世的精湛绘画技法,大都是源自真实的山水景物。于是,他便深入到终南、太华一带的山岭中,对自然景物进行深入的游览、考察与体会,最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现存于台北的《溪山行旅图》便是范宽之作,垂直如云的山峰、澄澈如练的瀑布、乱草堆积的土丘、树后隐现的阁楼、汩汩流淌的清泉,这一切都是他所创造的,在其雄浑的笔墨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2.情感的全部倾注


画山水,不论画幅大小,都必须倾注全部精神,以达到“天人合一”的效果。正如郭熙在《林泉高致集》中所言:“凡一景之画,不以大小多少,必须注静以一之,不精则神不专。”
以郭熙的“林泉之志”为代表,他是自李成之后,推动中国山水画的创作走向更加细腻真实变化境界的人,并不断赋予山水画以强烈的感情色彩。出身布衣的他喜好道学、爱游历,工画山水,师法李成,又有独到见解,自成一家,这也得益于他对自然景物、四时山水的独特体味。
真实生动的描绘、远近相宜的布景,源于郭熙对大自然细致入微的观察与其情感倾注。他云游山水,融于自然,深刻体味到“春山淡冶如笑,夏山苍翠如滴,秋山明净如妆,冬山惨淡如睡”的四时之景,将自身对于自然、世界和宇宙的思考融入到山水画中,创造出极其丰富优美的动人意境。


精致浪漫,卓尔不群


1.雄秀兼美,万物有灵


北宋时期政治经济的相对繁荣,为文化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文人画家崇尚山林寂静、泉石啸傲、渔樵归隐、亦游亦居,追求雅致的精神生活,于山水中探寻性灵。


北宋时期画家们笔下的山水,有的“气象萧疏,烟林清旷”,有的“峰峦深厚,势伏雄强”,不论是雄壮还是秀美,其中都显露出草木山水的灵性。


许道宁的《关山密雪图》生动展现了深山春雪过后的景色。画的上部雪山巍峨,整幅画卷的上半部分被高大的山体所掩盖,起伏雄壮的山峰之上树木茂密,作者运笔凝重有力,展现出刚劲雄厚之势;而王诜的《渔村小雪图》则是描写初冬雪后的渔村生活,为表现细微处雪后的阳光,他以水墨为主,于树头苇上微染金粉,雪山留空白底,俨然一幅清丽秀美的雪后渔村图。


北宋山水画中有长松巨木、断崖清溪、峰峦迭起、云烟幻灭,这一切的景致,经过画家妙手所绘,不下堂筵,便可坐看云起,望穷泉壑,听幽谷猿哀鸟啼,依稀在耳,看山光水色,荡漾夺目,感受万物之灵性。


2.山水皆是情


北宋诗人王观在诗中写道:“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王观眼中的山水,和自己一样,有着离别的伤感,泪眼朦胧,庐陵郡太守欧阳修也曾道:“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在欧阳修看来,在山水之间体味到的乐趣与快感,要在心中领会,寄托在喝酒上。同样画家笔下流淌的一山一水亦有情。


苏轼《书王定国所藏烟江叠嶂图》曾道:“江上愁心千叠山,浮空翠积如云烟。”江上的山峰重叠,仿佛有无尽的哀愁,亦能唤起观画人缠绕的愁绪。文人本就多情,在见到这千姿百态、意境高远的山水之时,又怎能不认为山的每一座险峰、水的每一道波纹都在向自己传递情感的讯息,从而唤起自己无端的悲喜呢?


理学助成经典


1.“外师造化”,重构山水


理学本是宋朝王室为巩固政权的产物,却最终演化成为中国思想文化史上不可泯灭的经典,并在一定程度上通过北宋的山水画作品展现在世人面前。


北宋的山水画家们在关注自然形态的同时,其自然精神的价值取向也从“物理”的层面逐渐转移到“精神”的层面,从而达到了客观自然的再现到主观精神的表现的统一。画家在描绘大自然山水的过程中,将山水画看作是可视可读的,是在笔墨宣纸中依旧存在的真实之物,其气息、气韵也是能够真切感受到的,但却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


北宋山水画家作画时重理法,这就和理学上的“重理”是一致的。理学家重视“格物致之”、“穷理尽性”、“观物察己”等思想观念,十分强调对自然山水画的细致观察与探索,从而达到提高画作表现的真实性和深刻性,这也是山水画家在塑造自然景观的过程中进行四方云游并探本不断求源的原因之一。


2.以物度理,以理度性


在探索人的心智精神的表现上和技法的不断继承发展、更新塑造中,北宋山水画家们也比历代画家更加具有开拓精神。例如,从北宋代山水画范宽的《溪山引旅图》等世人皆知晓经典名作中,我们能够看出,中国北宋山水画精神理念的宝贵之处以及它所蕴含的思辩性,不仅仅是艺术家主观感受的自然景观,而是处处以物度理、以理度性,乃至以景度情。


我的山水我做主


北宋山水画主要继承了五代以来以荆浩、关仝为代表的北方画派特征,着重描摹黄河一带的山水形象特征。北宋中后期以来,许多山水画家都曾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李成等人的影响,这一时期山水画虽然注重写实,但画家仍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了塑造,展现出了抒情诗意与文人情调。


1.“小景山水”


北宋画家赵令穰的“小景山水”,以引人入胜的幽情美趣、水边沙岸的小景见长。赵令穰的画作清丽高雅、看罢令人心旷神怡。他的《湖庄清夏》、《春江烟雨》等图,多数表现江村集雁,有着悠远的意境与诗意的象征,“小景山水”在北宋全景式山水画之外又别开新境、别具一格,是北宋山水画发展到后期的一又鲜明特色。


赵令穰所作之画,画面所呈现的和平深远的基调,在一定程度上开创了一种全新的画风,画家一般对现实的感官很敏锐,他们能够将自然景物捕捉后以典雅之笔画出,为后人所称叹。例如他描绘夏天南方暮霭笼罩情景的画作《湖庄清夏图》,此图画风景致,笔墨柔润,生动地展现了湖边柳岸幽居的情趣,池塘中荷叶满布,湖岸边烟树迷离、花落古道,静谧清幽、景色迷人,将作者的创造性表现得淋漓尽致。


2.“米氏云山”


米芾父子的作品,大多描绘烟云朦胧掩映中的山川景色,其精妙之处在于“见笔见墨”的写意画法,称为“墨戏”,是北宋时期山水画变革创新的主要形式之一。米氏云山常常以“落茄”表现江南烟雨朦胧中的山水景色,满城细雨,触目诗画,充分表现了文人与士大夫的审美情趣,其风格与北宋初期流行的李成、范宽画作中的雄峻山川大有不同。


米氏以前,山川景物大都通过精妙传神的写实画笔呈现,而米氏父子则运用简笔淡墨来展现烟雨朦胧的意境。这一新式画风不仅在水墨山水画创作技巧上有所突破,为北宋山水画的发展开辟新道路,也是北宋时期山水画中自然观的又一体现。


总结


落笔应风雨,山水亦有情。北宋山水画在中国山水画的发展过程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北宋山水画内涵丰富、十分注重作品的写实性与人文精神的呈现,画家们强调师法自然,游历壮阔山河,反复观察体会景色中的意境,真正做到“情”与“景”的融合。北宋山水画中“天人合一”的道家观念的隐含,泼墨山水中“万物有情”的思维渗透,以及理学的深刻影响,都推动了画家对前人经验的总结与个性化的再创,为北宋山水画的发展推波助澜,使其蕴含深刻的内涵与独具特色的自然观。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同曦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同曦艺术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