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纳斯·博格特:不玩音乐的艺术家,不是个好作者

时间:2021-08-17    来源: 99艺术网    作者: 99艺术网

摘要:艺术家在创作的时候最喜欢做的事情是什么?抽烟、喝茶、听相声?……忽略各种奇奇怪怪的爱好,估计听音乐差不多能挤进TOP 5。基于由人的内心感动而触发的创作,音乐、文学、艺术似乎从一开始就是密不可分的三位一体式的存在。这也难怪很多艺术家的作品中具有音乐的律动感;很多文学家的作品中具有绘画感。
艺术家在创作的时候最喜欢做的事情是什么?抽烟、喝茶、听相声?……忽略各种奇奇怪怪的爱好,估计听音乐差不多能挤进TOP 5。基于由人的内心感动而触发的创作,音乐、文学、艺术似乎从一开始就是密不可分的三位一体式的存在。这也难怪很多艺术家的作品中具有音乐的律动感;很多文学家的作品中具有绘画感。


历史中,将音乐引入绘画的艺术家不胜枚举,比如蒙德里安、康定斯基、保罗·克利 ;懂音乐的艺术家,那就更加不计其数了;而不仅懂音乐、在将音乐元素与艺术创作结合的同时,还玩音乐的艺术家,似乎就有些稀缺了。可以说,德国具象派大师乔纳斯·博格特就是这样的稀缺分子。


父亲是个奇怪的作曲家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乔纳斯·博格特的作品,你会想到什么?感官炸裂、魔幻、戏剧性、怪异、死亡、宗教、隐晦……没错,即便你没有见过乔纳斯的作品,单是通过这些词就能知道他的作品在观感和心理上都是富有冲击力的。


乔纳斯·博格特(Jonas Burgert)于1969年出生于德国柏林。他对音乐的兴趣来源于他的父亲。博格特的父亲汉斯·约阿希姆·博格特(Hans Joachim Burgert)是一位作曲家,也是德国战后实验音乐界的活跃分子。


父子俩的关系印证了中国的一句老话:长江后浪推前浪。博格特的父亲远不如儿子有名。但没有名气并不代表没有作为。他以开创性和创新性的方式使用古典乐器,并自己录制作品。


作为一个有着时代精神的作曲家,想要让古典音乐老树发新芽的念头始终萦绕在老博格特的心头。博格特在回忆父亲时提到,老博格特总是在他隔壁的房间里搞一些奇奇怪怪的音乐,“那些声音像是从文字和汽车里发出来的。我不知道他的这种尝试算不算是一种对古典音乐的革命。”


虽然很少有人知道约阿希姆·博格特是谁,他的音乐也没能革了古典音乐的命。但这并不影响他那既是儿子又是知音的博格特对他的肯定,“正因为他的音乐很怪,所以我很喜欢,它们能够打开你的思维。”


人类文明之所以能够发展,很大程度源于有人提出问题,并进行变革性的实践。超越时代的实验性音乐在年轻的博格特心里种下了一颗小小的种子,也给他提出了一个问题——在一个人所处的时代中,如何创造具有当代性的东西。绘画为博格特解答这个问题提供了一条路径。


狂欢下的末日情节


在当代艺术多样化的表现形式下,架上绘画往往被归于传统和守旧的范畴。20世纪90年代的前卫浪潮之后,受到过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模式影响的德国,在具象绘画上得到了新的发展,画面上呈现出了写实的倾向,并带有强烈的剧场感。这些德国画家一方面继承了前辈们的写实传统和表现主义的精神;另一方面在形式感和叙事性方面进行了更为深刻的探索。博格特便是在这一学术背景下成长起来的一代德国艺术家。


博格特被称为当代具象派大师,他的作品通常尺幅巨大,且富有剧场感。博格特的绘画充满着怪诞的矛盾性,似人非人的生物常常出现在画面中,他们看似身处热闹的聚会,但又各自孤立地存在;有如梦幻游乐场的乐园,实则更像是杂乱无章的垃圾场……


在色彩斑斓的狂欢式图景下,隐含的是艺术家对于死亡、黑暗、意识、精神的思考。“对我而言,展示存在的东西没意思,展现‘画外之意’才有趣。我试着了解周围的人背后有什么,表象的背后是什么。”博格特说。


作为欧洲当代具象绘画发展脉络上的代表,博格特在绘画的当代性上不断地做着实践。他运用电影中的蒙太奇手法,打破了绘画中时间和空间的叙事逻辑,对毫无关联的人与物进行重新组合与拼贴,形成了具有超现实意味的图像特征。同时,博格特借助绘画对精神和价值进行批判,质疑了繁荣表象之下的犹如末日般的社会氛围与文化结构。


博格特的作品,并不是完全与古典绘画无关。从构图的复杂性、画面传递出的怪诞与野蛮的气质来说,都能隐约看到博斯与勃鲁盖尔的影子。基于古典,但又超越古典,博格特似乎与父亲约阿希姆要在古典音乐上进行创新有着相似的路径。


对于从父辈开始就不走寻常路的博格特来说,音乐对他的影响似乎是非常具体的。跟很多艺术家一样,他在工作的时候也喜欢听音乐,但他所听的音乐却有些另类,“工作的时候,我无法听好音乐,但是却能听‘坏’音乐——那些从角落里发出的非常非常微小的声音,我确实曾经听到过,但又不知道什么时候听到过。”


博格特表示,当他思考那些具有抽象性质的色彩,或者与别的画家谈话时,也常常会使用音乐中的语言。那些来自父亲的奇奇怪怪的音乐,以及用音乐思维进行绘画语言的探索,使得若干年后,博格特觉得要跟父亲一起做点事情,即便父亲已经离世了。


2014年,博格特将他的过去与他当下在柏林的生活和工作联系起来,发行了一张名为“时间之后”(zeit später)的黑胶唱片。在发行版中,与前卫电子制作人和 DJ rRoxymore合作,对博格特已故的父亲、作曲家汉斯·约阿希姆·博格特具有突破性的实验古典音乐进行了混音。这张唱片收录了老博格特 9 分钟的“赞美诗 XXI”,以及rRoxymore 对这些实验音乐的“重新解释”。同时,博格特还为这张限量版唱片手绘了封面,限量发行 100 份手绘副本。每套唱片的封面都是独一无二的,分别展示了完整封面图像的百分之一。每个副本还包括了整幅画的版画,并由艺术家亲笔签名和编号。


在封面绘画作品的创作过程中,博格特提到:“我想呈现布满脏兮兮的小东西的场景,就像从一只大鸟的视角俯视地面的效果。”而这种效果最终以杂乱的老旧地板、切断画面的废弃铁轨和散落无序的警戒线所构成。地板将画面分割成了100份,每一份都是一个独立的绘画空间。博格特用这种方式来实现一种分形结构,“我希望让每一个单独的部分里都包含着整个画面的信息。”将这一百张唱片放置在一起,构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也可以说,这是博格特对于核心身份断裂担忧的进一步体现,他将其描述为“人与自己镜像之间的斗争”。


一个橘色皮肤的可以被称为人类的生物趴在地板上,无法得知他的情绪,甚至生死。在这个戏剧舞台上,“它”就像地上的杂物一样,仅仅是过去、现在与未来交叠下的地板上的一片污渍和痕迹而已。


博格特为唱片所绘制的这件作品与其父的音乐有着高度吻合的气质。魔幻、虚无、矛盾中透着诡异与宗教式的宏大和神秘——两位博格特似乎都在从个人的经验去表现一种在特定历史时期中的集体状态。


在历史中,柏林是一个具有创造性的现代城市。开放的思维与日耳曼人深入骨髓的学术与哲学理想,让这个城市在19世纪末就开始了对前卫思潮的追逐。“20世纪的柏林有很多奇怪的现象,听我奶奶说,他们那时候就有人裸体去参加聚会。”博格特说,“但是我们不想回到任何一个朝代。在当代社会中,我们如何变革,如何体现现代?我们要去哪儿?该怎么走?”博格特提出的问题,似乎也是绝大多数当代艺术家所共同面对的问题。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同曦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同曦艺术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