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振铎谢稚柳等捐出国宝知多少?上博展出“高山景行”

时间:2021-09-28    来源: 澎湃新闻    作者: 澎湃新闻

摘要:“高山景行——上海博物馆受赠文物展”今天(9月27日)起在上海博物馆开幕,展览甄选145件/组馆藏珍品,包括郑振铎捐赠的汉代人物画像砖,张珩捐赠的唐永徽六年李世延母冯氏等造像,沈同樾、顾榴等人捐赠的元代华祖立《玄门十子图卷》,潘达于捐赠的明代马守真《设色花卉卷》等。
博物馆接受社会捐赠是其丰富和完善馆藏不可或缺的渠道之一。早在上世纪50年代初,上海博物馆尚未成立之前,就已经有收藏家陆续捐赠文物,其中既有以胡惠春、潘达于、谭敬、沈同樾为代表的收藏家,也有包括郑振铎、徐森玉、吴仲超、谢稚柳、陈植等早期文博事业开创者。


澎湃新闻获悉,“高山景行——上海博物馆受赠文物展”今天(9月27日)起在上海博物馆开幕,展览甄选145件/组馆藏珍品,包括郑振铎捐赠的汉代人物画像砖,张珩捐赠的唐永徽六年李世延母冯氏等造像,沈同樾、顾榴等人捐赠的元代华祖立《玄门十子图卷》,潘达于捐赠的明代马守真《设色花卉卷》等。


上海博物馆馆长杨志刚在展出现场表示,上海博物馆能在短时间内建成,并较快完成了自己的收藏、展览和研究体系,当时杨宽先生(上海博物馆第一任主持工作的副馆长)就指出很大部分“要归功于收藏家的支援”,这种支援包括了友情转让和无偿捐赠。


杨志刚说,保护文物,传承文物,由一人一家的赏鉴,到慨然捐诸公立收藏机构,当文物从私人收藏空间进入到公众视域,它便由赏玩的功用中升华出来,具备了传承文明的意义。“希望今后能和更多捐赠者一起,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文物博物馆事业发展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同曦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同曦艺术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