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迪安:以天府艺术公园为“体”,以成都双年展为“用”

时间:2021-11-02    来源: 99艺术网    作者: 99艺术网

摘要:11月7日,“超融体——2021成都双年展”将在天府艺术公园面向公众开放。天府艺术公园位于成都市金牛区北三环路外侧,是2018年成都提出建设“公园城市”之后,第二座以“天府”为名的、占地面积超过3000亩的城市公园。
11月7日,“超融体——2021成都双年展”将在天府艺术公园面向公众开放。天府艺术公园位于成都市金牛区北三环路外侧,是2018年成都提出建设“公园城市”之后,第二座以“天府”为名的、占地面积超过3000亩的城市公园。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成都时提出“突出公园城市特点,把生态价值考虑进去”,“公园城市”的理念就此诞生。对于2021成都双年展来说,这同样也是本次展览想要展现给成都市民的重要元素。近日,天府艺术公园专栏特别策划【城市论坛】特邀嘉宾,本次双年展总策展人、中国美协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接受邀请,谈一谈他眼中的“公园城市”,以及本次成都双年展在这方面做出的尝试和努力。


问:艺术公园之于一座城市有哪些价值?


范迪安:未来城市发展是当下全球关注并探讨的重要课题,而“公园城市”则是探索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成都以公园城市为建设定位,体现了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理念。公园城市以营造“城在园中,城园互融”的城市空间形态为目标,以生态价值为引领,需要以公园的绿色生态来营造城市的生态环境,构筑城市生产生活的新格局。将艺术置入自然景观,用艺术定义公园,打造艺术公园,在公园的自然形态基础上,融入艺术和人文气息,有助于增加城市的审美韵味和城市景观的视觉品质,从而提升城市的文化品味,满足公众的精神诉求。因此,艺术公园的建设,体现了绿水青山的生态价值与诗意栖居的美学价值的完美结合,为城市增添丰富的文化内涵,对于塑造现代城市新景观具有重要意义,展现了艺术与城市发展交融并茂的大美格局。


问:天府艺术公园为“体”,成都双年展为“用”,二者如何相互赋能?


范迪安:天府艺术公园是成都公园城市景观建设中的一个崭新亮点。它整体环境的高品质、多维的空间形态、独特的人文艺术氛围,尤其是天府美术馆与当代艺术馆的功能定位与布局,为艺术作品的汇集与展示提供了新的平台,它成为一个集生态性、景观性、功能性和文化性为一体的揽胜画卷,构筑了未来公园新形态,是全国城市文化建设中的新亮点。


2021成都双年展的举办,将赋予天府艺术公园一个华丽亮相的契机。展览将呈现来自全球不同国家和地区艺术领域的最新创作成果,特别是将展示中国各地的艺术创新成果,反映中国艺术的当前面貌,为社会美育提供了一个新的空间。成都具有独特鲜明的城市魅力,老城与新区共建、悠闲与进取并存、传统与潮流交织、本土与国际相融,呈现出包罗万象的文化样态,是一个可游可居的城市。双年展将为成都人民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构筑社会美育的家园。以天府艺术公园作为“体”,以成都双年展为“用”,简言之就是公园为体,展览为用,但这个“用”是满足高品质生活需求的文化之用、审美之用。艺术作品与美术馆建筑及整体环境交相呼应,相互赋能,将为成都的城市发展注入活力和创造力。


问:大型艺术展览的策划如何与本土城市产生关联?


范迪安:大型艺术展览通常以双年展/三年展的模式举办,一场双年展,可以重新点亮一座城市。双年展作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展览模式,以城市为主体举办,具有开放性、学术性、国际化的特点,是展现国际艺术最新成果和发展特征的艺术交流平台,是城市发展的助推器,可以激发城市活力,提升城市文化形象,提高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大型展览不仅为城市居民提供艺术欣赏的机会,更可以提高审美和文化接受力,以及文化消费的整体水平,从这个角度上看,双年展对优化城市生活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结合全球艺术发展的新特征以及展览策划的本土思考,在展览策划的主题与内容取向上,要更多地将策划的视野、策划的理念放到最新的艺术动向、现象与特征上,通过展览现场连通艺术创作现场,使得展览的现场和时代的现场、社会生活的现场建立更加通畅的联系。成都地处中国西南地区,有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也有活跃的当代文化创造,在中国美术界涌现出不少艺术名家,双年展在注重当代艺术新形式和新动向的同时,也要观照本土艺术的创作,展示中国多样态艺术共生的发展进程。


城市化需要人文的关怀,需要理性的反思,需要适时的调整,更需要走向未来。2021成都双年展正是中国城市化进程中一次对“公园城市”的重要思考与实践,它将为成都增添一抹亮色,更将为全国提供一个杰出的范本。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同曦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同曦艺术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