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与未来”雅昌圆桌会议——王玉良:我看水墨与未来

时间:2022-06-22    来源: 雅昌艺术网    作者: 雅昌发布

摘要:在视界中,中国水墨是特殊的存在,而且自成系统,传之久远。作为视觉文化形态,其辨识度明晰豁然,风标独立。在世界文化史上少有人置诘。

但百年以来,由政治及科学文化的各种思潮涌入,使处于“亘古未有之巨变”的压力下,中国传统艺术自然也渐融入了有关艺术现代性转化的世界大潮。

无论主动与被动,中国艺术也必然会在这种世界性的历史潮流中历经淘洗,这亦是历史的现实。

开放性的中国民族艺术的精华,在今天虚拟数字时代中的生存发展,亦需要与时俱进、与世相适。虚拟视觉的效果意味着艺术语言与媒介的扩散、衍化、异化……总之,不会休止。

艺术的视觉方式与空间认知的转化,导致艺术语言与媒介的外延,是时代演化的铁律,而艺术语言在历史中的演变规律,往往也是悖论的难题。

从构造逻辑上看,物质化的视觉实体的遡源是有限的,而精神与视觉观念的追索是无穷的。物质和科技发展到相应的阶段、神性的启发性的作用就必然显现出来,进入精神的高度,艺术是人类精神发展的必然,也是这种精神发展的外显,它使得不可见的精神变得可见。

艺术家是分类不同的空间创造者和经营者。必须承认现代科技和数字媒体更适合于公共艺术家,科技的综合应用使其创造实践行为如虎添翼、锦上添花。

而进行独立性创作的艺术家们、如我们讨论的“水墨与未来”者则更侧重于独立的心源的追求,关注点往往在艺术的形式规律和艺术语言的个性思考与创造。相应的技术、材料的研用也可为其主旨提供了新的空间。但现代社会的整体趋向是艺术的普世化,实用主义的同时伴随着精神的流失,这是每位艺术家应重视的隐患。

​王玉良,1949年生于山东烟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画学会理事

,庞薰琹艺术研究会副主任,清华大学张仃艺术研究中心副主任,清华大学吴冠中艺术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央国家机关美术家协会艺术顾问。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同曦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同曦艺术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