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何香凝美术馆看金陵绘画四百年 古典与当代的对话

时间:2022-08-05    来源: 雅昌艺术网    作者: 雅昌原创专稿

摘要:由南京博物院、何香凝美术馆联合主办的“从董其昌到傅抱石——金陵绘画四百年特展”正在何香凝美术馆展出,展出南京博物院藏明清及近现代作品77件(套),合共约180幅作品,展品涵盖一级、二级的古代艺术精品,展出从16世纪董其昌、龚贤、樊圻、蔡泽、高岑到近现代名家傅抱石、钱松喦等近五十位画家的作品,呈现出金陵地域绵延数百年的画史图卷。


何以从董其昌到傅抱石?

策展人易东华介绍,本次展览延续了近两年的区域画史研究系列。2020年、2021年,何香凝美术馆与南京博物院共同举办了“家在娄水边——从‘四王’到近代娄东专题展”及“领异标新——‘扬州八怪’与扬州三百年绘画特展”,系统梳理了“娄东画派”、扬州地域绘画的整体面貌。

与以往金陵画派呈现以清代为主不同,本次展览时间一直追溯至晚明。

“2020年的‘家在娄水边’聚焦的是太仓地区,挑选作品和艺术家群体大多跟太仓四王有关;而去年的‘扬州三百年绘画特展’则是以扬州八怪为核心展开,扬州是他们生活、工作的聚集地。本次展览在选择艺术家时从时间和地域两个线索进行考量。时间线索之所以追溯到晚明,是因为清代很多艺术家都跟明代有关联,有不少艺术家经历了明清两个时代。以董其昌为源头进行梳理,他在南京为官多年,与南京画坛关系密切;与以往展览不同,本次展览考虑到南京与新金陵画派在近代中国美术史上的位置,就将金陵画派与新金陵画派进行并置、对照。”

展览分为“金陵前贤”“金陵八家”“金陵别样”“金陵余绪”“其命维新”五个单元。名品众多,既有16-17世纪金陵画坛盛貌及代表性佳作,也有新时代中国画创作 “现代图式与绘画语言”的探索。

 


金陵绘画四百年

本次展览规模宏大,占据了何香凝美术馆的8个展厅,每个展厅各有看点。

在第一个展厅展出了三件极为珍贵的长卷:董其昌的《山水图卷》、郭存仁的《金陵八景图》以及吴彬的《岷江揽胜图卷》。其中,《山水图卷》有序流传400多年,众多题跋者包括杨文骢、万寿祺、顾大申、高士奇、张照、吴云、吴大澂、黄起凤、吴湖帆、徐邦达、谭泽闿、张珩、赵叔儒、吴华源、张大千等十余人;《金陵八景图》中描绘的金陵八景,不同于以前一般想象性的山水和意象性的山水;吴彬因《十面灵璧》拍出天价逐渐为更多人所知,本次展出的《岷江揽胜图卷》完整描绘了四川闽江,图式与大家熟悉的《清明上河图》极为相似。此次将其几乎完全展开,可以看到其中丰富的人物、具体的社会情境等等细节。

在第七展厅展出的龚贤长卷《千岩万壑图卷》长达接近10米,用12米的大通柜进行展示,观众可以细细地移步换影地看,感受雄伟河山带来的厚实感和崇高感。

第八展厅展示了以傅抱石为首的“新金陵画派,展出的傅抱石的六件作品,分别代表了傅抱石在山水画、人物画和新中国画三个方面的创作成就。


易东华建议观众可以多次观看,每一次都会有新的收获。从“金陵画派”到“新金陵画派”,透过画面可以清晰感受到时代变迁。

“从画史层面来说,并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金陵画派,我们今天所说的‘金陵画派’只是一个区域性名词,用来描述在这个区域生活的艺术家呈现出的艺术面貌。明末清初到清代这几百年,中国绘画史的面貌最为复杂,牵涉区域众多,包括太仓娄东、扬州地区、金陵地区、岭南地区和北京地区,这些地区一起构成了清代的整体绘画史,流派丰富。而南京地区的艺术家们受到影响众多,不仅有松江吴门还受到了浙派的影响,还在区域诞生了龚贤这样特殊的艺术风貌。即使是金陵八家,也没有构成娄东画派那种明显传承。同样,‘新金陵画派’虽然存在某种画风的接近,也很难说其是一个真正的画派,因为每一位艺术家都有自己的面貌,基于二万三千里的写生和在中国美术馆所做的整体性汇报展览,呈现出这批艺术家在表现社会和时代精神的探索趋势,与当时的长安画派、岭南画派等等流派构成了当时中国画在现代图式与绘画语言方面探索的整体面貌。透过画面去看时代变迁,感受会非常明显。”


古典与现代的对话

金陵是江南十四郡之首,是明代的南方政治中心,经历了明末清初的朝代更替之后,城市的印象似乎从原先的政治中心转换为令人不忍思忆的“景观城市”。地理空间留存下来的文物、故事,乃至山水草木,无不充满丰富的寓意、象征。士人、艺术家的艺术创作也体现出了他们敏锐于时代变化又超越时代精神的文人气质。与金陵厚重的历史、人文相比,仅有四十多年城市发展史的深圳向来以创新、包容、多元文化为城市的品格。两座城市相距千里,以艺术之名的交流,恰是古典与现代的一种对话:从古典上下文理解当下的文化创新,也在当代的时空中看到古典的价值。


何香凝美术馆馆长蔡显良介绍,何香凝美术馆与南京博物院签订了五年合作协议,至今已经举办了三次展览。通过一个展览呈现一个城市的艺术文化变迁,本次展览是继去年扬州画派之后的第二次。

“展览带给我们两点启示,一是要始终坚定文化自信,要创新展览展示,推进文物的活化利用,推动文化艺术的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贡献更多的力量。其次,深圳是一个包容的城市,引进传统的经典艺术将对深圳的城市文化的建设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在蔡显良看来,这个展览此时在深圳发生,这场古典与现代的对话适逢其时。

“过去的文明传承到现在,我们应该如何去对待、应该如何去传承、未来又怎么去发展?从这一点上来说,这是一个古典与现代的对话。这个对话发生在很多对象之间,其中以作品与观众之间的对话最为重要。无论是艺术还是文化,都需要人这个能动的因素去创造和创新,因此我希望展览能够带给观众艺术享受的同时,也能够让观众感受民族文化的自信,为深圳城市文化建设起到一点点的推动作用。这也是我们举办这个系列展览的初衷。深圳不但有现当代艺术的发展,更需要传统艺术的展示,在深圳这个城市完成传统和现代的一种碰撞。” 


本次展览是何香凝美术馆今年的三大重要展览之一。从展览开展到现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展览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欢迎和好评,留下了很多珍贵的观众留言,还吸引了不少专业人士多次过来品鉴。展览时间恰逢暑假,很多家长带着学生过来观展。为了让小朋友们能够看懂这些传统国画,馆方专门设计了单独的导览指示牌和标签,甚至为一些有难度的字标注了拼音。

何香凝美术馆副馆长程斌介绍:“何香凝美术馆一直致力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除了用好何香凝先生的作品、艺术品之外,我们一直在思考如何在深圳引进中国传统艺术。这次与南京博物院合作将传统的经典艺术引进深圳,一起合作打造这个展览品牌。在前两次展览的基础上,此次展览更加有厚度,学术积累更加厚重,同时珍品展示更多。传统国画是中国传统文化文脉传承的重要载体,传承几千年,延绵不断,其中的意象和写意在世界艺坛独树一帜。通过这种展览,希望让大家得到一些美的教育。”


本次展览将持续至10月12日。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同曦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同曦艺术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