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带你看展览 | 信有山林在市城 呈现古代文人的隐与仕、物与心

时间:2023-04-17    来源: 雅昌艺术网    作者: 雅昌发布

摘要:流水断桥春草色,槿篱茅屋午鸡声。绝怜人境无车马,信有山林在市城。 ——明·文徵明《拙政园图咏·若墅堂》

近期,由北京画院与辽宁省博物馆联合主办的中国古代书画研究系列:“信有山林在市城——古代文人的隐与仕、物与心”在北京画院美术馆展出。展览汇集了8家国内重量级文博单位收藏的许多古代艺术大咖的重量级作品,备受业内人士喜爱和关注。

  

展览现场

此次展览历时两年策划完成。最终,以中国古代文人观物与识心的视角为线索,通过林泉之心、雅游适意、壶中天地、诗画映景四个板块,讲述了园林所承载的中国士人的物质生活与精神家园。

 

展览现场

展览展出了自元代以来的中国古代书画48件套,聚集了赵孟頫、周臣、文徵明、祝允明、唐寅、仇英、戴进、陈淳、陈洪绶、石涛等多位名家之作。在环境营造上,借用中国园林移步异景的特点进行空间设计,为观众带来了一场身临其境的游园之旅。

林泉之心

大隐住朝市,小隐入丘樊。丘樊太冷落,朝市太嚣喧。

——唐·白居易《中隐》

私家园林作为“中隐”的场所,与士大夫隐逸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深受儒家“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思想的影响,仕途失意的文人士大夫,在园林中建构着内心世界的净土,于群山与树林相映成辉、泉水与石头环抱的秀美景色之中,独处守性,以心相印证。园林也因此成为士大夫隐逸人格最直观、最感性的符号。

郭熙《林泉高致》有云:“画山水有体,铺舒为宏图而无余,消缩为小景而不少。看山水亦有体,以林泉之心临之则价高,以矫侈之目临之则价低。”中国古代文人的林泉之心,是“唯道集虚”的心斋之心,也是“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敖倪于万物”的虚静之心。它于笔下丹青,化作面目清晰的心之所相,亦化作意象万千的心之行迹。在一幅幅独居、高卧、渔樵的园林画卷里,寄托着文人士大夫理想与抱负的热忱,抒发着隐逸与退居的情怀。

 

沧溪图卷(局部) 文徵明 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  31.7cm×139.8cm 纸本设色 故宫博物院藏

《沧溪图卷》收藏于故宫博物院,是明代画家文徵明为友人吴俦所作的别号图。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年逾古稀的文徵明在弟子朱朗、周天球、彭年与儿子文彭、文台的陪同下游览宜兴,并得到了吴俦的款待,因此为吴俦作《沧溪记》并图。


展览现场

吴俦原任山东武城县令,辞官以后决意归隐老家荆溪之上,自号沧溪居士。文徵明以清澈的流水比喻吴俦居官清廉,描绘出仕宦文人书斋庭园的清幽景致和高隐达观的生活意趣。


展览现场

辽宁省博物馆藏高岑《江天树影图》也在此次展出。高岑是清初中国画坛的“金陵八家”之一,靠鬻画谋生。他汲取戴进、沈周、文徵明、仇英、唐寅、蓝瑛、董其昌等前贤画韵真谛,承继五代、宋、元画坛南北山水画诸家风格,在艺术实践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绘画风格。

  

展览现场

此次展览还特意选取了中国传统园林的元素,用具有中国审美特色的方式,通过园林窗户的造型,营造出了园林的氛围。


展览现场

 

杨晋《横云山庄图》(局部)

杨晋《横云山庄图》藏于首都博物馆。横云山庄原为明代工部李逢申的菉园,为明代松江著名叠石家张南垣作品,后被清初为户部尚书王鸿绪所得,《明史稿》就修于此园中。这幅作品是杨晋中晚年艺术成就趋于顶峰时所作,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展览现场


溪堂诗意图 戴进 明  194cm×104cm 绢本设色 辽宁省博物馆藏

 

玉溪梦隐图 张培敦 清 26.8cm×147.4cm 纸本设色 苏州博物馆藏

雅游适意

太和畅群芳,斯文属清暇。况复名园中,乐事夐幽雅。

——明·杨溥《题<杏园雅集图>》

园林是古代文人生活的居所,也是交游的空间。除却追求高逸的林泉之心,更能体现园主闲适惬意的生活状态。崇尚风雅的文人常常于园林中游山玩水,赏月对弈,诗酒唱和,书画遣兴。而园林所承载的,从最初的君臣宴饮到文化雅集活动,参与者从精英团体发展为普通文人,最终演变成有园皆有雅集的文化现象。

 

传世的雅集图像,为文人的交游提供了珍贵的历史资料。这其中,既有“幽赏未已,高谈转清”的隐士雅集,也有“衣冠伟然,华发交映”的文官聚会。园林作为文人闲适活动的空间,随着画家的安排,从摆设与服饰的细节中,表现出曲水流筋的闲雅,透露出绾结政治的庄重。

“托情寄缣素,聊即今日事。”这些雅集长卷形成的游观效果,使观者的眼光略过那一张张鲜活的面孔,仿佛能照见千年前的丝竹管弦、吟唱欢笑。

  

西园雅集图(局部) 李士达 明 25.8cm×140.5cm 纸本设色 苏州博物馆藏

《西园雅集图》藏于苏州博物馆,是明代画家李士达根据这一经典母题绘制的佳作。西园为北宋驸马都尉王诜府邸,宋时文人墨客多雅集于此。元丰年初,王诜请画家李公麟将自己和友人苏轼、苏辙、黄鲁直、秦观、李公麟、米芾、蔡肇、李之仪、郑靖老、张耒、王钦臣、刘泾、晁补之以及僧圆通、道士陈碧虚等人的交往以绘画的方式记录下来,绘成《西园雅集图》。由于画中之人多为千年难遇的翰苑奇才,后人景仰之余,纷纷摹绘,成为中国美术史上不断描写的重要主题。


溪堂诗意图 戴进 明  194cm×104cm 绢本设色 辽宁省博物馆藏


香山九老图 周臣 明  177cm×106cm 绢本设色 天津博物馆藏

此外还有文徵明《浒溪草堂图》(辽宁省博物馆藏)、《林榭煎茶图卷》(天津博物馆藏)、禹之鼎《秋林觅句图》(浙江省博物馆藏)、陈洪绶《蕉林酌酒图》(天津博物馆藏)、华喦《春宴图》(广东省博物馆藏)、谢缙《潭北草堂图》(浙江省博物馆藏)、谢时臣《名园雅集图》(广东省博物馆藏)、周臣《香山九老图》(天津博物馆藏)等都出现在此次展览中。

(请横屏查看)


林榭煎茶图卷 文徵明 明  25.7cm×114.9cm 纸本设色 天津博物馆藏

壶中天地

香令人幽,酒令人远。石令人隽,琴令人寂。

——明·陈继儒《岩栖幽事》

园林,是一方微缩的世界,如同“壶中天地”。中国古典园林将林泉丘壑、亭台楼阁安置方寸世界,呈现出一种微观与宏观的对比关系,隐射着文人微妙的世界观。

“虽由人造,宛自天开”,造园者将园林营造为“宛若青山在”的自然天地,尽情地畅游在这一方精神净土之中。石、砚、瓶、架,这些手边清供的雅物,为园林增添了生活气息;鸟、兽、虫、鱼,这些鲜活灵动的生命,为园林补足了动静之宜;梅、兰、竹、菊,这些意蕴悠长的植物,为园林附着了更多的人文情怀。

 

展览现场

在中国古代文人心中,天、人原应合一,因此中国文化中有着格物致知的传统,有着赏玩长物的习俗。或曰唯园中之物成就园林,或曰园林正是园中之物。它们不仅被置于园中,更被有心人留在笔下,图像与原物相映成趣,永远留存了中国文人最精妙的巧思。同时,也为我们了解古代文人的趣味提供了可以追寻的痕迹。

古人云:“心外无物”。园中之物倾诉着园主千年的悠悠之心,远而望之得其精神,迫而察之得其清趣。假山、赏石、竹丛、盆栽、珍禽、鱼塘……无一不是园主精神的外化,蕴含着文人对此赋予的文化属性与审美内涵。

   

墨花八种卷 陈淳 明嘉靖十九年24.3cm×420cm 纸本墨笔 首都博物馆藏

明代画家陈淳所绘制的《墨花八种卷》藏于首都博物馆,创作于嘉靖十九年(1540年)。这一年陈淳出行归家,见春华繁盛,有感而发,单以水墨绘八种春花:绣球、栀子、兰花、牡丹、桃花、瑞香、月季、玉兰,淡墨勾花,重墨勾筋,俯仰欹侧,纵逸多姿。

纵观中国古典园林,山水相映的审美理念使得山石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陈从周先生就说过“水随山转山因水活”。因此,叠山、理水成为构成中国园林的重要因素。山石的使用,要恰到好处,又要叠出特色,切忌呆板,还要兼具传神之效。

宋代画家郭熙在《林泉高致》对山石有过这样的描述:“春山艳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而中国古典园林正是将这种绘画理论运用到园林叠山之中,创造了独具园林意境的山石景观。


雪浪灵璧图 金农 清 43.3cm×119.3cm 纸本设色 广东省博物馆藏

清代金农所作的《雪浪灵璧图》藏于广东省博物馆,绘雪浪、灵璧二石。雪浪石因苏轼而闻名,是苏轼任定州知府时所得。此石如百泉涓涌的水波纹,甚得苏轼喜爱,特将书斋定名“雪浪斋”。从唐宋时起,名人雅士赏石、玩石蔚然成风,叠山、理水也就成为中国园林不可缺少的元素。

 

展览现场

此外还展出了陈淳《萱茂栀香图轴》(辽宁省博物馆藏)、王翘《花蝶草虫卷》(苏州博物馆藏)、孙克弘《芸窗清玩图卷》(首都博物馆藏)、唐寅《墨牡丹扇页》(苏州博物馆藏)、罗聘《兰花图卷》(苏州博物馆藏)、边寿民《杂画册》(辽宁省博物馆藏)、李鳝《花鸟册》(辽宁省博物馆藏)等。

诗画映景

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宋·苏轼《东坡志林》

有宋一代,苏轼吟咏“画者,诗之余也”,邓椿更著言“画者,文之极也”。皇皇巨著,梦中文采,若无画家名笔垂青,何敢称盛?正如石崇辈斗富,文人则争竞丹青。如诗如画的园林之景与尺素长绢交相辉映,演绎着文人雅士的梦之仙境。

《桃花源记》构筑超脱的仙境之梦,《归去来辞》高歌隐逸的田园之梦,《兰亭集序》抒写雅叙的文心之梦,它们共同为园林的构筑提供了审美范式和具体元素,寄托着中国文人对于理想之境的想象。

 

修禊图卷(局部) 王蒙(传)元 28.8cm×135.5cm 纸本墨笔 辽宁省博物馆藏

修禊,是中国古代的传统民俗。《后汉书·礼仪志》载:“是月(三月)上巳,官民皆洁于东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为大洁.。” 修禊活动常在水边举行,乃取涤旧荡新之义,后来逐渐演变成中国古代文人雅集的范式。最为著名的是东晋王羲之与友人在绍兴兰亭的曲水流觞间,吟诗作赋。王羲之挥毫泼墨写下“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


陶渊明诗意图(之二) 石涛 清  27cm×21.3cm 纸本设色 故宫博物院藏

故宫博物院藏石涛《陶渊明诗意图》也在此次展览中展出。石涛选取陶渊明的诗歌,将其中最为经典并耳熟能详的诗句,以形象化的表现方式用水墨记录了下来,展示了恬淡、悠然、宁静的田园风格。


归去来兮辞卷(行书 局部) 赵孟頫 元 24cm×146.2cm 纸本墨笔 辽宁省博物馆藏

元代赵孟頫所书《归去来辞》(辽宁省博物馆藏)全卷六百余字,一气呵成,流露出作者书写时的超然心境。1286年,南宋灭亡已近10年,元世祖忽必烈派侍御史程钜夫到江南“搜访遗贤”。其中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赵宋宗室后裔,位列“吴兴八俊”之首的赵孟頫。尽管得到皇帝赏识,但朝廷里关于赵孟頫更多却是“亡宋宗室,不宜侍左右”的言辞。是辅佐元朝统治者理国治世,还是归园田居?赵孟頫写下《归去来辞》,也许正是其当时矛盾心境的表现。

据悉,此次展览将持续至5月14日。



展览名称:信有山林在市城——古代文人的隐与仕、物与心

主办单位:辽宁省博物馆、北京画院

支持单位:故宫博物院、浙江省博物馆、广东省博物馆、首都博物馆、天津博物馆、苏州博物馆

展览时间:2023年3月24日至2023年5月14日

展览地点:北京画院美术馆三、四层展厅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同曦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同曦艺术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