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 | “时代华彩——新中国水彩画的实践与嬗变专题展”120幅精品画作 回顾中国水彩画的发展脉络

时间:2023-05-10    来源: 雅昌艺术网    作者: 雅昌发布

摘要:5月7日上午,“时代华彩——新中国水彩画的实践与嬗变专题展”首展在北京拉开帷幕,120余幅精品佳构集中亮相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


开幕式现场

此次展览是国家艺术基金2023年度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由河南日报报业集团有限公司主办,河南大河美术有限公司、大河美术报社承办。省级党报集团策划主办这样一场美术活动,这在全国还很少见。展览作品中,既有李剑晨、李永海、李耘森等老一辈水彩名家的经典之作,又有王彦发、焦书晖、李意淳等当代实力派水彩画家的精品之作,更有80后、90后年轻一代的创新之作。作品以丰富而灵动的美学品味、鲜活而浓郁的生活气息、酣畅又精微的表现技法,彰显水彩创作的时代精神、文化内涵与多彩风貌。这次展览回顾和厘清了中国水彩画的发展脉络,学术性和史料性很强,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现实意义。

 

展览现场

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中国中国画学会副会长、河南省美协名誉主席马国强,河南日报社党委委员、副总编辑张学文,河南省文联副主席、河南省美协主席刘杰,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馆长李虹霖,《证券日报》社副社长、《中国书画》杂志总编辑康守永,河南省美协水彩画艺委会副主任兼秘书长焦书晖,中国国家画院书法院篆刻研究所所长魏广君,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王海滨,河南省美协水彩画艺委会副主任,郑州大学、河南大学教授李意淳,民盟中央美术院副院长、民盟中央文化委员会委员何军委,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馆藏品研究部主任、副研究馆员王东辉,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任军伟,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副馆长常欣,《中国书画》杂志社编辑部副主任刘光,北京流动美术馆总馆副馆长、策展人南阳子等嘉宾,与众多美术工作者、爱好者共同参加了开幕式。


展览现场

本土自觉

1949年~20世纪60年代后期


展览现场

水彩画在当代中国有着广泛的社会影响,以其“清新明丽、赏心悦目”的艺术特色深为大众喜闻乐见。“中国水彩画的开山大师”李剑晨是河南人。1926年毕业于北京国立艺专后,李剑晨先生即任河南开封省立第一师范和女子师范艺术科教员,为河南现代水彩画的肇始播下了种子。新中国成立后,以李永海先生和李耘森先生为代表的河南水彩画家们,与国内水彩画家一道,自觉地将水彩画创作与本土现实结合起来。作品流露出激越的现实情怀,充满了强烈的表现力和鲜明的时代特征,折射出了20世纪50年代初期至60年代中期民众的日常生活和精神风貌,成为承载那段历史印迹的重要文化载体。

坚守发展

20世纪60年代后期~20世纪90年代中期

 

展览现场

上世纪60年代初,在李永海先生不幸英年早逝后,白荻、赵鸿甫等艺术家继承他的衣钵,坚持以水彩画为“实验田”,不断探索艺术本体语言。改革开放的春风唤醒了艺术家的创作热情,水彩画界也在解放思想的时代大潮中,涌动起探索创新的蓬勃动力。至上世纪90年代初期,随着中国水彩画学会的筹建和中国美协水彩画艺委会的成立,河南、湖北等更多省份也纷纷成立水彩画研究会等机构。这一时期,老一辈水彩画家更加舒畅地展现个性的风格,中青年画家在艺术语言形式上积极探求,共同推动了水彩艺术的学术化发展。

如歌如画

20世纪90年代后期~21世纪10年代

 

展览现场

1990年代后期,河南美协成立水彩画艺委会,创作队伍进一步壮大作品展览日益频繁。2005年,“全国第七届水彩粉画展”落户郑州,成为在河南举办的第一个国家级单画种届展。在此次展览中,河南入选作品达到30余件,位列全国第二。在各类全国水彩画大展中,河南水彩艺术家都占有一席之地。与此相映照,全国水彩画也进入了大繁荣、大发展时期,创作表现主题更加广泛,“大画”意识普遍增强,“小画种”概念束缚被逐渐打破。水彩画在发挥承载社会文化情感和表达深刻思想等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大。

缤纷视界

2012年至今

 

展览现场

我国文艺事业坚守根本与时俱进,取得了非凡的成就。水彩画家特别是中青年画家,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作主题意识更加鲜明,艺术表现形式更加多样,使中国水彩画以缤纷多维的面貌呈现于世界水彩画坛。中国水彩画界将会用心用情用功抒写民族复兴的历史、人民奋斗的故事,创作出更多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讲好中国故事、阐发中国精神、展现中国风貌。

  

展览现场

一幅幅生动展现中原风土人情、抒写时代风貌的作品吸引了不少观众驻足观看,更有美术教师带学生展开了现场教学。几位来自宋庄的艺术爱好者,通过“大河美术”微信公众号了解到展览信息,一大早就从宋庄赶来参观,一直在展厅待到中午12点多。他们说,“这一趟没白来,收获很大。尤其是在一楼,一下子看到这么多河南省美术馆藏的老画家作品,非常难得!”

“看到这些作品我非常激动,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我从小跟父母在河南郑州生活,第一次在北京看到这么多河南画家的水彩画,感觉很亲切,也很为家乡人自豪!”北京市民董女士动情地说,李耘森的《工厂一角》、黄德一的《黄河运石船》等作品,让她回想起很多有关河南的记忆,激起了她对郑州的思念之情。


现场教学

“水彩画的色彩运用,对山水画家也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看了之后,很受启发。”一位来自贵州的美术工作者在宋惠民、杨健健等老先生的作品前驻足良久,还用手机拍下了很多细节。

此次展览也得到了李意淳、南阳子等艺术家、艺评人的高度评价。“如此全面集中地看到河南水彩的全貌,这还是第一次。”初中时便受教于多位老先生,如今已是河南水彩画创作中坚力量的李意淳,作为河南水彩画发展的见证者和参与者,深度参与了此次展览的策划,并在现场热情地为观众进行了导览。“见画如面,老先生们的作品每看一次,都有不同的感动与收获。”王海滨则告诉记者:“这次展览主题特别好!能够感受到主办方学术视野之高远,展览对水彩事业的推进以及图像谱系的丰富都具有重要意义。”


展览现场

据悉,“时代华彩——新中国水彩画的实践与嬗变专题展”北京站展出至5月12日结束,随后还将在东莞、西安、南京、郑州四地巡展。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同曦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同曦艺术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