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敬恒:闲居大渡旁 彬彬嘉人心

时间:2015-03-17    来源:巴蜀画派    作者:陈曜

摘要:从卜敬恒的客厅望出去,缓缓流淌的大渡河水被窗户上的木雕纹饰框住,与背后的绵延山脉融为一幅青山秀水的美景。卜敬恒总是骄傲于自己是一个乐山人,这块巴蜀大地上的热土不仅滋养了千千万万嘉州儿女,也滋养着他的艺术生命。

  从卜敬恒的客厅望出去,缓缓流淌的大渡河水被窗户上的木雕纹饰框住,与背后的绵延山脉融为一幅青山秀水的美景。卜敬恒总是骄傲于自己是一个乐山人,这块巴蜀大地上的热土不仅滋养了千千万万嘉州儿女,也滋养着他的艺术生命。

  传承,是挂在卜敬恒书房里那几幅李琼玖先生的小景,是他案头上厚厚堆积的画谱碑帖,更是跟在他身后听取教诲的学生们。卜敬恒将“依于仁,游于艺”归纳为琼玖师门绘画艺术的主旨,而在旁人看来,这则是他作为巴蜀画坛上一位德艺双馨的国画大师的品行。

  卜敬恒 BU JINGHENG

  1945年生,四川乐山人,师从嘉州画派创始人李琼玖先生,擅长国画山水、花鸟。现为嘉州画院副院长、乐山市美协副主席、重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客座教授,第一批巴蜀画派影响力代表人物。

  雄浑秀丽 兼而有之的山水特质

  BSHP:我们说,“巴山蜀水”它不仅仅是一个地域概念,在某种程度上更是对一种山水特质的概括。您认为,巴蜀山水具有哪些审美特质呢?

  卜敬恒:巴蜀大地处于中国偏西南的地区,属于一个南北方过渡的地带。因此,四川山水的审美特质会受到来自东南西北各方的影响。在四川你能够看到高山、大川、小溪、平原等等的风光地貌,因此“雄、秀、幽、险”这些山水的特色它都有。在山水画中体现出来就是,既有雄浑大气的一面,又有江南温婉秀丽的一面,巴蜀山水画就是一种“兼而有之”的特点。我认为,巴蜀山水画结合了南方的“文气”和北方的“大气”,结合了刚与柔两点,比如上一代的陈子庄、李琼久老师,都很好地把握了巴蜀山水的这种特点。

  四川的雨水丰沛,它有很丰富的植被,它的温润、湿润在山水画的表现当中比较重要。四川画家要把这种“秀水”画出来,就算是画很有气势的水,也要把这种清凉、甘甜的感觉画出来。就像大渡河它比较险恶,因此它的水流比较湍急,但是你看它有那种水纹所形成的纹理的美,那些不时溅起的水波和浪花,在河流比较平缓的地方微风吹过水面时候的皱褶,还有阳光洒在湖面上的金光,夜晚的时候照在微波上的月光,这些景象都是很美的。因此,作为巴蜀山水画家来说,要在雄浑大气当中画出非常优美、非常抒情的东西,这就是我们和其他地区的区别。

  BSHP:这两种审美感受看起来有些相互矛盾,您在创作中是如何权衡的呢?

  卜敬恒:中国的儒家在品评文艺作品的时候讲究“中庸”、“文质彬彬”,也就是既要讲究文采,又要讲究内容。听上去很玄妙,但在实际创作中其实有很多的方法。比如我们在造型的时候,不能太粗野,也不能太文弱,而要讲求含蓄的力。

  在我们画山水画的时候就发现,四川的树很漂亮,你仔细观察,有些树就像一个美人,婀娜多姿地站在那里。所以,如果我们画大山的时候,没有把树的这种姿态画出来,就没有办法体现出大山的“秀”。画一棵树,不仅仅要描摹出树的姿态,更要画出在大森林里呼吸新鲜空气的感觉、画出森林给你的神秘而空灵的感觉、画出大太阳下在树荫里凉爽的感觉,这就需要艺术家有美的体验。

  赞颂生活 山水画家的生存之道

  BSHP:山水画是我国传统国画题材中最有历史传承的种类之一。在您看来,山水画如何保持自己的活力,继续发展下去呢?

  卜敬恒:我认为,必须从传统来,必须到生活当中去,只有做到这两点,才能避免僵化的、程式化的东西。千篇一律的作品会造成审美疲劳。艺术家如果一味地照搬搬古人、搬现代人的东西,就没有将自己的生命意识体现在作品当中。画家是一个普通人,一个活生生的人,必须和生活结合在一起。历史上的艺术大家之所以能够画出思想深刻的作品,都是由于他们与生活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画画的人一定要画自己对生活的感受。

  BSHP:对您来说,与自然的交流显然比对技法的追求更加重要吗?

  卜敬恒:技法并不是不重要,我们画画几十年,可以说在表现美的形式上都有一些技术了,但是要达到“技进乎道”的状态,就需要更多的思考与探索。我认为,这个“道”就是自然的东西,“道”的东西才是永久都不会熄灭的东西,因此艺术最终的目的就是要去体验“道”中的东西。

  我总结在“嘉州画派”的三个特点时,将“生气”作为第一个特点。“嘉州画派”的画家生活在民间,他们的艺术思想不受牵制,审美选择比较自由,生活环境得天独厚,画家们深受巴蜀大地上圣山灵水之滋养。因此,这个“生气”的“生”就是活生生的生、是生命意识的生、是万物生长的生。在《易经》中讲,“生生之谓易”,也就是说世界本真的“道”就是一种生生不息的生命力。

  因此,艺术家对于技法的掌握到了一定的程度之后,一定要跟大自然交流,跟人交流。因为,生活本来是很鲜活、很丰富多彩的,它为艺术家提供了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灵感,艺术家要和这样鲜活、丰富多彩的生活交流,才能产生碰撞,艺术家整个的生命细胞才能够被激活,才会有艺术的火花产生。将这样的火花灌注到作品当中去,作品才能够有生气。如果你自己都能够激动了,那么观众在欣赏作品的时候才能够激动。

  BSHP:您现在还会去写生吗?

  卜敬恒:是的。我比较喜欢旅游,虽然不能够像年轻人那样深度游,但是我觉得风光旅游总也是很好的。现在的条件比以前好太多了,我们能够走出国门,去那些古人想都不敢想的地方,我常常会出国去,我想看一看外国的人文与我们有什么区别。

  你看西方风景画,它与中国传统的山水画呈现出很不一样的状态,这与艺术家生长的环境是密不可分的。英国人有英国人的审美,法国人有法国人的审美,他们每个时代的艺术作品都反应了他们当时的思想感情与审美情操。而自古的山水画都与艺术家所生活的环境密不可分,比如范宽、李成,他们的作品现在看来就是活生生地表现自己的生活环境。

  可居可游 天人合一的自然情结

  BSHP:在您看来,山水画表达出了一种怎样的人与自然的关系?

  卜敬恒:中国的山水画提出一个“可居可游”,当你看到一幅山水画的时候,你就想着“我要到这个地方去住”,它很适宜你生命的存在。当你看到这些美丽的风景,就会觉得是一种享受,山水画就是要提供这种东西,要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灵魂。中国的山水画是很唯美的,它集中地体现大自然最美的地方,可以说是把山水最精华的美都体现在方寸的画纸当中,把人和山水交流以后最美的享受、最好的享受都体现在画当中。

  老子从宏观上讲“道法自然”,实际上提倡了一种“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就是说人类与宇宙万物是共存的,其实这些对于画山水的人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山水实际上已经很滋润我们了,它向我们的物质和精神都提供了很丰厚的享受。因此人类要控制自己的贪欲,控制那些疯狂的、不理性的贪欲。

  南宋著名诗人邵博在《清音亭记》中写:“天下山水之观在蜀,蜀之胜曰嘉州”。嘉州也就是乐山,是一片滋养了我们的土地。我作为一个乐山人,如果没有画出乐山的美,不赞颂它的“雄、秀、幽、险”,我认为就对不起这片土地。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同曦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同曦艺术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