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现场 | 158件书画精品汇聚绍兴博物馆 全面展示任伯年的艺术风貌

时间:2023-09-13    来源: 雅昌艺术网    作者: 雅昌发布

摘要:2023年9月9日上午,“笔无常法 雅丽丰繁——任伯年绘画作品展”在徐渭艺术馆开幕。这是继“畸人青藤——徐渭书画作品展”“高古奇骇——陈洪绶书画作品展”后,又一场弘扬绍兴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展览。展览由绍兴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共绍兴市委宣传部、绍兴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绍兴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绍兴市文化旅游集团承办,绍兴博物馆(徐渭艺术馆)执行承办。展期为9月9日至12月9日。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png/202309/3e19d9e758cd557c6db60acd7b3ce982.png


开幕式现场

 



展览现场 摄影:黄霄

本展览是首个全面展示任伯年一生和艺术风貌的特展。绍兴博物馆携手故宫博物院、中国美术馆、上海博物馆、天津博物馆、广东省博物馆、沈阳故宫博物院等国内24家文博单位,甄选任伯年及师友、后学的书画精品158件(组),其中一级文物27件,二级文物32件,三级文物79件,许多作品是首次与观众见面。

  

展览现场  摄影:俞越

展览以任伯年的人物画、花鸟画为重点,兼及其取法对象和师友传承,系统地呈现任伯年画风的形成与影响,及以他为代表的海派绘画包容、开放、多元的特点。

斑斓妙笔 演绎中国故事

任伯年(1840-1895),初名润,改名颐,字伯年,号小楼,别号山阴道上行者等,浙江绍兴府山阴人。任伯年为中国近现代绘画史上的开拓者,是“海上画派”前期以兼工带写的花鸟画和人物画为特征的代表人物。他与任熊、任薰并称“海上三任”,又与虚谷、蒲华、吴昌硕有“海派四杰”之誉,徐悲鸿称他为“仇十洲以后中国画家第一人”。

 

展览现场 摄影:俞越

任伯年研习传统名家经典,又融合民间艺术和西洋绘画,主题时尚,重视写生,形成了清新明快、现实感强的风格。展览以“笔无常法 雅丽丰繁”为题,鲜明地反映出任伯年作品的艺术特征。“笔无常法”是任伯年的师友虚谷对他吸收各家技法为己所用,从而形成自身风格的技术总结;“雅丽丰繁”是最早研究任伯年的徐悲鸿对海派艺术和任伯年绘画特征的简明概括,强调了任伯年作品的丰富性与人民性。

展览的第一部分为生平与师友,从少年学艺、离乱求索、名噪沪上、海派大家、晚岁萧瑟五个阶段,介绍了任伯年的丹青一生。其父任鹤声经营米店,擅长写真,并教之伯年。任伯年青年时期辗转于宁波、苏州等地,得族叔任薰指导,画艺精进。1868年冬以后,长期客居上海鬻画为生,从画名未著直至誉满海上,成为海派巨匠。胡公寿、张熊等前辈对他有提携、指点之功,虚谷与他相投契,吴昌硕则与他在师友之间。此部分展出任伯年之师友及他所取法的陈洪绶、华嵒、朱耷、恽寿平、石涛、徐渭等人的书画作品50件(组),如徐渭《四时花卉图卷》、恽寿平《秋色斑斓图轴》、石涛《松色禅心图卷》、虚谷《梅月松鼠图轴》等。

 

展览现场 摄影:黄霄

本次展览中,任伯年的绘画作品达93件(组),书法作品1件(五言联轴)。任伯年作为一位人物、花鸟、山水等无不精善的绘画艺术全才,在社会激荡的巨变时代,以斑斓妙笔演绎中国故事,满足大众的审美需求。这些都将通过他本人的大量作品得到充分展示。

如镜取形的人物画

清末画坛因人物画萧瑟,任伯年人物画的成就最为世人推崇。任伯年的人物画题材广泛,人物形象极富神韵。其画法吸收了华嵒的简笔人物画法与“扬州八怪”中人物画家的大写意技巧,并把花鸟画的没骨法、西洋水彩画法和山水画中的皴擦法熔为一炉。任伯年常为人画像,风格偏于工笔者,衣纹线条钉头鼠尾,富于变化,设色清新鲜丽;偏于写意者,笔墨纵横不失精微。

展览选取的人物画作品力图体现任伯年绘画题材的广泛性,呈现其肖像画的高度,还特别选择了他反复创作的几个母题,如苏武牧羊、羲之爱鹅、东山丝竹、麻姑献寿和钟馗等,反映了同题之作丰富多彩的表现方式。


任伯年 苏武牧羊图轴 纸本 180×98cm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藏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藏《苏武牧羊图轴》,所绘苏武身材伟岸,鬓发苍苍,目光坚定,手持汉节,坐于冰天雪地之中,一旁的三只羊冻得缩成一团。画中人物笔法有陈洪绶之风,但从晕染和笔墨线条可见作者受过西方素描、速写训练,特别是羊背部的纵深关系与头部的扭转,都运用了透视法则。任伯年寓居沪上,深感“身住十里洋场,无异置身异域”,他多次创作的苏武牧羊题材,寄寓强烈的爱国主义和民族情怀。


任伯年  羲之爱鹅图轴  绢本  133×65.5cm  平湖市博物馆藏

平湖博物馆藏《羲之爱鹅图》,所绘王羲之手执蒲扇,目光下垂,气定神闲地凝视池中白鹅,书童在一侧戏水逗鹅。画面线条流畅刚劲,设色淡雅。王羲之为道士写《黄庭经》,换取群鹅相赠的佳话,在绍兴妇孺皆知。任伯年赋予王羲之文人、常人的多种形象,既反映名士之风,又表现生活情趣,是他对故乡山阴文化怀有更深层亲切感的证明。


东山丝竹图轴  纸本 182.2x96.4cm  中国美术馆藏

中国美术馆藏《东山丝竹图轴》,略仿华嵒画意,绘谢安于山林中斜倚听琴,乐人在旁弹奏,神态各异。一棵参天大树斜向直冲上方,醒目异常,增加了画面的动感。树后横向的山石与树干交叉,使画面平衡稳定。“东山丝竹”画的是东晋名臣谢安早年隐于会稽上虞之东山的典故。晋简文帝司马昱认为谢安一定会出山,因为他“既与人同乐,亦不得不与人同忧”。任伯年的构图不像前人,或是重在高山层峦,或是单纯描绘人物。他以林木布景,人物神态简淡而精准,平易近人而富有诗意。

工写兼精的花鸟画

任伯年的花鸟画水平最高。他早期“喜学宋人双钩法”,吸收了任熊、任薰花鸟画双钩填彩、对比鲜明的特点和陈洪绶的略带夸张的造型。19世纪70年代起,其技法已是双钩填彩和写意并进。陈淳的草书入画、徐渭的奔放淋漓、恽寿平的细腻妩媚、李鱓的雄健泼辣、王武的明丽赋色、华嵒的机趣天然、八大山人的不落常规,他都有所撷取,尤其重视作品意境的创造,受到市场的欢迎。他的花鸟作品在数量上也超过了人物画。


任伯年 牡丹白头图轴 纸本 133.2×64.8cm 故宫博物院藏

故宫博物院藏《牡丹白头图轴》,以小写意笔法绘一白头翁鸟栖于枝头,以没骨法画蓝牡丹。画中枝叶起伏有致,与下方笔触疏朗肆意的岩石形成疏密对比。牡丹笔法灵动,设色独特,超乎自然,却为传神写照。左上角白头翁与牡丹构成清丽和谐、生机盎然的画面。牡丹寓意富贵,白头翁有夫妻白头到老之意,该题材因象征“白头富贵”常用于结婚贺喜。

气象万千的山水画

山水画作为文人画的代表,在当时上海市场普遍受冷遇。任伯年的山水画相对较少,但有其特色。他早年多习青绿山水,仿过唐代“小李将军”李昭道,色彩繁富辉煌,后又学石涛笔意。中年以后,他先是师法明代的丁云鹏、沈周和蓝瑛,而后学习元人水墨,追慕吴镇和王蒙,纵意探求,“气韵生动,皴擦多逸致,绝无烟火气”。到了晚年,他的画法又酷似八大山人一路,喜作简笔山水。

  

展览现场 摄影:黄霄

“海上画派”是中国近现代美术史的开端,其前期的主将任伯年的绘画尤其重要。在社会变革的时代,他的创作一方面反映了鸦片战争后社会的动荡和悲愤,一方面展现出市民社会的兴起和市场对艺术的影响。他出身商家,寓居沪上,文人画的旧传统影响较小,西洋艺术影响较多,为他融中西之长,随市场而变提供了良好的创新环境。他以素描、速写补传统绘画之不足,以众家之长满足市场不同的需要,无论内容的现代意识还是形式上吸纳的西洋技法,都与传统文人画有本质的区别。市场的存在,促使中国画通俗化、时尚化、多元化,扩大了中国画的基础,使之呈现出新的生命力。任伯年之后,与其亦徒亦友的吴昌硕以金石入画,成为后期海派绘画的领军者。王震、江寒汀直接继承了任伯年的衣钵,黄宾虹、陈师曾、刘海粟、潘天寿、傅抱石、齐白石、徐悲鸿、李可染等无不从任伯年的作品中吸取营养。

任伯年的画作,师古人而不拘泥,融众法且追摹西风,运匠心皆有所本,重写实又迭出新意。画风明丽,清新爽目;意涵明了,屡见巧思。他的作品看似随意,线条勾勒、笔墨挥洒,以及别出机杼的画面构图、色彩组合,背后却是不懈学习前贤,为市场需求而锤炼技艺的结果。他敢于创新,为中国传统绘画开辟了新天地。

 

展览现场 摄影:俞越

为了增强展览的学术性,配套图录《笔无常法  雅丽丰繁——任伯年绘画作品展》将于今年10月初出版,便于观众更深入详实地了解任伯年的绘画艺术世界。为了让观众获得更好的参观体验,展览提供了微信自助语音导览、任伯年花园世界数字展厅。同时从任伯年作品中提取元素设计“任伯年绘画表情包”,套色盖章体验等,让传统绘画以更现代、更日常的方式走进大众的生活。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同曦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同曦艺术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