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石成金——2023年当代国际首饰与金属艺术三年展暨国际巡回展”在上海宝龙美术馆开幕

时间:2023-10-08    来源: 雅昌艺术网    作者: 雅昌发布

摘要:9月28日,由中国美术学院主办,中国美术学院手工艺术学院、上海宝龙美术馆、中国美术学院民艺博物馆承办,国内外二十余所高校、艺术机构协办的“化石成金——2023年当代国际首饰与金属艺术三年展暨国际巡回展”在上海宝龙美术馆举行开幕式,展览至10月22日结束。


地点:上海市闵行区漕宝路3055号(近新镇路)

展厅:上海宝龙美术馆4&8号厅

展览时间:2023年9月26日—2023年10月22日

首饰是与我们最亲密的艺术,是身体的自我表达。

首饰创作是开放的,涵盖世上所有材料与形态——从一切(everything)到虚无(nothing)。

——高世名

出席开幕式的领导和嘉宾有:中国美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刘正教授,中国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杨奇瑞教授,中国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周武教授,上海大学国际与公共艺术学院院长汪大伟教授,展览总策划中国美术学院汪正虹教授,海外知名艺术家、策展人、MASieraad基金会联合创始人卢特·彼德斯(Ruudt Peters)教授,圣地亚哥州立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首饰与金工系系主任桑德拉·谢尔曼(Sondra Sherman)教授、马斯特里赫特艺术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院长契奎塔·纳哈尔(Chequita Nahar)教授,策展人同济大学博士后姜俊博士,中国著名评论家皮道坚教授,中国美术学院教授、中国当代重要女性艺术家施慧教授,中国著名书法艺术家王冬龄教授,上海钻石交易所副总裁袁文瑶女士等。开幕式由周武主持,刘正、汪正虹、卢特·彼德斯、姜俊、皮道坚致辞,杨奇瑞致辞并宣布展览开幕。


中国美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刘正教授致辞

刘正在致辞中表示,“化石成金”作为本届三年展的主题,呈现出展览策划者的抱负和雄心,同时也揭示了艺术创作的永恒主题和方法,它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在首饰领域的新时代的有力探索和实验。在世界手工艺历史上,每一次大的进步与发展都是艺术家与专家、学者合作的结果,而化石成金中“跨界合作”的思想,让艺术家成为职业首饰艺术家的伙伴,彼此激励、相互成就,使首饰与当代艺术共同散发出直指人心的力量。


展览总策划中国美术学院汪正虹教授致辞

汪正虹在致辞中以中国美术学院教师的身份,谈论了首饰与金属艺术三年展与中国美术学院首饰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之间的关联,并介绍了展览中的教学版块。她指出,通过西班牙Klimt02网站和三年展,中国美术学院挖掘国际资源,深化国际工作坊课程模块,与26所国际名校建立学术合作机制,确立专业在国际领域的学术优势,打造出了一个国际化、多维度、高影响的教学和学术交流平台。她认为,“教学的本质,就是将学生从最初质朴的‘原石’,铸炼具备充足艺术素养的‘黄金’,就是‘化石成金’”。


海外知名艺术家,前两届三年展策展人

卢特·彼德斯(Ruudt Peters)教授致辞

中国美术学院手工艺术学院工艺美术系

首饰专业负责人段燕俪担任翻译

卢特·彼德斯在致辞中讲述了自己策划前两届三年展的过程,特别是对2018年“21克——2018杭州当代国际首饰与金属艺术三年展暨欧洲巡回展”的回顾。他高度评价了本届三年展,尤其是教学板块,印象极为深刻。他认为,展览很好地呈现了中国美术学院首饰设计艺术专业学生近些年来的发展。此次展览不仅展示了学生的课程及毕业作品,还包括调研、考察、实验、调整的全过程,学生能力、艺术修养进步迅速,让人振奋不已。


策展人同济大学博士后姜俊博士致辞

姜俊在致辞中详细陈述了本届展览的策展思路,他指出,在西方的语境中,首饰艺术更多是当代艺术的一个分支,而在中国则被划分到手工艺术的门类之中,这两种划分会导致首饰艺术的传播渠道产生质的不同。他希望通过本届展览中的跨界版块,让更多的观众和藏家理解当代首饰与传统首饰的区别,通过当代艺术家与首饰艺术家的合作,突破金属艺术的材料本位主义,实现两种艺术形式的双向打开和双向孵化;通过教学版块,在院校之间、创作者之间以及欣赏者之间形成链接,为整个行业的未来打开新的可能性局面。


 中国著名评论家皮道坚教授致辞

皮道坚在致辞中表示,本届三年展不仅是一个首饰艺术展,更是一个国际当代艺术展。展览将首饰、金属艺术和当代艺术相提并论,放在一个平台上考虑,邀请当代著名艺术家与首饰艺术家互动创作作品,既普及了当代艺术,也普及了当代首饰艺术,让当代艺术进一步激发首饰艺术的发展。同时认为展览引用的考尔德“首饰是可以佩戴的雕塑”的概念,与中国古人所说“芥子之细能容须弥”有异曲同工之妙,这次展览不仅展示艺术大师,也包括年轻学子的作品,让观众看到“芥子纳须弥”,首饰的艺术空间无限宏阔。


中国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杨奇瑞教授致辞并宣布展览开幕

杨奇瑞在致辞中高度赞扬了本届展览的视觉设计,他说道,“电光火石之间,化石成金。内核的灿烂,在表面密密麻麻充满生命状态的韵律之中,有无数的艺术人在其中奋勇向前,就像我们的艺术事业,就像中国美术学院多年的孜孜不倦的学术攻坚的状态,就像我们同校为师的一代人的期许。”他认为,展览的两个展厅就是首饰艺术事业的两座纪念碑,一个是首饰艺术发展的纪念碑,一个是首饰艺术教学的纪念碑,它们记录了近十几年来首饰艺术与教学的进步,令人振奋不已。


中国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周武教授主持开幕式


上海大学国际与公共艺术学院院长汪大伟教授、

中国美术学院施慧教授等出席开幕式


开幕式现场 

“当代国际首饰与金属艺术三年展”诞生于2015年,首届展览主题为“炼金铸身”,意在探讨首饰与身体的关系,展开了一场艺术家对首饰的佩戴方式、自我身份、身体和周围场域之间的共生关系的讨论。2018年,“21克——杭州当代国际首饰与金属艺术三年展暨欧洲巡回展”成功于杭州举行,并分别在德国(2019年3月-4月)、波兰(2019年5月-6月)、比利时(2019年7月-8月)和荷兰(2019年10月-2020年1月)巡展。该届三年展更注重对主体精神的内在讨论,同时强调国际当代首饰艺术家和金属艺术家的参与,邀请了来自亚洲、欧洲和美洲等地的50所院校的艺术家。

“化石成金——2023年当代国际首饰与金属艺术三年展暨国际巡回展”是当代国际首饰与金属艺术三年展的第三届。展览以黄金为基本主题,展示了毕加索(Pablo Picasso)和赛萨尔(César Baldaccin)等现代艺术家的首饰作品,呈现艺术首饰的早期演变;展览邀请了一批重要的艺术家如彼得斯(Ruudt Peters)、纳哈尔(Cheqiuta Nahar) 和谢尔曼(Sondra Sherman)等,展现他们近半个多世纪以来对当代首饰思考及艺术实践的变化;展览还特别邀请10位中国的顶级当代艺术家刘建华、缪晓春、施慧、隋建国、原弓、王绍强和周力,书法家王冬龄以及建筑家刘晓都和孟凡浩,以他们的作品为起点,与中国美术学院中青年艺术家合作,围绕跨界主题,创作可佩戴的艺术作品,实现首饰设计与当代、现代艺术大师的跨界对话。此外,展览还集中展现中国美术学院首饰艺术设计方向的课程体系以及近年来的教学成果。

                          

展览现场图集

  

展览现场

“黄金与当代艺术首饰”系列讲座于开幕式当天举办,讲座内容包括卢特·彼德斯的“谁在害怕黄金?”(Who's Afraid of Gold),桑德拉·谢尔曼的“黄金的代理人/艺术家的窘境”(The Agency of Gold / the Artist's Quandary)以及契奎塔·纳哈尔的“苏里南的首饰”(Prodo Gudu)。


卢特·彼德斯作“谁在害怕黄金?”(Who's Afraid of Gold)讲座


桑德拉·谢尔曼作“黄金的代理人/艺术家的窘境”(The Agency of Gold / the Artist's Quandary)讲座


契奎塔·纳哈尔作“苏里南的首饰”(Prodo Gudu)讲座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同曦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同曦艺术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