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建勋 个人官网

http://www.tongxiart.com/blog/144

个人信息

毕建勋
  • 作品:10
  • 资讯:4
  • 粉丝:2

性别:

出生年份:1962年

籍贯:辽宁省

擅长:国画

毕业院校:中央美术学院

任职机构:中央美术学院

学历:博士

中国教育1台专题节目:中国画文脉传承与发展之人物画·当代篇

时间:2014-12-31 来源:雅昌艺术网 作者:薛永年

  在60后的人物画家中,毕建勋是一个理论与实践并重的突出代表。他坚持现实主义的创作道路,在当代水墨人物画的理论重建和语言技巧的突破上,积极探索,成绩斐然。

  毕建勋生于辽宁,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附中和中国画系,在中央美院获得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现在同时攻读实践类的博士学位。他在美术院校接受了严格的造型训练,练就了良好的造型能力和笔墨基本功,也有着比较丰富的中外艺术人文修养,多年来形成了理论建构与实践探索兼顾的特点。

  他的艺术继承了20世纪以来的融合中西的水墨写实传统,上溯宋以前的审美品格,也颇受现当代西方艺术和现代诗歌的感染。他的创作明确的沿着现实主义道路积极探索,立足于中国的现实,以水墨写实为基础,结构并重组传统笔墨,整合中国精神与西方资源,突出以人为本的主旨,关注现实,关怀当下普通人的生活处境,热心讴歌真、善、美,努力表达带有普遍意义的时代主题。

  他既有描绘重大历史题材的史诗性作品,讴歌为中华民族发展做出卓越贡献的英雄伟人和知识精英,更有真实地表现普通群众的生存状态与精神面貌的作品,描写新时期工人农民的厚重、质朴而又乐观的阳刚之美,并提出值得思考的问题。可以说,他的作品大多是颇有思想容量的精心之作,志在重塑当代的人文精神。他的写实画风的人物画,没有走借鉴传统山水和传统花鸟意象造型、书法笔墨的前人路径,而是紧紧的把握住形神关系,画家精神与对象精神的碰撞,以融合素描、白描和水墨线面造型为基点,造型不造体,通过对形体线面的几何形的解析,找到贯通线和面的纽带,实现造型、笔墨与平面的对应,形成了坚实、朴厚、深入、凝重的独特风格。

  我们看这件作品叫《黄项链》,这是毕建勋来北京学习以前的作品。那时候他已经在沈阳鲁迅美术学院练就了造型能力,掌握了国画技巧,而且喜爱现代诗。我们看这幅作品是用工笔的形式来描绘室内活动,而且画的很有诗意,画法是很单纯洗练的,以线描加上色和墨来渲染,造型也简洁明快,纵深的空间被压缩了,突出的是被画的少女,这个少女戴上了黄项链,揽镜自照,但是梳妆台上的大镜子映出的小镜子中的少女正面头像,还映出了正在为她画像的青年画家,你看很有趣味。从中可以看到,他在简洁的画面上追求着丰富的表现,对镜子折射的利用,很有现代感,也有趣味性。

  下面这件作品叫《天坛-天心石》,猛一看这件作品像风俗画,但是细看不是。是为了表达北京天坛天心石的一种跨时空的奇想。天坛是明清帝王祭天的场所,站在寰丘中心的天心石上喊话,这里就可以听到回声。乾隆皇帝祭天的仪式至今仍然被表演。这一个建筑浓缩了几千年中华传统文化,传达了中华民族敬畏大自然的意识。

  毕建勋则通过这幅作品传达了一种浮想联翩的独特感受,他那种感受在真实与荒诞、庄严与幽默、神秘与平常之间,为此他尝试对时间、地点、人物统一的三一律进行突破,既画了现实中来此旅游的城乡老少芸芸众生,又画了早已去世的乾隆皇帝,还画了举行仪式时献祭的牛羊,他把不同时空的对象合为一图。人物的形象乃至牌楼栏杆都是具体写实的,但是不在一个视点上,至于牛羊,不但有符号化的趋向,甚至还有一头牛画成了透明的灵魂。

  实际上,这幅画体现了他对习惯的空间与习惯的笔墨的解构,也反映了他对西方现代文化的某些因素的包容吸纳。

  《开饭》,这是最早反映民工生活的作品,画在1997年。画的是某个建筑工地的民工,赤膊裸背,坦胸露怀,聚集在手推车的旁边用饭,食品很简单,只有馒头和一盆菜。民工中有头发斑白的中年人,有比较健壮的年轻人,有老实巴交的,也有已经有打工经验的,甚至可能是带头人,有的像没能继续求学的知识青年,有的埋头吃饭,有的目光迟钝,有的无忧无虑,有的边想心事,但都情绪平和或者略带笑容。

  毕建勋以略微俯视的角度,具象写实的观念,线面造型的手法,水墨淡色的形式,对紧张施工中的民工用饭的情态进行了精心的刻画,把不同人的性格、经历、此时此刻的内心世界以及他们的共性表现无遗。可以看到,沿着现实主义道路前进的毕建勋,关注城市化进程中的弱势群体。

  这件作品叫《改革之年》,这是一幅反映时代精神的精心之作,是为改革年代的产业工人塑造的平凡而伟大的群像。

  画家的灵感来自鞍钢,画的是鞍钢国企改革中的普通工人。他们在穿入厂房的阳光下,平静而不乏信心地迎接新的挑战。本着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毕建勋摆脱了说教的概念化、玩世恶搞的轻薄化,力图从时代精神和民族命运上触及生活的内核。国企改革之后,这些国企的工人命运将会是怎样的呢?在艺术上他发扬了写实画法,画出了人物鲜活的形神,如临其境的现实感,又把自己的审美感情注入进去,对工人形象采取了希腊画式的比例——英雄的比例,又以古典主义的象征精心塑造了分别代表信心、远见、平静和乐观的四个形象,人物和阳光的关系构成了V型的构图——代表胜利的构图。同样,引进了形式学上的下滑、上升、转折、希望的象征意义,体现了时代变革与工人命运的同构。

  这幅作品告诉我们,正平静的面对国企改革的工人们,他们的未来是充满光明的。

  下面两幅作品分别叫《生命的能量》和《中国一路平安》。这两幅作品分别是周恩来和邓小平的肖像。

  以蘑菇云为背景的周恩来庄严肃穆,突出了他在忧患中的坚毅而悲愤的能量。人物形神把握得准确而适度,面部刻画得丰富而深入,全画的虚实处理可以使观者的视线集中于总理的头部,受到他精神品格的震动和教益。

  邓小平的肖像画在山河夕照晚霞明丽的背景中,色调沉郁而温暖。他披着大衣坐在普通的办公椅上,身姿气度从容坚定,充满信心的望着远方。捏紧手指的动作配合远瞩的目光和微抿的口角,反映了改革开放总设计师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智慧,也表达了作者对新时期改革之路的祝福。

  在《以身许国图》中,毕建勋以传统功臣像的形式,通过长卷中的群像描绘了我国两弹一星的23位元勋。

  他们外表平凡,形象朴素,从容自然的立在长城蜿蜒的万里江山之前,或手捧图纸,或相互交谈,充满信心的望着远方。作者不仅根据了大量的视觉资料真实的再现了每个人的音容笑貌,同时也揭示了这些科学家为国家事业而默默奉献的普遍意义。他获悉王淦昌被告知需要隐姓埋名时,他的回答是“我愿以身许国”,于是不但为祖国江山和万里长城理所当然的成为背景,而以身许国也自然的成为了画龙点睛的标题。

  这件作品也反映了作者新写实的语言方式,亦即在线面造型中以三角形、四边形等各种平面几何形状的有机组合来提炼对象,以线上积线、皴擦虚线等形式发挥了传统笔墨的潜力。

  这幅作品叫《艾滋村》,也题名为《惊蛰》。画的是艾滋村的衰弊和老人儿童的艰难生存,是希望的吁求,是良知的呼唤,是对弱势群体的由衷关爱。

  艾滋村的出现来自贫穷农民因卖血而传播,导致不断丧失劳力乃至死亡。这幅作品采取了侧面表现的方式,没有画病入膏肓的病人,画的几乎全是失去劳力的老年。只有一个呆痴的儿童,可能已被遗传。他们齐集在村头,迎着冬去春来的曙光,等待着关怀和救治的队伍。

  画家用新写实的技巧改造了传统的水墨吴装,深入的刻画了等待企盼的无助者。然而光感的运用,人物的神情,寄予了即将到来的希望。

  《永远和你在一起》是一幅感人的作品,面向现实而注入思想。

  画中描绘两位相伴走过一生的老人在弥留之际仍然在病榻守望爱情。两人面部表情的描写既有表现力,而细节的刻画更是作者实现画外意的要素。躺在病床上的老翁的笑容和他扶在胸前的手流露着满足,另一紧抓床单的手则是不放弃生命的标志。

  画家画最普通的人,画他们相濡以沫面对死神的爱情。在构图上,画家力图以老婆婆和床单的关系暗喻一个“人”字,歌颂了个体相互支撑和平凡生活中动人的精神,不管从人生角度还是从社会学角度都很发人深思。

  薛永年: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