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良敏 个人官网

http://www.tongxiart.com/blog/168

个人信息

陈良敏
  • 作品:5
  • 资讯:4
  • 粉丝:0

性别:

出生年份:1951年

籍贯:福建省

擅长:国画

毕业院校:未知

任职机构:中央美术学院

学历:未知

古典与现代的和谐——赏析陈良敏中国画作品

时间:2015-01-12 来源:雅昌艺术网 作者:唐勇力

  陈良敏是一名自学成才的画家,秉承着对中国画的执着追求与努力,通过吸收学习古代绘画和民间优秀的绘画传统,形成了具有古典与现代相融合的绘画风格。他是当今很少没有科班经历而取得巨大成功的人物画家,所以从他作品中能感受到与其他画家的不同之处,他的学画经历似乎更为传统,从临摹入手,并借助临摹摸索到传统绘画的门径,领悟到古人的精神,同时他也从事过雕刻工作,所以也涉足过民间美术的审美样式,这在他的作品中都有所体现,并显现出其不同凡响的天赋与才能。

  陈良敏的作品类型就题材来说大致可分为两类,其一为佛教类绘画。

  根据佛经和佛教传记中的士己载,当佛祖释迦牟尼在世的时侯,在佛教寺院中已经有了佛教绘画。它最初的目的是给佛教徒供养敬奉以及为寺院殿堂庄严之用。中国佛教绘画最早随佛教从印度传入,后来逐渐发展而成为具有中国民族风格和特色。陈良敏对佛教有着深刻的研究和理解,对佛经的认识也是极为深刻的,尤其对佛教题材的绘画也有着临摹、研究、创作的丰富经历。由于佛教绘画的目的不同,其内容形式也各不相同。到了新中国时期道释绘画曾一度中断,改革开放后随着大众需求增加,画家陈良敏创作了一幅很有气派的大型佛教题材绘画作品——《五百罗汉图》,此画高250cm,长6lllcm,在历史上这么大的罗汉作品是不多见的,其气概之大,形式之巧妙,也可说是目前见到过的很出色的精品佛教题材绘画。

  罗汉是梵语“阿罗汉”的略称,是依佛教修持的方法进修而得到断尽一切烦恼、解脱生死轮回而决定得入涅粱的果证的出家弟子。罗汉是小乘佛教所修最高果位。五百罗汉一般是指佛祖释迦牟尼涅粱后参加第一次佛经聚集的以佛祖大弟子迦叶、阿难为首的五百比丘。

  陈良敏精心绘制的《五百罗汉图》大体就是表现此次佛教聚会的盛况,他为了搜集众多罗汉的形象,还曾专程前往巴基斯坦采风写生,搜集大量素材,体验生活,并且认真研究了关于五百罗汉的很多资料,这么大的画这么多的人物形象,创作难度是可想而知的。

  在传统佛教绘画的作品中,表现罗汉的作品大多是一幅画中单独画一罗汉像,其内容都只是侧重在表现某一罗汉像的某一特定时刻,或是多尊像共构成为主体,其中有主有伴,共同体现一个故事。例如:贯休的《十六罗汉像》是在一幅画中绘出每位罗汉的仪容形貌,或降龙、或伏虎,各尊罗汉不相联系。而在陈良敏所作的《五百罗汉图》中包含了佛祖十大弟子、须菩提、富楼那、宾头卢、降龙、伏虎等五百位罗汉。这些罗汉相貌各异,或老或少,或善或恶,或美或丑,或沉思冥想,或坐而论道,杂俗怪异、胖瘦高矮、动静喜怒均表现于笔端,他不着重强调人物造型的坚实,而是追求心性的自由,一切从内心出发,充分发挥水墨的随意性和抽象性,不用看似概念化的形式来表现,他使用的绘画语汇触及一些前人的图像记忆,而他对色彩的表现却与常见的清雅散淡的文人画大不相同,这种体验和实践注入了当代意识和个人情感。他的画以简笔为主,不以形式表现而以气势取胜,更直接地表达自我,用笔随意,不拘一格,比较率性,画的是古人,预示的是状态,在没有过多的学院派约束与规范下,在观念上并没有被一些程式所束缚,用笔的转换之间轻松自在,以简易轻快的笔触表现众罗汉的情态动作,亦巧亦拙,人的本真就体现出来了,具有另一种情趣味道。

  在《五百罗汉图》中他的笔墨语言还是传统的,但他或许意识到小的笔墨情趣并不足以表达这个时代对雄伟博大精神的呼唤,他大胆吸收西方绘画真实的空间透视关系和中国传统长卷形式的构图方式,追求大形大势的表现力,形成一种宽银幕式的视觉体验,造成强大的气势,把追求宏伟博大的精神与视觉冲击的现代观念体现出来。

  这幅作品中体现了佛教思想给他带来的影响,他力求追随心意,实现空灵与澄明的境界,所绘形象已经脱离了他的实体,获得一种形而上的精神追求,是宗教感情与自然体验的结合。这幅作品没有简单的变形理念,也没有对自然主义的肤浅描摹,而是在一种平静超然中,流露出对现实的关切以及属于画家个人对佛教思想独特的领悟,这种精神支撑着作品的外部形式和内在的结构,这些“罗汉”的形象是一种精神符号,以富有诗意的独立的元素传递出作者内心的感受。这些形象摒弃传统中对仙佛法相庄严的概念化处理,融入画家所认知的、理解与感觉中的罗汉,这些形象是平易的,甚至是几近写实的,更像是在藏区写生时偶遇的随意行走于庙宇间的普通僧人,他们是真实的、可亲的、质朴的,而他用相对娴熟的技巧,去表现他所感知到的法理禅意,是表达着他内心的真实体验,其画面感人至深并震撼心灵。

  陈良敏另一种绘画形式在题材选择上多选自民间故事传说或大众喜闻乐见的历史人物,比如关羽、钟馗、岳飞、十八学士等等。而这一类作品反映出他对绘画题材的多方面的探索,这些作品流露着古今普通大众对美好事物及英雄人物的向往敬仰,是普通中国人的心灵象征和审美追求,以《十八学士登瀛洲》、 《蟠桃会》、 《高逸图》为代表的,明显带有传统的工笔画法体现了他的一种工整细腻的绘画风格,但是他也深知当前的艺术创造既要吸收传统,又要再认识、再发展,在民间美术的宝库中,他感受到更多的原生态的造型意趣及笔墨语言,很好地接受了传统的“文脉”,又融合了现代艺术的造型、构成和色彩元素,并很好地利用了一些乡土和民间色彩的艺术营养,用色浓艳丰厚,结构严谨,构图饱满。以非常智慧的灵智和悟性,抓住绘画本体语言的精髓。笔、线、墨、色等等都和谐而有境界。从绘画引申的联想与意义,可以领略到这些文人高士虽然流连于高山流水间品评书画,谈书论艺,却体现了画家对传统文化的精神向往和深度思考,在现实生活中不断追求自己的生活境界,并且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表现当前国家对人才的重视及需求,体现了当代艺术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在这一类题材的作品里,我们还可以看到他的另一种情趣的表达,他的绘画源于他对民间题材的独特情感体验,他似乎更加偏爱民间绘画中的刀阡中文学性,多年来文学性与绘画的意义,抑或是文学性在绘画中的价值一直多有争论,认为文学性的出现会削弱或限制画家思想和情感的表达,其实这应该不是个问题,文学性或者简单的说故事性中故事本身的选择恰恰体现了画家的品位和格调,情感和思想,而这些因素不仅仅体现在他所画的情节中、意境中,更表现在绘画形式中,陈良敏这一类的作品其实也是罗汉题材同一趣味的延伸,他并不顾及人物形象的形体结构,致力寻求个人化语言的努力和兴趣远远大于他对对象本身的探求,并且在水墨材料性能的表现方面比起《五百罗汉图》呈现出一种更加个人化的绘画形式语言可贵的探索,比如《高山流水》、 《达摩》等作品,他在现代生活和古人笔墨中寻求契合点,寻求怎么支配和组合古人曾经画过的同类题材是个难点,他的实践证明古人与今人是有联系的,并能落实于画面笔端,他的笔墨亦旧亦新,亦古亦今,在创作中努力把在传统中学习到的笔线和墨法变成自己的语言,使自己的画面富有内在的张力与气魄。《高山流水》不仅借鉴了版画特有的黑白灰关系,而且运用山水画的技法增加了画面的厚重感,充分发挥了水墨的随机r生和抽象性,虚实结合,以意运笔,使整个画面获得一种自然的衔接和生动的气韵。《达摩》用拙憨的笔墨,明快简约的图式,朴素的形式,把达摩面壁参晤的苦修形象呈现给观者。

  《输赢一笑》、 《天涯知音》等作品则呈现出一种游离于世外的清新,体现出画家精心寻觅的精神家园,他把对心灵的感晤寄托于作品之中,没有刻意的炫耀,用朴素的形色笔墨给人以视觉的满足,并带领观者走进他的内心世界,感受到远离世俗的快乐以及看淡名利的洒脱,体现了作者追求艺术高度和人生修炼的境界。

  我们也可以在《钟馗》、《关羽》、《岳飞》、《项羽》等民间常见的题材中感受到一种力量,这种力量在当下一些萎靡的作品中是不多见的,他除掉了矫饰造作的笔墨,留下厚重,强化了黑白的对比,增加画面的浑厚和壮美,体现了自己的笔墨章程,表明自己的精神追求。这也是中国老百姓对待人生的文化态度,象征着主体人格的操守,呈现出我们民族文化精神中一些永恒的价值,陈良敏更重要的是把这种精神落实在不同于古人的视觉传达上,有着自己对笔墨程式的体悟,更有他自身的期待和向往。

  作品《李白》、《百醉图》、《贵妃醉酒》等通过意味人物形象的形式意趣体现出明确的心象特点,单纯地追求笔墨的自由,从心出发,把物象变成心迹,以心写形,以意造型,并抒发作者对现实世界的感受和体验,超越物象表面,获得心灵的解脱,进入自由的境界,从而寄托于他的心灵栖息之地。

  陈良敏的作品与当下艺术家标新立异、盲目搞怪、追求自我风格的潮流很不相同,他画的画很大众,很自由,也很雅俗共赏,这种高度源于他对本土文化民间艺术的自信,源于艺术为大众服务的态度,如果仅仅从画面效果来看,他的作品无论在造型上,画面构成上,在笔墨处理上,还是在题材上,都与民间传统绘画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不过他并没有简单地照搬传统的入画标准及意境的表现方式,而是通过自己的作品表现出现代社会的人文信息,以及一个当代画家对现实世界的独特理解与感受,他作品中的古代人物是现代的折射,画中的故事不是简单的故事,是画家个人情感的寄托,并且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也凸显出现代人逐渐缺失的淡然、忠义及超脱,他的作品能够触动具有相关体验的观众的内心世界。

  其实艺术的创造并不一定是刻意的标新立异,个性或者语言只能是画家自身的独特感受,尽管陈良敏的作品借助传统的题材中的经典形式在古典的格式中体现出新的审美情趣,展现了他自己的一种寄托性和抒情性的心理空间,用传统的精神来观照现代,使观众产生一种苍茫的历史感。看他的作品不难感受到,他笔下的这些人物形象,是对真善美的隐喻和向往,是画家对人本的探索,以及在社会发展转型中对人们巨大冲击后带来的复杂心态和精神面貌变化的思考,并转换为图像形式的努力和实践,体现了画家的自我修养和胸襟。作品从理想到现实,从表象到深层,并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唱高调,而是在写意中以细腻的感受和尝试,去思考体验“文人雅士”、 “神道仙佛”在回应时代巨变中的现实意义,在这些作品中显现出画家单纯朴实的艺术观和价值观,在传统与现代、雅与俗的交集中,找到恰当地表现它们又表达自己的方式,这种寄寓深意的形式表达充满了画家的思考和真情。

  陈良敏先生是一位具有悟性的修养深厚的中国画家,为人真诚而善良,内心细腻,严于律己,勤奋追求,给同行以亲切感,更为重要的是从他的大量作品中,可以体悟到他的勤奋、刻苦,把绘画视为自己毕生追求的人生境界,作为同行、朋友,在和陈良敏的交往中收益良多,也祝愿他今后创作出更多更精的作品,献于世人欣赏,我想这也是作为朋友的一个期盼。

  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

  院长 唐勇力

  2011年春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