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现场&视频|“东方新韵—清华教授艺术典藏展”开幕:以艺术经典回应时代命题

时间:2025-08-28    来源: 雅昌艺术网    作者: 雅昌发布

摘要:2025年8月23日,“东方新韵—清华教授艺术典藏展”在北京798艺术园区ZERO零艺术中心开幕。此次展览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主办,ZERO零艺术中心承办,零艺术中心馆长李莫唯担任总策划,何先球与胡蓉担任策展人。展览汇集杜大恺、刘巨德、陈辉、李象群、董书兵、马文甲六位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的绘画与雕塑作品。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8/04063f723e3403a021389384bfaebbcf.jpg

现场合影

在全球科技品牌日益成为中国形象代表的当下,艺术如何构建具有精神深度与文化辨识度的中国表达,已成为亟待回应的时代命题。展览以“东方新韵”为主题,聚焦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在当代艺术语境下对“经典性”的持续探索,旨在呈现中国艺术家如何以东方视角回应世界,并推动新时代东方艺术的价值传播与学术讨论。

展览开幕现场,零艺术中心馆长李莫唯、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院长马赛、艺术家代表杜大恺先后致辞,阐述展览的学术意义与社会价值。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8/d8fcc773dd8bb1522339ec11f49336e2.jpg

展览总策划李莫唯致辞

李莫唯从机构立场出发,指出在数字信息碎片化与审美时尚化的语境下,艺术经典的价值愈发稀缺。她表示,零艺术中心将持续致力于经典艺术的推广与社会美育责任的履行,此次展览正是将深居学院的艺术家推向公众视野的实践尝试。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8/0e0e94b079c23d58bd604cab1e974732.jpg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院长马赛致辞

马赛指出,此次展览集中呈现了清华美院老中青三代艺术家的创作面貌,体现了学院在艺术教育、学术传承与个体创新之间的结构性张力与整体性视野。展览不仅是对学院学脉的梳理,更是对其多元发展路径的公开展示。他期待未来能有更多类似平台,推动学院艺术成果与社会公众的深度互动。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8/7d98015c234f915de7d26c7f1b39181f.jpg

参展艺术家代表杜大恺致辞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8/29d0f14d3336fad228261354a66056aa.jpg

杜大恺 《一夜春风花满枝》 123×495 cm 纸本设色 2023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8/e55973ac1995b4f37d46bb8ed5bd5610.jpg

杜大恺 《高天厚土》178×192 cm 纸本设色 2018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8/b421d30a46a2ea857700869d17afdd67.jpg

杜大恺《梅州行1》 123×248cm 纸本设色 2015

杜大恺在发言中表示,此次展览不仅是一次作品展示,更是一次学院内部艺术家之间的深度交流,有助于形成共同的学术认知与价值共识。他呼吁学校层面持续推动此类展览,以制度化方式促进学术成果的公共转化。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8/d301aa3c21cc83e8bab05c42f7271a33.jpg

刘巨德《日照金山》191×500cm 水墨 2025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8/64d52bc9d9e043ff70da266790933ede.jpg

刘巨德 《花开后草地》 180×96cm 2023

参展艺术家刘巨德将“东方新韵”视为一条由前辈艺术家开辟、今日仍需继续延伸的脉络。他强调,当代语境下的“新韵”并非批判式重构,而是以继承为前提的弘扬。尤其是周秦以来的文化传统,特别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精神遗存,唯有持续深入地研究这一源头,方能推动东方艺术在当代的再生与更新。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8/9902391c0d987d1fac1f994cb7419c16.jpg

陈辉《皖南月色》 69×139cm 水墨 2017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8/46f99d072e91c4397ed210535f6e7390.jpg

陈辉《堂前故影》200×160cm 水墨  2021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8/23aab1bfb29673d7062dd57355848e24.jpg

陈辉《课堂写生》23×137cm/单幅 水墨2021

参展艺术家陈辉指出,展览以片段化方式呈现老中青三代艺术家的最新成果,集中映射了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一贯的学术主线——在“大美术”框架内,促成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艺术语言的有效衔接。他关注作品在材料、形式与语言层面的互文关系,认为这些实践既保有现代视觉品质,又体现出高度的形式自律,从而彰显了学院开放、包容、多元且回应国家需求的整体理念。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8/4d27466bd97a16e5c8395e4a4e027f45.jpg

李象群 《元四家·王蒙》140cm×110cm×136cm 玻璃钢着大漆  2015 

 李象群《元四家·倪瓒》 75cm×68cm ×209cm 玻璃钢着大漆 2013 

李象群 《元四家·吴镇》 高80cm 玻璃钢着大漆  2016 

李象群 《元四家·黄公望》 64cm×66cm×185cm 玻璃钢着大漆   2013 

(从左至右排序)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8/5a66e0b2487025d129e398a5238f33a7.jpg

李象群《东坡》 29×20×68cm 玻璃钢 2014 

参展艺术家李象群认为,本次展览的作品多为艺术家的新作,直接呈现了与东方文化紧密相连的创作路径。在他看来,将这批具有代表性的经典作品置于798的流行文化语境中,不仅让观众得以直观感受东方艺术能量,也提示了经典艺术与当代潮流对话的可能。他进一步表示,此次展示对零艺术中心与清华大学而言,均构成一次具有实质提升意义的学术事件。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8/a27887d82032e29b692b5e130c948891.jpg

马文甲《传奇》 90x45x12cm  木、玻璃  2019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8/4529e543cf8a7b3302d87e6f05f8c37b.jpg

马文甲《拂尘垒梦》 280x70x30cm 木、玻璃  2024 

参展艺术家马文甲视“东方新韵”为艺术家对传统资源的理解与转译,同时也是个人艺术语言的独立判断与实验性表达。其参展的三件木雕通过多重空间维度的设置,回应中国文化“内敛、平等”的观看经验:以材料、框景、遮蔽及琉璃烧制的“眼睛”构建微剧场,使作品与观众保持平视关系。他将此次展览视为对学院育人理念与学术文脉的汇报,也是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推进教学改革的实证案例,并期望借此激发学生的创作观与社会美育的进一步实践。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8/d4c817624b8ad99bc3f6a5152873e41f.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8/79b05e7b2d6047a292416b189214de34.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8/32bd75bd4be21cedc9ba762880549989.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8/dbbedce80187bb47dbf9a77e80bd9735.jpg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beian/jpg/202508/932607152ce184aa727cd00630f40d63.jpg

展厅现场

策展人何先球总结指出,展览试图以水墨与雕塑两种媒介为切口,回应“当代中国人如何观看与理解世界”这一根本性问题。在全球化与数字化并行的时代背景下,重申艺术经典的建构能力,不仅是对文化主体性的维护,更是对文明连续性的主动承担。

此次展览不仅呈现了艺术家对传统的现代转化,也体现出清华学派在“大美术”框架下的综合视野与形式探索。作品在材料、语言与观念上的多维实验,构成了对东方文化精神的当代转译。

据悉,此次展览将持续至9月21日。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同曦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同曦艺术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