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收藏与鉴定史国际研讨会在浙大召开:中外专家探讨鉴藏的全面性和真实性

时间:2016-11-19    来源: 美术报    作者: 美术报

摘要:11月11日至12日,中国收藏与鉴定史国际研讨会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召开。两天48小时,这场由浙江大学主办,浙江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承办,《中国历代绘画大系》编辑委员会、浙江大学文化遗产学科发展联盟(筹)协办的国际研讨会内容非常精彩,吸引1000余人从全球各地赶到现场聆听。

  11月11日至12日,中国收藏与鉴定史国际研讨会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召开。两天48小时,这场由浙江大学主办,浙江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承办,《中国历代绘画大系》编辑委员会、浙江大学文化遗产学科发展联盟(筹)协办的国际研讨会内容非常精彩,吸引1000余人从全球各地赶到现场聆听。

  浙江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缪哲教授代表本次会议的组织方致辞。他指出,自2014年以来,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浙江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每年一度召开国际学术会议,前两次会议的主题分别是宋代绘画研究、世界早期文明中绘画的起源与初期发展。其中2014年的宋画会议、本次的中国收藏与鉴定史会议,都是由《中国历代绘画大系》的编纂而产生的话题,并且都获得了艺术史界学者与公众的热情响应。本次会议最早来自大系编纂过程中的重要思考,作为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中国古代绘画总集,有两个问题是《中国历代绘画大系》绕不开的,第一个是全面性,第二个是真实性。这两个问题,都与古代收藏与鉴定的历史有关。鉴于以上思考,浙江大学决定召开一个以收藏与鉴定为主题的国际学术研讨会,一方面加深思考,另一方面,也希望藉问题的提出,来促进中国艺术史研究融入更广阔的世界文化史视野。

  中国书画作伪起于何时?中国书画最早的作伪之人是谁?唐(宋)皇室女性的鉴藏品味如何?私人收藏家如何获得异地古董的信息?藏品成交后如何支付货款?这些看似“古人淘宝攻略”的问题,在这场国际研讨会上一一得到解答。

  台湾大学艺术史研究所傅申、卢慧纹,北京故宫博物院王连起、张震,美国布朗大学孟絜予,中央美术学院薛永年、尹吉男、黄小峰,美国佛利尔及赛克勒美术馆安明远,独立学者李慧闻,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校区李慧漱,台北故宫博物院余佩瑾、何炎泉,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姚进庄,浙江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白谦慎、缪哲、薛龙春(排名不分先后)等17位中外重要学者专家,齐聚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小剧场。会议分4个小组,分别从收藏文化、皇室收藏、收藏活动中的性别文化、地域差异、资讯与运输以及鉴定学个案等角度展开深入讨论,时代覆盖宋元明清,内容涉及金石书画及陶瓷等。这次研讨会的策划、推动与组织者,正是在海内外艺术史学界深有影响的浙江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白谦慎教授、缪哲教授和美国布朗大学的孟絜予教授。这也是白谦慎自2015年“海归”后,首次参与主导的国际研讨会。

  80岁的傅申教授,是中国书画鉴藏界的权威之一。“我姓傅,可我是正教授,初入故宫工作时,大家都称呼我‘小傅’,后来是‘老傅’,现在成了‘傅翁’。”傅申幽默的开场白,惹来大家一阵笑声。可以说,傅申的一生几乎见证了近现代中国书画鉴藏史。而后的问答环节,他拿过话筒,突然说道:“我宣布,中国艺术史研究的黄金时代到了!”台下掌声响起……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同曦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同曦艺术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