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路上”的行者——读曹建华的作品

时间:2017-04-05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中国文化报

摘要:董其昌讲“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路上”对每一个中国画家来说都很重要,他不仅要明白为何而出发以及走向何方的问题,还要明白只有艰苦的跋涉才能有所收获的道理。不断地“读书行路”方能打造学人画家的生命气质,使人格精神不断焕发新的光芒。

  杨家岭毛泽东旧居 (国画) 46×35厘米 2016年 曹建华

  龙瑞

  董其昌讲“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路上”对每一个中国画家来说都很重要,他不仅要明白为何而出发以及走向何方的问题,还要明白只有艰苦的跋涉才能有所收获的道理。不断地“读书行路”方能打造学人画家的生命气质,使人格精神不断焕发新的光芒。

  建华是我的老学生,也是我招收的第一个博士,当年我就发现他传统的笔墨基础好,不爱热闹,谦虚好学,刻苦用功,所以我就吸纳他为弟子。孔子曰:“刚毅木讷近乎仁。”建华就是刚毅木讷而近乎“仁”的儒者。中国文化求学的含义与西方不同,西方的“学”主要是累积知识,中国的“学”则是通过知识领悟做人的道理,所以孔子规范了学人的知识框架是“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这也就是老子在《道德经》中“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第一步,有了第一步才会有第二步、第三步的万里跋涉,才能获得真知。

  这次中国艺术研究院在中国美术馆给他举办个展,是值得庆贺的事。这一是体现了研究院对学术科研的不断要求和规范,对创作的不断加强。二也是对他自己的艺术道路做一个阶段性的总结,让他在前进的路上停下来沉思一下,回首走过的路,也观望一下周围的风景。这些年建华的成绩是令人欣慰的,当初他在艺术研究院读博士期间,除了苦读画论、画史、撰写论文以外,还参加了不少重要的展览,这些国家级的学术展览不仅锻炼了他,也给予了他巨大的精神鼓励。我记得比较重要的有2004年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的“黄宾虹国际学术研讨会暨系列展”,在这个展览中他获得了 “黄宾虹奖”和第二届“中国山水画·油画风景展”的艺术奖,在当时这已经是不小的成绩了。这些年他又深入自然苦画山水,饱游饫看,体悟黄宾虹的画学境界,同样取得了不小的成绩。

  我一贯主张中国画的“一元多样化的发展”,而不是“多元化”发展。一元就是“道法于自然”的千古精神,多样就是因民族地域、性格人种的不同而产生的丰富面貌,但在自然面前古今中外都是没有差别的,黄宾虹先生称之为“此心同,此理同”,并且西方绘画在20世纪以后也在向这个路子转移,希望通过自然的办法来整顿社会。“道法自然”的精神能避免民族人格的精神分裂,还可以安顿救治物欲横流的社会风气,所以中国古人的传统是伟大的,也是世界的。而且,中国基于自然的“道统”文化可以使师生人群相互尊重,并在共同的道德规范下行事从艺,这真是了不起的文化,这里的价值被中西方学者越来越关注了。我认为建华在画理上是明确的,他处事低调,心态好,有黄宾虹先生所强调的“国画民学”的探索精神,这就保证了他是一个有文化的中国山水画家。他重视笔墨“内美”的精神体悟,尤其对唐宋山水研究较多,气象端严而又雄丽,没有游戏笔墨的倾向,这是令我欣慰的。

  这些年来,建华遍游祖国山川,写生笔耕不辍,从自然中攫取笔墨的创新语言,不固定于写实的再现。他通过点景、造型和笔墨的勾皴点染,使整个画面呈现一种浑厚华滋之气,有自己的个性面貌,又有传统的意趣和生活的感受,笔墨境界越来越高。从中国画的本体立场来看,他对当前画坛中一些中国画特性和文化品格削弱的现象,如不讲笔墨的工细制作之风等是反对的。因为细不等于好,书写兴味的流失,艺术的表现性也随之流失了。而建华执着于笔墨内美,力图通过丰富、深厚的笔墨语言来概括山川的灵动与变化,所以越画越好是必然的。他也没有丢弃可染先生对景写生的新传统,强调自然中的直观感受和实景体验。他是将黄宾虹、李可染两种写生方法结合了起来,将客观物象整合在自己的笔墨修行当中,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融合笔墨意蕴、自然气象和个性表现,并希望在一个更高的艺术境界上达到新的统一。

  当今中国画的发展需要深刻反思,应当回归文脉,使绘画重新走向内心,感动自我,感化社会。作为有实力的山水画家,建华的努力和成就,无言地阐述了他自己的思想和方向。

  (作者为中国画学会会长)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同曦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同曦艺术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