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路之链 | 青山行不尽3:唐诗之路中日艺术家作品特展启幕

时间:2022-11-18    来源: 雅昌艺术网    作者: 雅昌发布

摘要:11月17日,“青山行不尽3:唐诗之路中日艺术家作品特展”在浙江展览馆开幕。本次特展围绕“青山行不尽——唐诗之路艺术展”再升级,聚焦关注新时代,古今呼应,探寻浙江诗路文化走向国际的“诗路之链”,做好国际交流传播。通过解读千古不变的中华优秀诗性文化,书写千年不尽的“唐诗之路”,彰显浙江渊源至深的文脉,进一步打造艺术交融互鉴的“浙江有礼”。

  

中国美术学院院长、浙江省美协主席 高世名表示,“兴者起也”,唐诗最卓越之处,在于诗人跟世界打交道的过程中那种情致的生发,在于诗人自我和世界之间情物交感、身心发动——那是感觉的开端,一切创造力的源头,是艺术在任何时代都不会被替代的东西:“在这个意义上,唐诗具有了一种超越性的价值。唐诗是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基因,是全体中国人集体的心灵记忆,也是可以为全世界共享的文化财富。”

浙江省文史研究馆王永昌则表示,自2020年浙江省诗路文化带建设暨浙东唐诗之路启动大会以来,省文史馆与中国美院等有关单位合作,围绕立足记录新时代,精心挖掘历史文化内涵,按照每年一个主题,主办“青山行不尽--唐诗之路”系列展,高水平创建可看、可听、可体验的“浙东唐诗之路”:“此次展览,做了一些新的解读和探索,两国艺术家们共同创作,运用新的艺术载体和方式来展现唐诗之路的诗心内涵,为唐诗之路系列展带来了新意,办出了自己的特色和亮点。”

      

一休宗纯原作首次现身

现场,中国明末清初高僧费隐通容的《春秋五十仍寿图》、日本室町时代禅师一休宗纯的《窗收梯叶众书滋,钵拾松花午爨香》两幅书法原作首次对外展出。

一休宗纯就是大家熟悉的“聪明的一休”原型。

展览分“一径到此”“远上寒山”“山海渡远”三个专题板块。参展作品既有国画、书法等传统中国艺术,又涵盖油画、影像、新媒体、声音、装置等近乎全部的当代艺术种类,融合了传统和现代艺术。展览创新媒体手段,通过线上、线下两部分展示,将“浙东唐诗之路”的历史迹忆和数字互联网结合,在新一轮技术更新中,充分运用新媒体的手段进一步激活诗路文化基因。线上展厅实景还原寒岩洞天,部分艺术家作品数字扫描之后呈现在寒岩之中,与实景相结合。无论中国还是日本观众,只需扫描二维码,即可在线上沉浸式体验跨时空的山水之景与艺术之趣。

    

东方诗性

特展立足影响深远的“盛唐”记忆,以重访唐诗之路上中日文化交流传播的重要节点、实地溯源东方文明,延续“诗路文化带”精神。展出了浙江省文史研究馆馆员(研究员)、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和日本静冈艺术家以及东京艺术大学等老中青三代70多位中日艺术家200余件艺术作品。中日艺术家们在“东方诗性”文脉共情下,围绕“诗画”“山水”“佛道”“禅宗”等中日共同的文化主题进行回应和阐释。展览从“国际交流与传播”的视角深入,探寻“诗路山水”世界性的精神义理与文化内涵,探寻面向国际的“诗路之链”。

   

国际诗路

2020年起,以“文化赋能”为理念,浙江省文史研究馆联动中国美术学院启动了行走“唐诗之路”计划,中国美院师生、省文史馆馆员研究员老中青三代一同重返唐诗之路。第一届“唐诗之路艺术展”以“文史研究+文艺创作”全新跨界合作模式展现浙东路上的自然美景、人文盛况、生产生活等;第二届诗路展则将范围从浙东唐诗之路向钱塘江诗路、大运河诗路和瓯江山水诗路延伸。作为第三届唐诗之路艺术展,特展立足诗路文化IP,持续推动“文化赋能”,升级文史研究和文艺创作跨界合作。通过多形态的艺术作品,弘扬东方诗性文化底蕴,以历史观照现实,探索中日文化交流互鉴的实践路径,增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力影响力。展览特别邀请了中日12位艺术家组成6组,进行一对一的对话,在文化交流中增进情感交融,展示东方文化之韵同时追溯人文渊源。

“青山行不尽3:唐诗之路中日艺术家作品特展” 从古至今,从线下到线上,从诗歌到图景,用当代的艺术媒介和形式,将唐人的诗情召唤到当代,走出浙江,走向海外,让这条“唐诗之路”延伸到每个人的心里。

展览将于11月15日正式对外开放,展期至11月26日。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同曦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同曦艺术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