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的纪实体现 史民峰“谧境•幻象”摄影展开幕

时间:2015-06-01    来源:雅昌艺术网

  5月23日下午,“谧静&幻象”史民峰摄影艺术展在北京龙影廊开幕。

  “谧静&幻象”史民峰摄影艺术展嘉宾合影

  2015年5月23日下午,“谧静&幻象”史民峰摄影艺术展在北京龙影廊开幕。影展开幕式由著名摄影家解海龙先生主持,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邓维先生、北京印刷学院原工会主席宋海宁在开幕式上致辞,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王文澜,著名摄影家贺延光、李少白、吕小中、谭明,著名学者曾璜、闻丹青、郭广林,北京电影学院宿志刚教授、唐东平教授,北京印刷学院工会副主席刘俊敏,科研处处长陈丹,基建处书记高山,研究生工作部王晓琳副处长,设计艺术学院书记杨虹、副书记张琳,信息工程学院书记陈俊平等部分领导和师生,相关专业院校的专家学者等共200余人同出席了开幕式。

  此次由解海龙、张荐林策划,展出了史民峰近几年“佛像”系列、“山石”系列、彩色丝网印刷三个阶段共36件摄影作品。

  史民峰摄影艺术研讨会上,多位嘉宾就艺术家作品提出感受于看法。

  在策展人解海龙看来,史民峰的摄影艺术以其独特的视野和多元的形式,实现了与传统摄影截然不同的空间格局与文化意识,放弃了对三度空间的造型与色彩再现,融入了许多当代艺术元素,例如他作品中对山石和树木的符号化表达。“从视觉文化的角度,我认为,这次展出的山水系列作品仍然保持着他回望过去、反观自我的创作模式,是对过去一个文化阶段的回顾与思考,是一直以来存在于他内心深处的一个幻化空间。”解海龙认为,史民峰的作品正如摄影师曼雷(Man Ray)所说:“与其拍摄一个东西,不如拍摄一个意念,与其拍摄一个意念,不如拍摄一个梦幻。”

  而按照摄影家史民峰本人所说,他拍摄的也并非“梦幻”。2006年左右,他用“负片”的方式找到了他想要表达的“真实”和本质。在光的笼罩下,照片中的物体的受光部或暗部总是失去了过多的细节,这些细节被光影所覆盖,隐去了很多本质的细节。“当时我尝试用这种方式拍摄石窟的佛像,照片洗出来后,恰恰将我想要捕捉和表达的本质与细节都能一一展现。”

  史民峰认为自己的摄影一直都基于触觉

  而这种手法被他一直沿用至今。从“佛像”到“山石”,史民峰在心境上有了一个更内化的转变。从借用代表宗教信仰的“佛像”外形寻求一种物象的宁静,到借用“它山之石”转为寻求内心的一种心象之境。“突出的部分由于受光,变得浓重,而细节分明;靠后的部分、位于缝隙中的部分,由于受光少之又少,变得透明甚至显现纯粹的纸基,其视像不再是真实世界、不再是光影的复制,而是一种新的影像存在方式,虽然这之前它只存在于版画和拓片,其为摄影、为影像提供了一个新的存在方式,摄影图像的反相变化促使了另一个影像世界的产生。”他认为自己的摄影一直都基于触觉。

  而在近期,他尝试利用丝网印刷进行创作的摄影系列作品《老屋前的树》则是一次寻求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西方视觉技法的尝试与实践。史民峰想要用五张不同颜色的“树”,表达中国“五行”与“中华五色”,只不过代表“金”的白色被替换成蓝色,代表“水”的黑色替换成紫色。史民峰表示,出于色彩的搭配和视觉上的考虑,所以他进行了颜色的替换,以及利用丝网版画中多色、套色的方法进行镜头之外,呈现摄影的更多可能性。

  据悉,展览将持续至6月6日。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同曦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同曦艺术网的价值判断。